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1区2区3区4区,8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久久电影tv

[登錄] [免費注冊]
中國電商物流網
首頁 物流新聞 物流公司 物流設備 物流專線 物流展會 同城物流 同城快遞 同城搬家 同城配貨 快遞網點 郵編查詢 行政區劃
當前位置:行政區劃 > 黑龍江省 > 大興安嶺地區 > 漠河縣

更新時間:2021-02-20

漠河縣介紹


行政區劃:勁濤鎮 圖強鎮 興安鎮 北極鄉 西林吉鎮
長途區號:0457郵政編碼:165000
車牌號碼:黑P行政代碼:232723
隸屬政區: 大興安嶺行政級別:縣

   漠河縣面積18367平方千米。總人口8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西林吉鎮。郵編:165300。代碼:232723。區號:0457。拼音:Mohe Xian。
  
  
  行政區劃
  
  漠河縣轄4個鎮、1個鄉:西林吉鎮、圖強鎮、勁濤鎮、興安鎮、北極鄉。
  
  
  歷史沿革
  
  漠河縣,以境內漠河命名。漠河,古稱“木河”、“末河”,因河水黑如墨,又稱“墨河”。又因河水曲折旋轉若石磨之轉動,亦稱“磨河”。“墨”、“磨”同音,漸沿用“漠 ”。漢晉屬鮮卑,隋唐屬室韋,金屬上京蒲峪路,元屬嶺北行省,明屬奴爾干都司木河衛,清代屬黑龍江副都統轄區,為索倫部游獵之地。晚清,1888年10月(清光緒十四年),清朝政府于老溝開辦漠河金礦。金礦興起,“兵民輻輳,商賈繁榮,屹然為邊重鎮”。1908年8月 5日(清光緒三十四年七月初九日),清廷批準設置漠河直隸廳,駐漠河,列入“緩設名單” 。1909年(清宣統元年),設置漠河總卡官,駐漠河,節制洛古河、訥欽哈達、漠河、烏蘇里、巴爾嘎力、額木爾、開庫康、安羅卡倫。總卡官于翌年6月7日(清宣統二年五月初一日),“接管地方一切事務”。隸屬璦琿兵備道。中華民國成立后,1914年5月8日,奉令將漠河總卡衙門改設漠河設治局,駐漠河街,隸屬黑河道。1917年1月1日,將漠河設治局改為漠河縣,為二等縣,縣署駐漠河街。全縣共劃分兩個行政區,管轄21個村屯。1929年2月,撤銷道制,改由黑龍江省直轄。同年4月,由二等縣提升為一等縣。東北淪陷后,初由黑龍江省管轄,1934年12月改隸黑河省。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隸屬黑龍江省。1947年3月,撤銷漠河縣,并入呼瑪縣。1948年1月,將斯大遼克以西劃給內蒙古自治區管轄,確定洛古河以上第一號航標燈為黑龍江省與內蒙古自治區的分界點。1981年5月14日,國務院批準,設置漠河縣,以呼瑪縣北部的漠河、興安兩個公社和大興安嶺地區所屬的阿木爾、圖強、古蓮3個區為漠河縣的行政區域。同年8月16日,正式成立縣人民政府,駐西林吉鎮,歸大興安嶺地區管轄。
  1992年,漠河縣位于黑龍江省西北部,黑龍江上游右岸,大興安嶺山脈北麓,祖國的最北端。東與塔河縣接壤,南與呼中區和內蒙古自治區額爾古納左旗毗連,西與內蒙古自治區額爾古納右旗為鄰,北與俄羅斯隔江相望,沿黑龍江國境線長245公里。全縣總面積18233平方公里。全縣共轄7個鄉、鎮。1992年末全縣總人口8.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3萬人;滿、蒙古、達斡爾、鄂倫春等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2%。縣政府駐地西林吉鎮。 (以上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
  
