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西充縣仁和鎮白虎坪村民委員會[511325113201]
- 四川省西充縣仁和鎮千佛寺村民委員會[511325113202]
- 四川省西充縣仁和鎮圣泉山村民委員會[511325113203]
- 四川省西充縣仁和鎮百佛寺村民委員會[511325113204]
- 四川省西充縣仁和鎮任家溝村民委員會[511325113205]
- 四川省西充縣仁和鎮蓮花臺村民委員會[511325113206]
- 四川省西充縣仁和鎮仁義橋村民委員會[511325113207]
- 四川省西充縣仁和鎮小陵寺村民委員會[511325113208]
- 四川省西充縣仁和鎮高樓架村民委員會[511325113209]
- 四川省西充縣仁和鎮聯合村村民委員會[511325113210]
- 四川省西充縣仁和鎮石塔嶺村民委員會[511325113211]
- 四川省西充縣仁和鎮何家溝村民委員會[511325113212]
- 四川省西充縣仁和鎮金子山村民委員會[511325113213]
- 四川省西充縣仁和鎮玉臺山村民委員會[511325113214]
- 四川省西充縣仁和鎮彭家寺村民委員會[511325113215]
- 四川省西充縣仁和鎮大灣頭村民委員會[511325113216]
- 四川省西充縣仁和鎮燕子壩村民委員會[511325113217]
- 四川省西充縣仁和鎮小燕村村民委員會[511325113218]
- 四川省西充縣仁和鎮金華山村民委員會[511325113219]
- 四川省西充縣仁和鎮檬子埡村民委員會[511325113220]
- 四川省西充縣仁和鎮馬鞍山村民委員會[511325113221]
長途區號:0817 | 郵政編碼:637200 | |
車牌號碼:川R | 行政代碼:511325(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西充縣 | 行政級別:鎮 |
仁和鎮位于西充縣西北部,距西充縣城16公里,幅員面積36平方公里,轄21個行政村,160個社,23479人;屬省級試點小城鎮,城區面積1平方公里;省屬蠶種場座落仁和,近兩千學生的縣級初中和小學各一所,移動、聯通、小靈通全面開通;公路網絡健全,四通八達。“火工之鄉”譽滿全國,“農民文化宮”名揚大西南,鎮內山清水秀,物產豐富,人杰地靈,先后涌現出全國勞模1人,國大代表2人,省、市黨代表各1人。
結構調整,產業強鎮。堅持以市場為先導,因地制宜調結構。依托省屬蠶種場優勢大力發展蠶桑業,堅持利用蠶桑空隙地、退耕還林地等發展桑套中藥材、種草養畜,同時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和果業經濟等產業,并相繼成立了蠶桑生產協會、中藥材生產協會和果蔬生產協會,走“支部+協會”的生產模式,堅持支部抓協會,協會引導農戶調結構、跑市場增效益,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目前全鎮已栽桑5000畝,年養蠶達3800張;發展中藥材1200畝;成片柑桔1500畝;開發優質農產品基地1000畝。
招商引資,工業興鎮。仁和鎮是全國有名的四大火工生產基地之一,所生產的煙花爆竹暢銷全國,多次獲國家、省、部優等稱號。目前,通過招商引資,企業改制,技術革新,使得我鎮火工企業快速穩步安全發展,前景一片大好,并以火工為龍頭,形成了空餅廠、竹編廠、竹絲廠、機磚廠、預制廠等企業齊頭并進,蓬勃發展。
鄉鎮基本情況(包括產業、人文地理、宣傳圖片)仁和鎮位于西充縣西北部,距西充縣城16公里,幅員面積36平方公里,轄21個行政村,160個社,23479人;屬省級試點小城鎮,城區面積1平方公里;省屬蠶種場座落仁和,近兩千學生的縣級初中和小學各一所,移動、聯通、小靈通全面開通;公路網絡健全,四通八達。“火工之鄉”譽滿全國,“農民文化宮”名揚大西南,鎮內山清水秀,物產豐富,人杰地靈,先后涌現出全國勞模1人,國大代表2人,省、市黨代表各1人。結構調整,產業強鎮。堅持以市場為先導,因地制宜調結構。依托省屬蠶種場優勢大力發展蠶桑業,堅持利用蠶桑空隙地、退耕還林地等發展桑套中藥材、種草養畜,同時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和果業經濟等產業,并相繼成立了蠶桑生產協會、中藥材生產協會和果蔬生產協會,走“支部+協會”的生產模式,堅持支部抓協會,協會引導農戶調結構、跑市場增效益,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