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平新鎮 平房鎮 |
長途區號:0451 | 郵政編碼:150000 | |
車牌號碼:黑A | 行政代碼:230108 | |
隸屬政區: 哈爾濱 | 行政級別:市轄區 |
平房區面積94平方千米?側丝16萬人(2004年)。
區人民政府駐友協大街98號,郵編:150060。代碼:230108。區號:0451。拼音:Pingfang Qu。
行政區劃
平房區轄6個街道、2個鎮:興建街道、保國街道、聯盟街道、友協街道、新疆街道、新偉街道、平房鎮、平新鎮。
歷史沿革
平房區因拉濱線鐵路于此設有平房火車站而得名。平房地區歷史悠久,清代嘉慶年間(1796—1820年)墾荒設屯,屬雙城堡協領管轄。中華民國時期,歸雙城縣二區二保管轄。東北淪陷后,1933年侵華日軍占領平房地區。1934年拉濱鐵路建成,設平房火車站。1936年日本侵略軍選定平房站北4公里處建立731部隊細菌實驗工廠,1938年將平房地區劃為“平房特別軍事區”,隸屬哈爾濱特別市。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劃歸香坊區管轄。建國前后,國家投資興建國營東安、偉建、東輕等大型工廠,城區自然形成兩大片,人們把平房地區稱為南廠、北廠。1953年11月,哈爾濱市設立平房區(郊區),管轄區域包括發源、平順、平安、平樂、平新、腰二道溝、平房等7個村。全區總人口404萬人。1954年為加強城市管理,分設友協、新疆、保國3個街道辦事處。1955年將雙城縣的平康、平治村劃歸平房區管轄。1956年3月,將平房區所轄9個村劃歸朝陽區,平房區改為城市區,仍轄3個街道辦事處。1958年將原濱江區的3個農村管理區劃歸平房區,旋即改為朝陽、平新、平房3個農村分社。同年11月,將阿城縣楊樹公社和新華公社部分村屯劃入,組成利新分社。1967年將平房區改為新曙光區,并將所屬農村公社全部劃歸濱江區。1972年8月,撤銷濱江區,將平房、東方紅兩個農村公社劃歸新曙光區;同年9月,將新曙光區更名為平房區。1980年1月,將城區原3個街道辦事處調整為6個街道辦事處。1984年1月,撤銷農村公社,設置平房、平新兩個鄉。
1992年,平房區 哈爾濱市所屬的市轄區。位于市境南部,東臨阿城市,南與雙城市毗連,西接南崗區,北與動力區接壤。城鎮區域相對獨立,距市區中心25公里。全區總面積93.8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13.8平方公里,主要街道有友協大街、新疆大街、保國大街等。全區共轄興建、保國、聯盟、友協、新疆、新偉等6個街道辦事處和兩個鄉。1992年末全區總人口15.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2萬人;滿、回、朝鮮等少數民族人口占6.3%。區政府駐地友協大街!。ㄒ陨险浴逗邶埥≈尽さ孛洝罚
鏈接:《平房區志·歷史沿革》
2000年,平房區轄6個街道、2個鎮:友協街道、保國街道、聯盟街道、新偉街道、新疆街道、興建街道、平房鎮、平新鎮。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172011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友協街道 28988 新疆街道 23169 新偉街道 18448 保國街道 18451 聯盟街道 32893 興建街道 21913 平房鎮 13971 平新鎮 1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