  漠河名稱來源于河名。漠河又名墨河,此河發源于內興安嶺,北注入黑龍江,其河水黑如墨色,故名墨河,后演變為漠河。此河現已干枯。
  唐虞三代屬肅慎地;兩漢時為匈奴主部的邊界地;三國時期屬鮮卑東境地,晉時為豆子國,屬鮮卑地;北魏時為烏路候的屬地;隋代歸屬東突厥;唐代歸屬渤海靺鞨部;遼代為遼東道的附屬地;金代歸黃龍府管轄;元代屬和林路總管府;明代分屬朵顏、東寧、夫余等衛管轄;清為援琿副部統的轄地,后歸墨爾根副都統府管轄。光緒年間隨著老溝金礦的興起和發展,使此地逐漸變成者溝金礦對內對外往來的門戶,由于此地較為重要,使欲在光緒三十四年(1808年)設置漠河直隸廳,但未能實行.宣統元年(1909年)設立漠河總長,同時在黑龍江沿岸即漠河領域內設國境監視所六處,均也漠河總長管轄;民國元年(1912年)于巴爾虎設監視所十處,也歸漠河總長管轄。民國三年(1914年)漠河監視所與珠爾干監視所管轄地域合并,設置漠河沒治局,隸屬于黑龍往省黑河道.民國六年(1911年)漠河設治局改為漠河縣.偽滿洲國初期本縣隸屬于黑龍江省為丙類縣,康德元年(1934年)偽滿洲國改行帝制,實行地方行政機構改革,將東北劃分為十四省,本縣劃歸新設的黑河省管轄。康德六年(1939年)六月又將興安北省的北部劃歸本縣管轄.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東北光復后,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東北新省區方案,改東北為九省,將偽北安,黑河兩省合并為黑龍江省,漠河縣劃底黑龍江省管轄。后漠河縣撤銷,并入呼瑪縣。一九八一年五月十四日又由呼瑪縣的部分行政區域析置恢復漠河縣。
  
  1981年5月14日,國務院批準:設立漠河縣,以阿木爾、圖強、古蓮3區,呼瑪縣的漠河、興安2公社為其行政區域,駐地西林吉。8月16日正式設立。
  
  1981年,國務院批準恢復漠河縣,在古蓮區的基礎上組建漠河縣政府,撤銷阿木爾、圖強兩區,其行政區管轄原阿木爾、圖強、古蓮和待開發的無人區富克山4個區。轄西林吉(原屬古蓮區)、圖強(原屬圖強區),勁濤(原屬阿木爾區原名阿木爾鎮)3個鎮和漠河、興安(原名額木爾)2個公社。馬倫、開庫康公社劃歸塔河縣。
  1984年公社又改為鄉。至1990年底全縣行政區劃管轄為西林吉鎮(縣城,設一個橋北街道辦事處,13個居民委員會,7個自然屯);圖強鎮(下設育英一個街道辦事處,10個居民委員會);勁濤鎮(下設長纓一個辦事處,13個居民委員會);漠河鄉(下設3個村民委員會;3個自然屯);興安鄉(下設5個村民委員會,5個自然屯)。
  
  2000年,漠河縣轄6個鎮(西林吉、勁濤、圖強、長纓、育英、興安)、1個鄉(漠河)。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80982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西林吉鎮 37209 圖強鎮 16190 勁濤鎮 15434 育英鎮 3234 長纓鎮 4217 興安鎮 1853 漠河鄉 2845 
  
  漠河縣轄4個鎮、1個鄉:西林吉鎮、圖強鎮、勁濤鎮、興安鎮、漠河鄉。
  
  漠河縣轄4個鎮、1個鄉,4個居委會、7個村委會:西林吉鎮、圖強鎮、勁濤鎮、興安鎮,漠河鄉。在體制上漠河縣與西林吉林業局政企合一。境內有西林吉林業局、圖強林業局、阿木爾林業局3個中直林業企業,及古蓮河煤礦和漠河發電廠2個大型企業。
  
  2005年9月30日,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準:漠河縣漠河鄉更名為北極鄉。(黑民區[2005]113號)
  
