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范營村委會[411624202200]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八里棚村委會[411624202201]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劉花園村委會[411624202203]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孫樓村委會[411624202204]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楊灣村委會[411624202205]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鄭營村委會[411624202206]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阮洼村委會[411624202207]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單營村委會[411624202208]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紀營村委會[411624202209]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王鄭營村委會[411624202210]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曲集村委會[411624202211]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孫莊村委會[411624202212]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馬營村委會[411624202213]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馬湖村委會[411624202214]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普花園村委會[411624202215]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馬各村委會[411624202216]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老唐莊村委會[411624202217]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盧洼村委會[411624202218]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陳靳莊村委會[411624202219]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李灣村委會[411624202220]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李新莊村委會[411624202221]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老李營村委會[411624202222]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李集村委會[411624202223]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金莊村委會[411624202224]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錢寨村委會[411624202225]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王樓村委會[411624202226]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胡冢村委會[411624202227]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代布口村委會[411624202228]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苗趙莊村委會[411624202229]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和尚莊村委會[411624202230]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大劉莊村委會[411624202231]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張凱樓村委會[411624202232]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盧齊莊村委會[411624202233]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范莊村委會[411624202234]
- 河南省沈丘縣范營鄉范菜莊村委會[411624202235]
長途區號:0394 | 郵政編碼:466000 | |
車牌號碼:豫P | 行政代碼:411624(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沈丘縣 | 行政級別:鄉 |
沈丘縣范營鄉地處縣城東南24公里,東臨省道商臨路,西靠槐劉路,交通便利,資源豐富,位置優越。總面積67平方公里,全鄉下轄35個行政村,102個自然村,總人口69827人,耕地63465畝。
范營鄉境內湖洼多,較大的有馬湖、迷艇湖、董湖等,面積2.4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38%,其中迷艇湖位于范營鄉東,相傳東漢劉秀被王莽追急,乘舟夜奔至此迷路,故而得名。在黃淮海平原綜合開發期間,范營鄉先后對馬湖、迷艇湖實行綜合開發,把中低產田改造成田成方、林成行、溝渠路相通、旱能澆、澇能排得保收田,井站、渠溝、橋梁、涵閘等工程布局合理、灌溉保證率達到90%以上。開發后、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極大改善、為范營鄉發展現代農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范營鄉農業較為發達,多年來,該鄉農業以抓糧食高產開發、間作套種、集約農業、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高產優質小麥為重點,整體上保持了持續穩定發展的勢頭。整個農業形成了以糧食、養殖、棉花、蔬菜、雜糧、油料六大產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了新的突破,壓縮普通糧食作物面積,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特別是優質小麥的種植得到推廣,調整優化了品種結構,全鄉良種覆蓋率達90%以上,2002年糧食總產量達到2.9萬噸,實現了歷史新突破。畜牧業產業化,由品種單一的飼養結構逐步向區域化、規范化、多元化集約化方向轉變,至2002年底,全鄉黃牛存欄6710只,生豬存欄40215頭,蛋雞存欄100000只,槐山羊存欄41760只。
2002年全鄉畜牧業總產值0.4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4.3%。農業生產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實現50畝地1眼井,有效灌溉面積達90%以上,耕種、收打、植保等農業身產環節實現了機械化。林業生產實現了網絡化,形成了縱橫成網的格局,達到了初級林網綠化保準,整個大農業初步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向科技農業、市場農業、效益農業的轉變,農業的發展為糧食加工企業、高產品加工企業,板材加工企業提供充足的原材料,歡迎客商來范營投資興業。
范營鄉工業發展勢頭強勁,效果看好。改革開放以來,范營鄉立足人多地少的實際,堅持走“抓勞務,促發展、帶全盤、促振興”的經濟發展路子,引導農民走出家門,進入勞務市場,不僅實現了農村勞動力的有效轉移,而且為農民找到了一條致富路子。勞務輸出區域由過去的河南、山西等中西部地區逐步擴展到東南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