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省湟源縣巴燕鄉巴燕村委會[630123205200]
- 青海省湟源縣巴燕鄉元山爾村委會[630123205201]
- 青海省湟源縣巴燕鄉新寺村委會[630123205202]
- 青海省湟源縣巴燕鄉下寺村委會[630123205203]
- 青海省湟源縣巴燕鄉下浪灣村委會[630123205204]
- 青海省湟源縣巴燕鄉下胡丹村委會[630123205205]
- 青海省湟源縣巴燕鄉西嶺臺村委會[630123205206]
- 青海省湟源縣巴燕鄉石門爾村委會[630123205207]
- 青海省湟源縣巴燕鄉上浪灣村委會[630123205208]
- 青海省湟源縣巴燕鄉上胡丹村委會[630123205209]
- 青海省湟源縣巴燕鄉莫合爾村委會[630123205210]
- 青海省湟源縣巴燕鄉居士浪村委會[630123205211]
- 青海省湟源縣巴燕鄉福海村委會[630123205212]
- 青海省湟源縣巴燕鄉巴燕峽村委會[630123205213]
- 青海省湟源縣巴燕鄉扎漢村委會[630123205214]
長途區號:0971 | 郵政編碼:810000 | |
車牌號碼:青 | 行政代碼:630123(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湟源縣 | 行政級別:鄉 |
巴燕鄉位于湟源縣西北邊陲,湟水源頭,農牧業交叉地帶,海拔高度在2682-4178米之間.總面積119.5平方公里。年平均溫度2.5度。年降水量450毫米,現有耕地3萬畝,其中水澆地1萬畝。林地1萬畝,草山草場7.3萬畝。全鄉轄15個行政村,人口1.2萬。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13%,有蒙古族、藏族、土族、回族。青藏鐵路和國造315線穿境而過,交通便利。鄉政府所在地已燕村,距縣城17公里,是西寧通往省內西、北部的門戶。
巴燕——蒙古語,意為富饒的地方。自然資派有花崗巖、紅粘土、硅石等礦產資源,扎寺旅游資源。湟水河和莫爾吉河水利資源。境內有歷史悠久、風景如畫的藏傳蒙古族佛教寺扎藏寺,是夏季避暑旅游休閑觀光的勝地。種植業的農作物有小麥、青稞、蠶豆、馬鈴薯、油籽、蔬菜。適宜種植的藥材有大黃、秦九、柴胡、百合、防風、天麻、合首烏等。畜牧業以養殖牛、羊、豬為主、牛羊育肥販運業發展較快。改革開放以來.歷屆黨委府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堅持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大膽創新,經過全鄉人民艱苦奮斗,使工農業生產、科教文衛、黨建及兩個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取得了新的成績,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1、種植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根據市場需求。結合退耕還林草,合理調整經濟結構,逐步擴大優質飼草、無公害蔬菜、蠶豆、馬鈴薯、中藥材等,經濟作物播種面積僅達到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多。積極發展小型日光節能溫室,全鄉已建成小溫棚近2000個。大力推進科技興農的各項措施,良種化程度達到90%以上,種植業整體效益明顯提高,2001年全鄉糧食總產達到561萬公斤,油籽總產103萬公行。已成為全縣的糧油主產區之。
2、畜牧業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充分發揮西連牧區,東靠西寧大市場的優勢,采取西繁東育、自繁自育、舍飼圈養等有效手段,大力發展牛羊販運育肥和生豬養殖,擴大牛羊販運育肥隊伍,畜牧業養殖傳統得以轉變,農民收入不斷提高。2001年全鄉草食畜存欄達2.3萬頭,販運銷售牛羊1.5萬頭只。
3、二三產業發展較快、由于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地處國道沿線的優勢已顯現出來工業、運輸業建筑業、服務業、農畜產品加工業等二三產項目逐步興起,股份制、外體私營企業發展到19家,個體工商戶發展到128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