  
  【區域變遷】
  一、清末時期境域
  1909年(宣統元年),始置總卡衙門,衙署駐于漠河。總卡衙門負責漠河一代地方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稅收、民事和涉外事務等職責。據璦琿副都統姚福升于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勘定,漠河總卡所轄8處卡倫,為設治基礎。西到洛古河卡倫以上8千米的額爾納河口,下至呼瑪爾總卡所屬依西肯卡倫分界,東西長約350余千米。南以伊勒阿林山(金伊勒呼里山)山脊線與嫩江縣分界;北到黑龍江中游與俄羅斯國隔江相望,南北寬220千米。轄區總面積15.8萬方里,合3.95萬平方千米。
  二、民國時期境域
  據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存(民國元年7月4日)《黑河道及沿邊各署局、卡暫行辦事權限》載:漠河總卡在民國之初區域無變,“呼瑪廳改設治局,現轄區域,暫依擬設呼瑪、漠河兩廳屬境為界,呼瑪內之呼瑪爾河總卡官,因呼瑪現設治即行裁撤。”“唯漠河總卡(官)距呼瑪甚遠,暫仍設立,并管所轄各分卡,仍歸呼瑪設治局節制。”1912年(民國二年)冬,因呼倫貝爾蒙古獨立,珠爾干河總卡官趙春芳組織漢軍二營,占據吉拉林,與叛蒙拼死抵抗。呼倫蒙古獨立后,唯珠爾干河總卡轄地不服叛亂。之后,黑龍江督軍命令趙春芳率兵退守漠河,并決定將珠爾干河總卡并入漠河總卡。
  1914年(民國三年)初,珠爾干河總卡轄地與漠河總卡轄地完全合并后,于同年5月間成立漠河設治局,其轄境范圍包括珠爾干河總卡并入轄地6.2萬方里,合1.55萬平方千米。轄境四至:東部以安羅卡轄界與呼瑪的依西肯卡轄界接壤,西部經額爾古納河與俄羅斯的后貝加爾州為界,東西長435千米,南至伊勒呼里阿林山與嫩江縣毗鄰,北至黑龍江主航道水中流與俄羅斯國的阿穆爾州以水為界,南北寬約375千米。據1914年(民國三年),黑河道尹調查,漠河設治局轄境總面積為22萬方里,合5.5萬平方千米,相當于今天漠河縣總面積的3倍多。
  1917年(民國六年)1月26日,漠河縣成立,縣轄區域與設治局區域相同,又據1928年(民國十七年)漠河縣公署內務調查統計,漠河縣總面積為30.36萬方里,合7.59萬平方千米。1929年(民國18年)歐浦設治建縣。將漠河東北部劃規歐浦縣,漠河區域變化為:東至馬倫與歐浦、呼瑪縣接壤,西至額爾古納河,與蘇聯后貝爾加州為界,東西寬345千米;南至伊勒呼里山,與嫩江縣和以牛耳河與呼倫貝爾的一部分為界,北至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與俄國阿穆爾州為界,南北寬375千米。
  三、偽滿時期境域
  1934年(偽康德元年)漠河淪陷為日本殖民主義統治,偽漠河縣管轄范圍仍沿襲民國時期的區域。同年,偽滿洲國中央改行帝制,實行地方行政機構改革。將東北三省劃為14省管轄,漠河縣隸屬偽黑河省。據偽黑河省總務廳于1935年(偽康德二年)10月調查,漠河縣總面積為433150平方米,和32638.7平方千米。
  1939年(偽康六年)6月,又將興安北省北部劃歸漠河縣管轄。其四至:東與歐浦、呼瑪兩縣接壤,南與興安北省交界,西南、西部與室韋、奇乾兩縣毗鄰,西北和北部隔水與蘇聯赤塔、阿木爾兩洲相望。
  四、解放時期境域
  1947年3月,漠河縣解放。人民解放軍某部三旅領導漠河人民成立民主政府,接管全縣。同年6月,黑河專署專員許烈到漠河視察,并率領章文坦、謝寶齋2人帶工作隊正式接收漠河,成立“建聯會”,一切權力歸建聯會。
  1948年1月,因西部斯大遼克相距漠河太遠,交通困難,不便領導,黑河專署派建聯會主任謝寶齋到內蒙古協商化界,將斯大遼克以西劃給內蒙古管轄,劃定洛古河以上第一號航標燈為內蒙和黑龍江省的分界點,同時成為漠河西部的分界線。
  五、現行境域
  1981年5月14日,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塔河、漠河兩縣,其轄區域東以塔河縣為鄰,西與內蒙古的額爾古納旗為界,南和內蒙古額爾古納左旗、大興安嶺地區呼中區之一部接壤,北隔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與蘇聯赤塔、阿木爾兩洲相望。上至額爾古納河口,下至謝尼康河口,沿黑龍江邊界線長245千米,南北寬150千米,總面積18233平方千米,占大興安嶺地區總面積的21.6%,占全省總面積的3.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7人。面積是黑龍江省最大的縣份,人口密度是全省最低的縣份之一。
  
