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染料苯胺:苯胺合成是染料合成的一個突破口,為染料的人工合成奠定了基礎。早在1834年,德國化學家米希爾里希用苯和硝酸反應,得到硝基苯。俄國化學家齊寧和法國化學家霍夫曼于1842年發現,在還原硝基苯的反應中生成一種新物質,稱為苯胺。1856年,英國18歲的有機化學家帕金正在進行制取醫治瘧疾的有效藥...
蘇木,被譽為“蘇枋”,同樣是古代紅色染料的重要選擇。自西晉時期起,人們便開始利用蘇枋進行染色工藝。其內含的隱色素在空氣中能自然氧化成蘇木紅素,這種色素的化學成分為C16H12O5。值得注意的是,蘇枋的色素成分在熱水中溶解性極好,但纖維染色需要借助助染劑來實現。不同的助染劑會影響染得的色彩效果:使用鉻助染劑會呈現絳紅色至紫色的色調,鋁助染劑則帶來橙紅色,銅助染劑產生紅棕色,而鐵助染劑則呈現出褐色。此外,錫助染劑能帶來淺紅色至深紅色的豐富變化。在明代,劉基的《多能鄙事》與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均有對蘇木染色工藝的詳盡記載。天然染料梔子藍與殼聚糖結合,形成抗細菌涂層,色牢度經30次洗滌仍保持3級。山東化工染料供應
摩擦牢度:染色織物的摩擦牢度分為干摩擦及濕摩擦兩種。前者是用于白布摩擦織物,看白布的沾色的情況;后者用含水的白布摩擦染色織物,看白布沾色的情況。濕摩擦是由外力摩擦和水的作用而引起,其濕摩擦牢度一般低于干摩擦牢度。織物的摩擦牢度主要取決于浮色的多少、染料與纖維的結合情況和染料滲透的均勻度。如果染料與纖維發生共價鍵結合,則它的摩擦牢度就較高。染色時所用染料濃度常常影響摩擦牢度,染色濃度高,容易造成浮色,則摩擦牢度低。摩擦牢度由“沾色灰色樣卡”依五級九檔制比較評級,一級較差,五級較好。上海化工染料加工18世紀化學家發現普魯士藍,頭一個人工合成無機染料。
硫化染料:這類染料大部分不溶于水和有機溶劑,但能溶解在硫化堿溶液中,溶解后可以直接染著纖維。但也因染液堿性太強,不適宜于染蛋白質纖維。這類染料色譜較齊,價格低廉,色牢度較好,但色光不鮮艷。分散染料:這類染料在水中溶解度很低,顆粒很細,在染液中呈分散體,屬于非離子型染料,主要用于滌綸的染色,其染色牢度較高。酸性染料:這類染料具有水溶性,大都含有磺酸基、羧基等水溶性基因。可在酸性、弱酸性或中性介質中直接上染蛋白質纖維,但濕處理牢度較差。涂料:適合于所有纖維,通過樹脂機械的附著纖維,深色織物會變硬,但套色很準確,大部分耐光牢度好,水洗牢度良好,尤其是中、淺色。
汗漬牢度和氯漂牢度按五級九檔制評級。評定染料的染色牢度,應將紡織物染成規定色澤濃度才能進行比較,這是由于染色濃度不同,會使測得的牢度亦不同之故。有關染后織物的各項染色牢度的試驗方法,應根據國家規定的方法進行,各項牢度的標準也應以國家標準為準。染料應用:根據被染物用途選擇染料 由于被染物用途不同,故對染色成品的牢度要求也不同。例如用作窗簾的布是不常洗的,但要經常受日光照射,因此染色時,應選擇耐曬牢度較高的染料。作為內衣和夏天穿的淺色織物染色,由于要經常水洗、日曬,所以應選擇耐洗、耐曬、耐汗牢度較高的染料。陽離子染料染腈綸時加入緩染劑平平加O,可防止色花,勻染系數提升至0.85。
活性染料:活性染料,又稱反應染料,是一種水溶性染料。其分子中包含能與纖維的羥基或氨基發生化學反應的基團,通過與纖維形成共價鍵,實現纖維的著色。活性染料的染色過程通常分為吸附、擴散和固著幾個階段。在固著階段,染料與纖維發生鍵合反應,這一過程被稱為固色,而在此之前的階段則被稱為染色。這種染料適用于棉、麻、合成纖維的染色,同時也可用于蛋白纖維的著色。其化學結構通式為:W-D-B-Re,其中Re表示反應基團,B為橋基,D是染料發色體或母體染料,而W則是水溶性基團,通常為磺酸基。拼色時需選用性能相近的染料,以確保染色效果。安徽化工染料批發
秘魯納斯卡文化木乃伊裹尸布使用30余種礦物染料。山東化工染料供應
染料通常由具有色素或者熒光性質的有機分子組成。染料的基本定義:染料是一種可溶于水或有機溶劑中的物質,能夠染色或著色其他物體而不改變其基本性質的化學品。染料可以在不同的制造過程中添加到材料中,使其著色,比如紡織品、皮革制品、塑料、油漆、蠟、墨水等。在顏料方面,有機顏料通常具有色澤艷麗、色度強、品種繁多的特點,但在耐候性、耐溶劑性等方面可能不如無機顏料。有機顏料在油墨、涂料、塑料等領域有普遍應用,且可以通過改性處理來提高其性能。山東化工染料供應
合成染料苯胺:苯胺合成是染料合成的一個突破口,為染料的人工合成奠定了基礎。早在1834年,德國化學家米希爾里希用苯和硝酸反應,得到硝基苯。俄國化學家齊寧和法國化學家霍夫曼于1842年發現,在還原硝基苯的反應中生成一種新物質,稱為苯胺。1856年,英國18歲的有機化學家帕金正在進行制取醫治瘧疾的有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