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城市能源管理系統中,虛擬電廠控制平臺將在城市配網中將廣泛應用。電力能源行業通過物聯網實時匯總終端用電設備的狀態和需求信息,實現對分布式發電機組、可控負荷、儲能設施實時調控管理,通過與輸電網的信息實時交互實現電力供需平衡。隨著我國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傳統電力系統物質基礎、技術基礎等都將發生系統性變革,電力行業發展進入關鍵轉型期,既面臨保障電力穩定供應等多方面挑戰,也迎來行業繁榮發展重要機遇。場功能、健全交易機制、加強規劃監管、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等方面指明了發展方向。電力能源物聯網可以實現對能源監管的實時監測和評估,提高能源監管的效果和質量。網絡電力能源物聯網
邏迅利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與智能化電力集控系統相結合,實現變電站內感知設備自動完成信息采集、測量、控制和檢測等基本功能,實現“遙測、遙信、遙調、遙控”四遙,利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運維模式,使集控中心工作人員監視運行情況,配合線下運維團隊的巡檢、試驗、檢修。實現變電站遠程有人值班,現場無人值守的效果,為變電站降低運行成本、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運行效率及安全生產提供保障。本方案兼容性和擴展性好,可統一管理,避免設備重復投入。各系統間有效協作及信息共享,實現變電站遠程、實時、多維、自動的智能化管理。北京實驗室電力能源物聯網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將帶來海量的能源數據,這些數據將成為能源管理的重要資源。
電力能源我國共有133.76萬家電力相關企業,山東以12.94萬家企業排名首要,廣東、江蘇分列二三位。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這些年,國內發電量比較好的大省是山東。不光如此,預計今年全年山東接納外省用電量將達1100億千瓦時,前季度山東接納省外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8.6%。從省份分布來看,企查查數據顯示,山東省的電力相關企業數量排名靠前,共12.94萬家。廣東、江蘇、陜西的企業數量分別以12.63萬家、11.84萬家和8.69萬家排在2-4位。
國家電網公司對我國電力和能源發展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和積極實踐,確立了建設“一強三優”現代公司,實現電網、國際標準企業的戰略目標,在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上做了大量工作。通過建設特高壓和智能電網,大幅提高電網高效配置能源資源的能力,支撐能源清潔多元發展,取得明顯成績。未來我國能源工業將呈現結構多元化、開發集約化、輸送高效化、網絡智能化、消費綠色化的嶄新局面,轉變電力發展方式是轉變能源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和關鍵所在。物聯網技術在智慧電力領域,為物聯網解決了能源問題和提高電力效率提供了強大賦能。
電力是以電能作為動力的能源。發現于19世紀70 年代,電力的發現和應用掀起了第二次工業化高潮。成為人類歷史18世紀以來,世界發生的三次科技之一,從此科技改變了人們的生活,20世紀出現的大規模電力系統是人類工程科學史上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發電、輸電、變電、配電和用電等環節組成的電力生產與消費系統。它將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過機械能裝置轉化成電力,再經輸電、變電和配電將電力供應到各用戶。而電力的產生方式主要有:火力發電(煤等可燃燒物)、太陽能發電、大容量風力發電技術、核能發電、氫能發電、水利發電等。電力能源物聯網技術還可以與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設備相連,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的用電體驗。山西機房電力能源
電力能源的發展也需要考慮能源的生態環境和生態保護,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網絡電力能源物聯網
國家電網能源院院長張運洲作了題為《我國未來能源格局的演變》的發言,分析了未來一段時期影響我國能源發展的關鍵因素,強調我國能源格局總體呈現“能源結構清潔化、能源開發基地化、能源調運跨區化、能源平衡國內化”的主要特征,“電為中心”將進一步凸顯,主要采用特高壓交直流技術的跨區輸電比重大幅上升,將在能源綜合運輸體系中發揮更加重要作用。同時提出了制定出臺推動天然氣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積極推進天然氣定價機制等建議。網絡電力能源物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