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省佳縣上高寨鄉上高寨村委會[610828206200]
- 陜西省佳縣上高寨鄉白家土寨村委會[610828206201]
- 陜西省佳縣上高寨鄉趙大林村委會[610828206202]
- 陜西省佳縣上高寨鄉王家山村委會[610828206203]
- 陜西省佳縣上高寨鄉高家后寨村委會[610828206204]
- 陜西省佳縣上高寨鄉云家碼頭村委會[610828206205]
- 陜西省佳縣上高寨鄉張家老莊村委會[610828206206]
- 陜西省佳縣上高寨鄉張家元村委會[610828206207]
- 陜西省佳縣上高寨鄉李治村委會[610828206208]
- 陜西省佳縣上高寨鄉徐家東溝村委會[610828206209]
- 陜西省佳縣上高寨鄉白家崖窯村委會[610828206210]
- 陜西省佳縣上高寨鄉段家溝村委會[610828206211]
- 陜西省佳縣上高寨鄉舍窠灣村委會[610828206212]
- 陜西省佳縣上高寨鄉開光峁村委會[610828206213]
- 陜西省佳縣上高寨鄉徐家西畔村委會[610828206214]
- 陜西省佳縣上高寨鄉順義峁村委會[610828206215]
- 陜西省佳縣上高寨鄉徐家峁上村委會[610828206216]
- 陜西省佳縣上高寨鄉斗范梁村委會[610828206217]
- 陜西省佳縣上高寨鄉高家坬上村委會[610828206218]
- 陜西省佳縣上高寨鄉后鄭家溝村委會[610828206219]
- 陜西省佳縣上高寨鄉陳家泥溝村委會[610828206220]
- 陜西省佳縣上高寨鄉水灣溝村委會[610828206221]
- 陜西省佳縣上高寨鄉前鄭家溝村委會[610828206222]
- 陜西省佳縣上高寨鄉稍店子村委會[610828206223]
- 陜西省佳縣上高寨鄉陳家墕村委會[610828206224]
- 陜西省佳縣上高寨鄉水灣畔村委會[610828206225]
- 陜西省佳縣上高寨鄉川賀村委會[610828206226]
- 陜西省佳縣上高寨鄉劉家崖窯村委會[610828206227]
- 陜西省佳縣上高寨鄉柳樹峁村委會[610828206228]
- 陜西省佳縣上高寨鄉木瓜樹峁村委會[610828206229]
- 陜西省佳縣上高寨鄉高砭梁村委會[610828206230]
- 陜西省佳縣上高寨鄉高家峁村委會[610828206231]
長途區號:0912 | 郵政編碼:719000 | |
車牌號碼:陜K | 行政代碼:610828(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佳縣 | 行政級別:鄉 |
上高寨鄉位于毛烏素沙漠南緣,地處佳縣東北部,與榆陽、神木兩區縣接壤。全鄉總人口9617人,總土地面積132平方千米,下轄32個行政村。佳神公路橫穿本鄉東西全境,具有交通便利、土地面積較廣的優勢。
2000年以來,鄉黨委、政府加大力度調整產業結構。全鄉50%的耕地面積種植以綠豆為主的豆類經濟作物,30%的耕地面積種草造林,發展畜牧業;沿禿尾河畔周邊村發展以紅棗為主的經濟林,同時利用農村剩余勞動力發展地毯加工業。2003年底全鄉工農業總產值856萬元,人均純收入960元,比上年年底人均純收入增加了200%與此同時,鄉文教衛生事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移民搬遷和退耕還林草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2000年以來,新建學校3所,新修桌椅凳305套,維修學校18所,新增了價值約23萬元的文化娛樂體育器材,新建設衛生室7個;新修鄉村道路20公里,新建人畜飲水工程21處,農網改造30村,移民搬遷318戶1297人,架設光纜線3公里,新增用戶51戶,新安無線電話160部,退耕還林草21500畝,打淤地壩10座,可淤地680畝。以上之所以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主要是黨委政府領導實踐了“三三年持續發展規劃,并堅定不移地按規劃付諸實施。
自從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活動以來,首先是黨委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多次召開鄉村干部學習“三個代表”思想的意義內容,使干部們真正懂得了“三個代表”思想的精神實質。其次是轉變政府工作職能,把工作重點轉移到抓機遇,爭項目為民辦實事的軌道上來,并且量化指標,任務落實到人。駐村干部掛幫扶戶定額完成項目資標,年終考核完成工作情況,作為干部晉升評優的標準。經黨委政府組織人員考核落實,全鄉干部幫扶50戶現已脫貧,移民搬遷188戶777人,新建學校2所(投資43萬元)維修學校8所,人畜自來水飲水工程4處,退耕還林草21500畝,瘀地壩一座,可淤地100畝,建移動網站一處,聯通CDMA基站一處,架設光纜3公里,新增用戶51戶。
在2003年全縣綜合評比中,上高寨鄉評為一等獎,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安全生產、項目建設均被評為全縣先進,今后的發展規劃是繼續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因地制宜,搶抓機遇,與時俱進,艱苦奮斗、揚長避短、不斷進取、開創新局面、創造全鄉工作新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