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東城街道 涼霧鄉 毛壩鄉 元堡鄉 文斗鄉 沙溪鄉 南坪鄉 建南鎮 忠路鎮 柏楊壩鎮 團堡鎮 汪營鎮 謀道鎮 |
長途區號:0718 | 郵政編碼:445000 | |
車牌號碼:鄂Q | 行政代碼:422802 | |
隸屬政區: 恩施州 | 行政級別:縣級市 |
利川市位于湖北省最西部,南鄰瀟湘、西靠蜀渝、北依三峽。清江自西向東橫貫境內,平川大壩與山地丘陵鑲嵌兩岸,為有利之川,故名“利川”。全市平均海拔1100米,總人口84萬人,在4602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息繁衍著以土家、苗族為主體的18個民族。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縣級市。 利川氣候獨特,資源豐富,有豐富的煙葉、草場、水能、風能、天然氣、礦產和旅游資源,素有“壩漆之鄉”、“黃連之鄉”、“水杉之鄉”、“純菜之鄉”、“山藥之鄉”、“歌舞之鄉”的美譽。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43種,其中,天然氣儲量達98.67億立方米,石膏礦藏量144億噸,生物礁藏量200萬立方米,可供開發的水能資源31.3萬千瓦,風能資源80萬千瓦。境內有一個洞——世界容積量最大的溶洞騰龍洞;一座寨——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美的土家古寨魚木寨;一棵樹——被稱為植物活化石的“水杉王”;一口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建筑群落大水井;一首歌——世界25首優秀民歌之一、并傳唱全球登上世界藝術殿堂維也納大廳的“龍船調”。這里群山疊障,林海莽莽,生態優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最適合人類生存,讓人留連忘返。是上天恩賜的寶地,也是急待開發的熱土!
利川自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建市近二十年來,全市人民以勤勞和智慧改天換地,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社會事業蒸蒸日上,人民生活穩步提高,形成了煙葉、能源、醫藥、建材、食品工業體系,獲得了“我最喜愛的中國西部名城”殊榮。如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道上,正在搶抓宜萬鐵路、利涪鐵路、滬蓉西高速公路動工修建和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戰略等契機,實施以民營經濟為主,推進以工業興市、項目立市、旅游強市的追趕型發展戰略,打造實力利川、活力利川、魅力利川,鑄就一個大而強、富而美的中國西部名城。
地理位置
利川市位于鄂西南隅,東接恩施市,南界咸豐縣,西南與重慶市黔江、彭水兩縣相鄰,由西至北與重慶市石柱縣、萬州、云陽、奉節交界。地跨東經108°21′至109°18′,北緯29°42′至30°39′。東西寬92公里,南北長105公里,總面積4602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利川市轄14個鄉、鎮、辦事處、開發區(設有民族宗教事務辦公室),575個村,6830個村民小組,234100戶,823340人。有土家族、苗族、侗族、壯族、藏族、畬族、白族、蒙古族、彝族、滿族等11個民族,人口376853人,占全市總人口的46%。其中:土家族311558人,占全市總人口的38%,苗族60906人,占全市總人口的7%,其他少數民族人口4389人,占全市總人口的0.5%。全市有民族貿易企業54家,民族特需用品生產企業2家(民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民族鑄造廠)。有民族中小學14所(民族中學11所,民族小學3所),在校學生17090名,教職工941人。其中文斗鄉以土家族苗族居多,很有特色。
氣候條件
利川市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因山巒起伏,溝壑幽深,海拔高度不同,氣候差異明顯,為典型的山地氣候。夏無酷暑,云多霧大,日照較少,雨量充沛,空氣潮濕。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帶,四季分明,冬暖夏熱,年平均氣溫1 6.7℃,年降水量1300至1600毫米,日照時數1409.2小時。海拔800至1200米的二高山地帶,春遲秋早,潮濕多雨,日照偏低,年平均氣溫12.3℃,無霜期232天,年降水量1200至1400毫米,日照時數1298.9小時。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帶,氣候寒冷,冬長夏短,風大雪多,易澇少旱,年平均氣溫11.1℃,無霜期210天,年降水量1378毫米,日照時數1518.9小時。主要災害性氣候有:低溫連陰雨、干旱、暴雨洪澇、大風冰雹等。利川氣候的主要特點是:光照不足,熱量偏低,降水量充沛,氣候差異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