電子產品**率密度的迅速提高使得如何有效排熱成為能量存儲技術快速發展的關鍵問題,其中,在熱源和散熱器之間使用的熱界面材料(TIM)是熱管理系統的重要因素。TIM用于將熱管理系統中的兩種固體材料連接起來,填充它們之間因表面粗糙度不理想而產生的空隙和凹槽,從而起到減小界面熱阻、降低集成電路的平均溫度和熱點溫度的作用。目前**普遍的TIM是由填充導熱材料的復合材料組成,但是隨著電子產品微型化、集成化的發展,隨之而來的對小型、柔初且高效散熱TIM的需求已經超出了目前TIM的能力。因此,人們己經對具有高熱導率、高機械性能的石墨烯/聚合物復合材料、石墨烯涂層等熱管理材料的開發進行了***的研宄。石墨烯導熱性能優異,可制備導熱復合材料、散熱涂料等。改性氧化石墨烯漿料
石墨經過氧化處理后得到氧化石墨,氧化石墨仍保持石墨的層狀結構,但在每一層的石墨烯單片上引入了許多氧基功能團。這些氧基功能團的引入使得單一的石墨烯結構變得非常復雜。鑒于氧化石墨烯在石墨烯材料領域中的地位,許多科學家試圖對氧化石墨烯的結構進行詳細和準確的描述,以便有利于石墨烯材料的進一步研究,雖然已經利用了計算機模擬、拉曼光譜,核磁共振等手段對其結構進行分析,但由于種種原因(不同的制備方法,實驗條件的差異以及不同的石墨來源對氧化石墨烯的結構都有一定的影響),氧化石墨烯的精確結構還無法得到確定。大家普遍接受的結構模型是在氧化石墨烯單片上隨機分布著羥基和環氧基,而在單片的邊緣則引入了羧基和羰基。**近的理論分析表明氧化石墨烯的表面官能團并不是隨機分布,而是具有高度的相關性。官能化氧化石墨烯材料氧化石墨烯的含氧官能團可以用于晶體的結合位點。
由于石墨烯三維網絡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積和獨特的光電特性,基于石墨烯的材料已被用于各種傳感設備的構造。俞書宏教授團隊[38]制備了RGO/聚氨酯(PU)海綿傳感器,其電阻變化依賴于在壓縮變形過程中導電納米纖維之間接觸程度的改變。測試表明,該壓力傳感器可以檢測低至9Pa的壓力,當壓力到達45Pa時能夠提供清晰的輸出信號,具有非常高的靈敏性,并且可以在1萬次循環測試中輸出可重復的信號。基于RGO/PU海綿壓力傳感器具有高靈敏度、長循環壽命和可大規模制造的特點,使其有希望成為制造低成本人造皮膚的理想選擇。
石墨是由大量碳原子組成的六角環形網狀結構的多層疊合體,因層問結合能只有5.4kJ/tool,故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易被剝離,而剝離出的石墨單層結構即為石墨烯。20世紀3O年代,Landau和Peierls等ll提出二維晶體是熱力學不穩定的,在常溫常壓下易分解。因此,傳統理論認為石墨烯只是一個理論結構,實際中無法單獨存在。直到2004年,英國科學家Geim等打破了“二維晶體無法在非***零度穩定存在”的認知,采用微機械剝離法在高定向熱解石墨(HoPG)上反復剝離,**終成功制備并觀察到單層石墨烯。石墨烯環氧樹脂純度高、電性能優異且硬度和柔韌性佳。
隨著電子設備的功率密度越來越高,其熱管理己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近年來,由于具有優異的導熱性和良好的機械強度,石墨烯薄膜被認為是用于電子器件中散熱材料(HDM)、熱界面材料(TIM)的理想選擇。0〇1^[5(^等人提出了一種改進的輥涂方法制備石墨薄膜,然后通過機械壓制、石墨化處理得到了大尺寸、高密度的高導熱石墨烯薄膜,由于具有高度有序、逐層堆疊的微觀結構以及幾乎沒有面內缺陷的石墨烯片,其面內導熱率比較高可達826.0Wnr1K4,并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和優異的柔韌性。由于其優異的性能,這種石墨烯薄膜在LED封裝中表現出出色的熱管理能力,并且能夠在高溫環境下工作,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氧化石墨含有豐富的羥基、羧基和環氧基等含氧官能團,更高的氧化程度,更好的剝離度。云南生產氧化石墨烯生產廠家
氧化石墨烯材料有濾餅形態。改性氧化石墨烯漿料
氧化石墨烯成膜過程中因氧化石墨烯片層以交錯的方式堆疊在一起,會形成納米通道,因而可作為分子篩。Li等[6和Joshi等|_6]研究發現氧化石墨烯膜具有一定的選擇滲透性,能使水化離子半徑小的離子及直徑小于納米通道孔徑的氣體分子通過,從而實現分子之間的分離。另外,氧化石墨烯膜還能吸附有機染料,可應用于污水處理、鹽水淡化和油水分離等領域_6。Wang等l_7o]研究發現多孔納米聚丙烯腈纖維支撐基底的氧化石墨烯膜能完全過濾水中的剛果紅,且對無機鹽NaSO的阻滯率達56.7。Chen等_7將氧化石墨烯和碳納米管復合制備了還原氧化石墨烯一CNT復合濾膜,發現復合濾膜滲透率高達20~3OL·m·h·bar~,且對水中甲基橙阻滯率達97.3,對其他物質的阻滯率達99%。 改性氧化石墨烯漿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