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省寧陜縣城關鎮城南社區居委會[610923100001]
- 陜西省寧陜縣城關鎮城北社區居委會[610923100002]
- 陜西省寧陜縣城關鎮三星村委會[610923100200]
- 陜西省寧陜縣城關鎮關一村委會[610923100201]
- 陜西省寧陜縣城關鎮關二村委會[610923100202]
- 陜西省寧陜縣城關鎮校場壩村委會[610923100205]
- 陜西省寧陜縣城關鎮老城村委會[610923100206]
- 陜西省寧陜縣城關鎮寨溝村委會[610923100208]
- 陜西省寧陜縣城關鎮朱家嘴村委會[610923100210]
- 陜西省寧陜縣城關鎮賈營村委會[610923100211]
- 陜西省寧陜縣城關鎮旱壩村委會[610923100213]
- 陜西省寧陜縣城關鎮瓦子溝村委會[610923100217]
- 陜西省寧陜縣城關鎮青龍埡村委會[610923100218]
- 陜西省寧陜縣城關鎮龍泉村委會[610923100220]
長途區號:0915 | 郵政編碼:725000 | |
車牌號碼:陜G | 行政代碼:610923(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寧陜縣 | 行政級別:鎮 |
城關鎮地處秦嶺南麓,三面環山,被長安河、漁洞河、東河三水相擁,北至平河梁,南連湯坪鎮,西與太山廟鄉、龍王鎮接壤。總面積36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705畝。全鎮轄12個行政村,2個街道居委會,44個村(居)民小組,共6903戶20022人(農戶2548戶,農業人口9385人)。黨支部18個,黨員人數419人。有學校15所,其中完全小學6所,共有教師66名,在校學生912人。2003年工農業生產總值927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46元,地方財政收入152萬元。
境內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森林覆蓋面積達80%,盛產香菇、木耳、板栗、核桃、天麻等山貨特產,2002年被縣政府列為生態建設示范鎮,全鎮退耕還林面積4萬畝,經濟林特園達5萬畝。
轄區內悠久的人文歷史和獨特的自然景觀為旅游發展提供了平臺。境內有四季景色迷人的平河梁林海,飛流直瀉的十八丈瀑布,素有蓬萊仙境之稱的老母臺,聞名境內外的金鴨浮舟城隍廟,大自然鬼斧神雕的太白神洞,10里之遙兩重天的乘涼勝地梁家莊。豐富的旅游資源帶動了三產大發展,40余戶“農家樂”正以醉人的田園風光,美味的農家菜肴,獨特的農家文化,吸引著縣內外游客紛至沓來。
跨入新世紀,被安康市委、市政府授予“六好黨委”、“先進鄉鎮黨委”、“市級小康示范鎮”的寧陜縣城關鎮提出了以生態立鎮為主線,以產業結構調整為重點,以財政增長和農民增收為目標,著力優化發展環境,拉大集鎮建設骨架,擴大對外開放水平。堅持圍繞農業抓產業,城鎮抓開發,市場抓三產,主攻栗、菌、畜、藥、菜、建材六大主導產業,建設林果、食用菌、藥雜、畜牧、蔬菜、建材、烤煙七大商品基地。力爭用三至五年時間使工農業總產值達到2億元,財政收入達到1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50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把城關鎮建成市級經濟強鎮,使之成為全縣農村改革示范區,經濟建設輻射區,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樣板區。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開展以來,全鎮機關干部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機關干部作風得到明顯轉變,把實踐“三個代表”落實到具體行動中,確保了各項工作見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