  
  【區劃沿革】
  一、清末區劃
  1909年(宣統元年)置漠河縣總卡,實行卡倫制管理,分轄洛古河、訥欽哈達、漠河、烏蘇里、巴爾嘎力、額木爾、開庫康、安羅8卡。此外,有 連 一個鎮,駐有國稅征收局,新立屯一個鄉,駐有鄉警所。
  二、民國區劃
  1912年(民國元年),原呼倫貝爾管轄的珠爾干河總卡并入漠河總卡,同時將其所轄11卡劃入漠河總卡管轄,同年,中華人民國政府內務部頒發《地方自治務例》,行政區劃實行區制,因當時政令不一,總卡管轄區域仍沿用舊時卡倫制,全境共設1街1鎮1鄉,19個卡倫。即:漠河街、溫河卡、漠河卡、訥欽哈達卡、畢拉爾卡、連鎮、開庫康卡、莫里勒克卡、額勒和哈達卡、珠爾干河卡、新立屯鄉、烏蘇里卡、牛耳河卡、長甸卡、奇乾卡、安羅卡、洛古河卡、永安卡、伊木河卡、額木爾卡、巴爾嘎力卡、溫河卡、巴爾嘎力卡、奇雅河卡。
  1914年(民國三年),裁撤漠河總卡衙門,置漠河設治局。其行政區劃沿用總卡舊制。
  1917年(民國六年),改設治局為縣,始置區,全縣共設兩個行政區,轄21個村屯(卡倫屯)。第一區:南起吉拉林河北至額勒和哈達,共轄11個卡倫屯。第二區:西起額爾古納河口,東至依西肯東界,共轄9個卡倫屯,另有連 1個鎮。
  1922年(民國11年),全縣劃為一街、一鎮、一鄉。街、鎮、鄉按區段管轄所屬卡倫屯。漠河街,街內按警察配置劃分3個區,3個甲,60牌。連 鎮,設2個區,未設甲,25個牌。新立屯鄉,設1個區,未設甲,25個牌。
  1925年(民國14年),全縣劃為3個行政區。漠河為第一區,轄漠河街,洛古河、訥欽哈達2個卡倫屯。連 為第二區,轄連鎮,烏蘇里、巴嘎力2個卡倫屯。新立屯為第三區,轄新立屯鄉,阿木爾、開庫康、安羅3個卡倫屯。
  1928年(民國17年),取消區制。全縣劃為1城,1鎮,1鄉。即縣城(轄漠河,訥欽哈達、洛古河);連 鎮(轄連 、烏蘇里、巴爾嘎力、額木爾)。1930年(民國19年),全縣劃分為1個鎮、4個閭,18個村。
  三、偽滿區劃
  1934年(偽康德元年),偽漠河縣成立后,沿用民國行政區劃。
  1936年(偽康德3年),偽滿政府實行保甲制。全縣共設4個保,40個甲,400個牌,轄4000戶(獨身按一戶計算)。縣城內設2個保,連 鎮設1個保,新立屯設1個保。保,設保董1人;甲,設甲長1人;牌,設牌長1人。
  1944年(偽康德11年),全縣改保甲制為街村制。全縣劃為漠河、連 2個街,洛古河、漠河上村、烏蘇里、額木爾4個村。洛古河村(轄西口子、斯大了克、洛古河3個自然屯)、漠河上村(轄訥欽哈達、漠河上村2個自然屯)、烏蘇里村(轄永合站、烏蘇里、巴爾嘎力3個自然屯)、額木爾村(轄新立屯、額木爾、開庫康、馬倫4個自然屯)。
  四、解放后至1976年
  1947年,漠河縣解放后,撤消縣治,劃為呼瑪縣第五行政區,區轄漠河、額木爾、馬倫、開庫康4個鄉。
  1956年,撤區實行鄉村制,設漠河、額木爾、馬倫、開庫康4個鄉。鄉下設村,共6個村。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實行鄉村合一制,改鄉為人民公社,即漠河、額木爾、馬倫、開庫康4個人民公社,公社下設生產大隊,共12個生產大隊。
  1970年在原漠河縣境內設立古蓮、阿木爾兩個區(縣級),區設公社。
  1976年將阿木區轄圖強公社劃出,設立圖強區(縣級),三個區均為政企合一制。
  
全國城市行政區劃查詢
Copyright © 2012-2025 sd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電商物流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什县| 仲巴县| 东乡| 靖边县| 龙川县| 客服| 通海县| 邻水| 永城市| 长子县| 融水| 定陶县| 辽源市| 于都县| 桂平市| 江门市| 星座| 江山市| 铁岭市| 鹿邑县| 南汇区| 渭源县| 独山县| 冕宁县| 定远县| 崇州市| 荥阳市| 德钦县| 宁晋县| 屏东市| 河东区| 左权县| 安新县| 临夏市| 美姑县| 大兴区| 长葛市| 乐亭县| 大新县| 交口县| 凉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