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金城鄉西金城村民委員會[410822203200]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金城鄉東馬營村民委員會[410822203201]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金城鄉北里村民委員會[410822203202]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金城鄉西碑村民委員會[410822203203]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金城鄉鐘莊村民委員會[410822203204]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金城鄉東碑村民委員會[410822203205]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金城鄉王保村民委員會[410822203206]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金城鄉南莊村民委員會[410822203207]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金城鄉南邱村村民委員會[410822203208]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金城鄉東邱村村民委員會[410822203209]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金城鄉西邱村村民委員會[410822203210]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金城鄉禹莊村民委員會[410822203211]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金城鄉史莊村民委員會[410822203212]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金城鄉東金城村民委員會[410822203213]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金城鄉西馬營村民委員會[410822203214]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金城鄉張茹集村民委員會[410822203215]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金城鄉西良仕村民委員會[410822203216]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金城鄉秦莊村民委員會[410822203217]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金城鄉東良仕村民委員會[410822203218]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金城鄉西張茹村民委員會[410822203219]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金城鄉南里村民委員會[410822203220]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金城鄉白馬溝村民委員會[410822203221]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金城鄉南張茹村民委員會[410822203222]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金城鄉武閣寨村民委員會[410822203223]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金城鄉張武村村民委員會[410822203224]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金城鄉劉村村民委員會[410822203225]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金城鄉薛村村民委員會[410822203226]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金城鄉韓莊村民委員會[410822203227]
長途區號:0391 | 郵政編碼:454100 | |
車牌號碼:豫H | 行政代碼:410822(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博愛縣 | 行政級別:鄉 |
金城鄉位于博愛縣南部,距縣城9公里,東臨蘇家作、西接界溝、南與張茹集接壤、北與高廟鄉相鄰。全鄉東西長7.5公里,南北寬5.5公里,總面積28.1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9萬畝,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利設施完善。全鄉下設15個行政村,121個村民小組,2.3萬口人。
金城鄉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博溫路和焦張路兩條公路平行穿過,焦溫、焦濟兩條高速公路在這里交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和西電東送途經該鄉。2003年,金城鄉投資120萬元對二級公路沿線進行綜合整治,達到了亮、暢、美、綠的效果。
一、 加大結構調整力度,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不斷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加快種植業結構調整步伐,實施農業結構調整戰略,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我鄉農業結構調整的總體方針是:西種東養,一村一品,立體發展。一方面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凡在規劃區內連片種植50畝蔬菜的,鄉政府負責打井一眼;種植品種屬于鄉推薦品種,并且連片規模種植的,政府免費提供種子。另一方面高薪從河南農大聘請技術員,提供技術指導,免費贈送技術資料。定期對村、組技術員進行培訓,建立鄉、村、組三級技術網絡,為農戶提供技術保障。第三方面宣傳發動、干部帶動、黨員帶動、示范帶動等措施的實施。第四方面規劃“三條綠色經濟帶”,形成規模化發展和產業化經營格局,走標準化、無公害的路子,提高金城種植業競爭力。2003年3月打造省、市、縣三級農開項目-萬畝優質糧食生產基地,于2004年4月建成通過驗收。
截止目前,以花菜、西芹、大蔥為主的蔬菜種植面積達4600畝,溫棚480座,畝均年效益4000元左右,食用菌投料達6400噸,總產值1700萬元,并涌現出了投料10噸以上大戶5個;蛋雞存欄63萬羽;養牛業初具規模,肉牛存欄4300頭,奶牛135頭;豬、羊養殖也呈蓬勃發展趨勢,肉豬存欄5600頭,山、綿羊存欄4100只。
二、在工業生產和項目建設方面
一年來,金城鄉政府以項目建設為抓手,著力優化我鄉招商引資的硬環境和軟環境,構筑投資成本洼地,營造招商、親商、富商、護商、安商濃厚氛圍,以實現“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基本目標。同時,按照“放手發展,項目引導,強化服務”的12字方針,加快了私營企業發展。通過在項目建設方面,帶動新經濟增長點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