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國內的研究團隊,在對溶劑型冷補瀝青混合料的理論及室內試驗研究的基礎上,對室外試驗路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并同時與乳化瀝青型常溫瀝青混合料進行了對比分析。鋪筑試驗路的結果表明,溶劑型冷補瀝青混合料的力學性能與使用性能良好,未見脫落和松散現(xiàn)象,也沒有裂縫出現(xiàn),但因含油量大或有部分混合料拌合不均勻,而有輕微擁包及泛油現(xiàn)象,但經(jīng)過一段時間通車后,泛油現(xiàn)象基本消失。研究結果表明,溶劑型冷補瀝青混合料是一種良好的筑路及養(yǎng)護新材料。冷補料在修補時無需加熱或攪拌,可根據(jù)需要量隨取隨用,不會造成材料浪費。湖南粘層添加劑作用
冷補料的強度形成過程和熱拌瀝青混合料的強度形成過程有所不同,熱拌瀝青混合料用的瀝青是熱塑性的,而冷補瀝青合混合料的瀝青是經(jīng)過改性的,己經(jīng)不是完全的熱塑性?;旌狭系膹姸刃纬捎幸粋€緩慢的過程。混合料在攤鋪,碾壓時具可塑性、流動性,能被擠壓至坑槽中不規(guī)則的地方。在行車和空氣的作用下使一部分溶劑揮發(fā),瀝青逐步變稠,混合料顆粒之間的分布更加緊密,空隙率減少,礦料相互的黏結更牢固。混合料的密度增大,對路面軟的感覺會逐漸消失,這一過程需要7一10天時間。此后強度還會逐步增加,經(jīng)過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其變形和強度會逐步穩(wěn)定,達到或超過熱瀝青混合料冷卻后的性能。浙江稀釋瀝青添加劑冷補料施工工藝降低了養(yǎng)護工人勞動強度,明顯改善勞動條件。
從20世紀90年代起,國內開始進行冷補瀝青混合料研究,取得了一些實質性的成果。東北林業(yè)大學、同濟大學等研究了冷補瀝青混合料的配比及性能,而且自行開發(fā)出各自的材料,繼而開展了相關坑槽修補試驗,應用效果良好。然而,由于冷補瀝青混合料成分復雜,國內研究進展緩慢,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研究體系,瀝青路面養(yǎng)護需求不斷擴大與養(yǎng)護材料技術尚未成熟的矛盾比較突出。當前冷補瀝青混合料成品質量參差不齊,性能差異較大,無法達到大規(guī)模市場化應甩,因此有必要對冷補瀝青混合料進行深入研究。
P為冷補瀝青混合料中起粘結作用的基質瀝青(或改性瀝青)的用量(油石比),然后根據(jù)添加劑、隔離劑用量來計算冷補瀝青結合料用量P(油石比)。紙跡試驗方法:取少量新制成的冷補料,放置在一張白紙上,觀測殘留在紙上的痕跡。若出現(xiàn)嚴重的墨跡,連結成塊,則說明用油量偏多;若多數(shù)墨點小于冷補料顆粒與白紙的接觸面積,且分散,則說明用油量偏少;正常痕跡應為墨點接近于冷補料顆粒與白紙接觸面積,以該油石比作為ZuiJia油石比。紙跡試驗結果與冷補料的溫度密切相關,試驗室確定ZuiJia油石比,從拌和鍋中取新制成的冷補料,溫度保持在80℃±10℃;生產(chǎn)驗證ZuiJia油石比,從拌和樓出料后取少量冷補料進行測試。冷補料由“道路瀝青、柴油或煤油、冷補添加劑”混合配制而成的“稀釋瀝青”和“集料”組成。
從20世紀30年代起,以前蘇聯(lián)為首的一些國外地區(qū)開始對冷補瀝青混合料技術展開研究。1996年英國召開了冷補瀝青混合料生產(chǎn)工藝討論會,探討了關于冷補瀝青混合料用坑槽修補的經(jīng)驗。同時美國、日本等通過大量的試驗探索,得到了成品并成功達到商業(yè)化生產(chǎn)。加拿大根據(jù)冷補瀝青混合料的材料組成變化,設計出不同類型的混合料,并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制備工藝。雖然國外關于冷補瀝青混合料的研究較早,研究內容也較為廣,但是產(chǎn)品價格昂貴,在我們國內養(yǎng)護修補應用困難。冷補瀝青混合料技術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其使用性能更加成熟。上海微表處瀝青添加劑
SL-A501是專門應用于微表處體系的瀝青添加劑。湖南粘層添加劑作用
冷補瀝青混合料用礦料可采用不同規(guī)格的粗細集料、礦粉等摻配而成,也可用大粒徑的塊石、卵石等經(jīng)多級破碎而成。應選擇工程擬采用的各材料進行混合料的配合比設計。冷補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設計按下列步驟進行:1)按規(guī)范確定礦料的級配范圍,計算各種集料的配合比例,使合成級配在要求的級配范圍內;2)選擇1~3個冷補液配方,拌和實際的級配集料,進行施工和易性試驗,確定適宜的冷補液配方;3)確定一個初始油石比p,以p、p±0.25、p±0.5分別拌和混合料,共5組,進行紙跡試驗,確定合適的油石比;P為冷補瀝青混合料中起粘結作用的基質瀝青(或改性瀝青)的用量(油石比),然后根據(jù)添加劑、隔離劑用量來計算冷補瀝青結合料用量P(油石比)。4)以確定的冷補液配方、級配集料按合適的油石比進行拌和,進行各項混合料性能試驗。如不符合要求,需調整冷補液配方或集料,直至滿足性能要求。湖南粘層添加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