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東街居委會[610427100001]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南街居委會[610427100002]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西街居委會[610427100003]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北街居委會[610427100004]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鳴玉池村委會[610427100200]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東關村委會[610427100201]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東街村委會[610427100202]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西街村委會[610427100203]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北街村委會[610427100204]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迎建村委會[610427100205]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南溝村委會[610427100206]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隘巷村委會[610427100207]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文泰村委會[610427100208]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劉家灣村委會[610427100209]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火石咀村委會[610427100210]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朱家灣村委會[610427100211]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瑤池頭村委會[610427100212]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芋家溝村委會[610427100213]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官牌村委會[610427100214]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西堡村委會[610427100217]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朱家山村委會[610427100218]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西溝村委會[610427100219]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南街村委會[610427100220]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水簾村委會[610427100221]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咀頭村委會[610427100222]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菜子村委會[610427100223]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土溝村委會[610427100224]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大佛寺村委會[610427100225]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姜渠村委會[610427100228]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候興村委會[610427100230]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下溝村委會[610427100232]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上溝村委會[610427100233]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虎神溝村委會[610427100234]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李家川村委會[610427100236]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李前村委會[610427100237]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白廂村委會[610427100238]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蓮花池村委會[610427100239]
- 陜西省彬縣城關鎮萬人村委會[610427100240]
長途區號:0910 | 郵政編碼:712000 | |
車牌號碼:陜D | 行政代碼:610427(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彬縣 | 行政級別:鎮 |
彬縣城關鎮位于涇河沿岸,距咸陽市120公里,地處彬縣中心,總面積83.3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35萬畝,共轄40個行政村,四個居委會,總人口5.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4萬人。312國道穿境而過,彬旬路、彬湫路、彬底路、彬麟路等交通干線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境內的唐大佛寺、水簾洞花果山等旅游景點聞名遐邇,同時也是久負盛名的彬洲梨、大晉棗的主產區。
近年來,在彬縣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鎮黨委、政府帶領全鎮廣大干部群眾,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按照"工業強鎮、多業富民"的思路,順應撤縣設市的總體部署,努力營造優勢擴張,強力拉動,快速發展,建設經濟強鎮的良好氛圍。
煤炭支柱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境內有火石咀、水簾洞、虎神溝、陰山4個煤礦。火石咀煤礦2001年4月與河北中達公司合作,三年來,累計投入技改資金2.7億元,使企業年生產能力由原來的9萬噸提高到300萬噸,水簾洞煤礦實施招商引資戰略,與中國虎豪集團有限公司合作技改,2004年累計投資4136萬元,改造整個生產系統,改進采煤工藝,使礦井生產能力由原來21萬噸提升到45萬噸。去年,全鎮累計生產原煤27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4億元,上交稅費1300萬元。
果業經營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全鎮果園總面積18318.5畝,其中:蘋果園6268畝,梨園4545畝,干雜果7515.5畝,2004年以推廣四項關鍵技術為重點,完成果樹大改型5100畝,強拉枝15600畝,果園生草2000畝,果實套袋3800萬只,使果品總產量達到8800噸,實現收入上千萬元,農民人均果品收入280元。
退耕還林成效顯著。累計退耕還林總面積8165.5畝,其中:栽植生態林4749畝,經濟林2446.5畝,荒山造林500畝,種草320畝,使全鎮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畜牧業初步發展。全鎮推廣舍飼養殖,畜禽飼養總量達1.57萬頭(只),出欄7216頭(只)。種草1800畝,為畜牧業長足發展奠定了基礎。
生態農業穩步發展。朱家灣村建成"菜(果)--畜--廁--沼--灶"五位一體生態農業模式示范點62戶,發展奶牛養殖108頭,養豬400頭,養羊700只,新建矮化棗溫室大棚和鋼管式大棚14座,使全村溫室大棚數量達到326座,年純收入90萬元,全村人均純收入7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