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內有兩個基因組,一個是人基因組,編碼大約2.5萬個基因;另一個則是出生以后才進入人體、特別是腸道內的多達1000多種的共生微生物,其遺傳信息的總和叫“微生物組”,也可稱為“宏基因組”或“元基因組”,它們所編碼的基因有100萬個以上。兩個基因組相互協調、和諧一致,保證了人體的健康。人類基因組計劃在2003年完成以后,許多科學家已經認識到人類基因組基因并不能完全掌握人類疾病與健康的關鍵問題,因為人類對自身體內數量巨大的,與人體共生的微生物菌群,幾乎一無所知。人體內微生物細胞的數量是人體內細胞數量的10倍,初步的研究顯示,其所含基因數目的總和是人類基因組所含基因數目總和的100倍。但是,由于傳統微生物學研究方法的局限,對生活在自己體內的95%以上的微生物沒有任何研究數據。便便知多少?腸道菌群檢測幫您解答。云南專業菌群檢測風險預測
腸道菌群在精細醫學中如何發揮作用?2015年1月20日,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在國情咨文演講中啟動精細醫療計劃。同年2月,國家有關領導批示科技部和國家衛生計生委,要求成立中國精細醫療戰略組,開啟了中國的精細醫療計劃。初期的精細醫療是針對人體基因進行相關檢測分析,主要針對人本身基因組上的疾病易感基因檢測。隨著精細醫療的發展,更多與人體健康狀態相關的基因檢測得到大量關注,如糞便活檢等。近年來,對人體微生物組的研究發現,我們亦可從人體內環境層面,反映人體健康狀況,特別是對于一些慢性疾病,可以采取一種徹底的無創檢測手段——通過糞便來檢測,這項技術當下異常火熱。人體微生物組學,很有可能成為精細醫療即將到來的下一個熱潮。河南神經類疾病菌群檢測臨床應用腸道菌群決定您的心理健康?
在微生物代謝產物中,作為心血管疾病的一個主要因子,TMAO受到了廣泛的關注。TMAO是三甲胺(TMA)的肝臟氧化產物,主要來源于飲食中膽堿和磷脂酰膽堿的細菌代謝。在無菌小鼠和人群研究中,血漿TMAO水平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之間存在正相關。給小鼠喂食富含膽堿和肉堿的飲食后,小鼠的血漿TMAO水平升高、AS斑塊明顯;而飲食缺乏膽堿或肉堿則能使TMAO的產生減少,并減輕AS斑塊。因此,血漿中的TMAO可以作為心血管疾病診斷的有效指標。目前,TMAO被認為是心臟危險因素,TMAO水平增高可能表明心梗、心衰、外周動脈疾病、中風、冠狀動脈疾病等的發生風險增加。服用廣譜后,個體的腸道微菌群會減少,且血漿TMAO水平明顯下降。此外,由于飲食是TMAO的主要來源,建議個人避免過多食用富含肉堿、膽堿和卵磷脂的食物,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雖然目前各大醫院擁有口腔、腸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多個部位的微生物檢測項目,但幾乎都是采用細菌培養觀察等傳統方式進行檢測,無法全部了解微生態菌群健康狀況。以腸道菌群檢測為例,通過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法、熒光定量qPCR等的核酸檢測技術,可以了解人體腸道菌群微生態和特定菌的情況。全新的診療研究方向,也帶來了更為宏大的商業想象力。根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TransparencyMarketResearch的調研分析,目前人體微生物市場主要分為診斷和診療兩個方向,預測2020年到2024年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將達9.2%。據廣證恒生預測,微生物診療領域的全球市場空間在2026年有望達到100億美元。腸道菌群檢測的臨床指導意義;
檢測報告內容:健康評估總分腸道年齡評估;腸道菌群檢測腸道菌群平衡指數、菌群多樣性指數有害菌、有益菌豐度;超過7萬5千種腸道菌群豐度;與疾病相關菌異常檢測致病菌檢測:艱難梭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彎曲桿菌。性能指標檢測技術:高通量基因測序檢測樣品:糞便檢測基因:16SrDNA技術平臺:IlluminaHiseq測序深度:3萬有效期:2年檢測周期:1-2周特點腸道菌群種類數量從200~2000種,個體差異巨大糞便取樣簡單無創,棉簽變色即可在家就可取樣,無需前往醫院,手機電腦查看或打印報告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精確檢測腸道菌群致病菌涵蓋:艱難梭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彎曲桿菌近20萬例人體腸道菌群樣本數據庫,可精確到種。在生物科技日新月異的現在,人類對自身微生物菌群的認識和探索已經取得了進步。浙江神經類疾病菌群檢測常用方法
上海沃本為您提供菌群檢測在內的全產業鏈服務!云南專業菌群檢測風險預測
某些腸道細菌被認為是CAV疾病進展的新因素。研究發現,中國CAV患者的類桿菌屬(Bacteroides)和普雷沃氏菌屬(Prevotella)相對減少,而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和大腸埃希菌屬(Escherichia)富集。然而,在波蘭東部,總膽固醇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值高的中年男性腸道中富含普雷沃氏菌屬(Prevotella),但是梭菌屬(Clostridium)和糞桿菌屬(Faecalibacterium)含量較低。例如,一些CAV患者的條件致病菌柯林斯氏菌屬(Collinsella)增多。同時,有些微生物也可以降低CAV斑塊的形成。比如,在患者和小鼠模型中均發現,產丁酸鹽的細菌羅斯伯里氏菌屬(Roseburia)和真桿菌屬(Eubacterium)的相對減少與CAV病變的發展呈負相關關系。據推測,這些微生物可能會影響宿主的炎癥水平。云南專業菌群檢測風險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