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善宜店村委會[410527201201]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董莊村委會[410527201202]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流莊村委會[410527201203]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趙信村委會[410527201204]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譚頭村委會[410527201205]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七里井村委會[410527201206]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八里莊村委會[410527201207]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葛莊村委會[410527201208]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西四牌村委會[410527201209]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五間房村委會[410527201210]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東四牌村委會[410527201211]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東莊頭村委會[410527201212]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西莊頭村委會[410527201213]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店集村委會[410527201214]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同柱四村委會[410527201215]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吉村西街村委會[410527201216]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燕莊村委會[410527201217]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南菜村村委會[410527201218]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吉村南街村委會[410527201219]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善宜閣村委會[410527201220]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善宜莊村委會[410527201221]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顧莊村委會[410527201222]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李善宜村委會[410527201223]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南善村村委會[410527201224]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張固村村委會[410527201225]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同柱三村委會[410527201226]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東同柱一村委會[410527201227]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同柱二村委會[410527201228]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北菜村委會[410527201229]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西馬上村委會[410527201230]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小黃灘村委會[410527201231]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李石村村委會[410527201232]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大黃灘村委會[410527201233]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東馬上村委會[410527201234]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吉村東街村委會[410527201235]
- 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潭善宜村委會[410527201236]
長途區號:0372 | 郵政編碼:455000 | |
車牌號碼:豫E | 行政代碼:410527(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內黃縣 | 行政級別:鄉 |
馬上鄉位于內黃縣城北6公里,東臨清豐縣境,西臨張龍鄉,南臨城關鎮,北臨衛河與楚旺鎮和河北省魏縣境相望。面積78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6.7%。轄36個行政村,31個自然村,176個村民小組,10670戶,4330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60人。耕地7.6萬畝,有效灌溉面積7.6萬畝,農民人均耕地1.7畝。2005年,工農業總產值28210萬元。
馬上鄉明清間為官府牧馬之地,所以稱馬生、馬盛或馬場,土地稱軍地,居民稱軍戶。相傳,清代有個叫張彪的人,愛打抱不平,隱藏了皇家要犯,官府懸賞捉拿在案,村民們為了掩護,把東、西牧場改名為東興善、西興善,后又演變為東馬上、西馬上。民國時期為第五區,1949年隸屬第一區,1957年撤區并鄉,建立區級建制的馬上鄉,1958年改為馬上人民公社,1984年恢復馬上鄉。鄉人民政府(公社)先駐西馬上村,1962年遷東馬上村西南金堤之上現址。鄉境內金堤以西衛河岸有少量淤土和兩合土,多數為鹽堿地/經過多年治理,現在大部分已成為能排能灌適宜種植多種農作物的良田。
水利 電力 馬上鄉是衛河以南自然流勢的下游。境內有張(龍)馬(上)溝,硝河縱貫鄉境入衛河,東部有沙河,為古黃河灘。2005年,全鄉有機電配套水井1340眼,壓埋地下節水管道2.5萬米。全鄉年用電量920萬千瓦時/。
交通 通訊 安(陽)濮(陽)公路斜穿西部鄉境,安南高速穿越北部鄉境,內(黃)馬(上)路由東部斜穿西南、東北。36個村全部修通了柏油路,柏油路總長98公里。全鄉程控電話裝機5100余部。
文化 教育 境內葛莊村東有明代“黃吉土墓”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另有舊志載潭頭王伯當墓,重慶府推官王三宅墓(均無存)。全鄉現有秧歌、高蹺、獅子、彩船等民間藝術團體32個,農民畫1993年56幅河1999年46幅,先后在中國美術館、新加坡展出。全鄉16個村開通了有線電視。
2005年全鄉有初中2所,34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600人;小學14所,63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610人,全鄉共有教職工351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中招成績一直占全縣第一、二名。向國家高等學府輸送了陳利敏(北大)、楊曉花(清華)等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