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界首市邴集鄉邴集村委會[341282200200]
- 安徽省界首市邴集鄉董寨村委會[341282200201]
- 安徽省界首市邴集鄉邴李張村委會[341282200202]
- 安徽省界首市邴集鄉姜樓村委會[341282200203]
- 安徽省界首市邴集鄉黃古堆村委會[341282200204]
- 安徽省界首市邴集鄉張忙村委會[341282200205]
- 安徽省界首市邴集鄉東張村委會[341282200206]
- 安徽省界首市邴集鄉紀莊村委會[341282200207]
- 安徽省界首市邴集鄉王寨村委會[341282200208]
- 安徽省界首市邴集鄉大董村委會[341282200209]
- 安徽省界首市邴集鄉趙大村委會[341282200210]
長途區號:0558 | 郵政編碼:236000 | |
車牌號碼:皖K | 行政代碼:341282(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界首市 | 行政級別:鄉 |
邴集鄉地處界首市北部,距城區20公里,是全市兩個“雙培雙帶”試點鄉鎮之一,轄11個村委會,人口3.1萬,耕地面積3.08萬畝,是一個農業大鄉,優勢作物有中藥材、小麥、棉花、速生楊、桃、梨、葡萄等,素有“藥材基地、水果蔬菜之鄉”的美譽。
邴集鄉交通便捷,境內公路四通八達,西與河南鄲城、沈邱接壤,東與太和縣相連,南靠光武,北鄰亳州,自古是商家必經之地,豫皖兩省間的咽喉之地。界臨鄲省道穿境而過,南接界阜埠高速公路、阜漯鐵路,交通方便,通迅設施先進,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完善,投資環境寬松優越。
美麗富饒的邴集,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淳厚的民風,演繹著許多美麗的傳說,“百里為王”時留下的“黃古堆”景點響譽省內外,吸引了眾多的游客,置身其間,有一種“烽火連三月”的感受。邴集鄉的農業、工業、精神文明建設均取得了飛躍的進步。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2004上,在種植上做到穩糧擴經,大力發展農業經濟作物的種植,特別是投入少、收益高的農作物。抓住國家退耕還林項目,造林1000余畝,西張、張忙、符陳等村種植中黃13大豆,姜樓、徐老家等村的制種棉生產,西張的花生良種繁育等給群眾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效益,特別是中黃13大豆,回收價格高出大豆市場價格30%,每公斤高出0.8元,給群眾帶來凈增純效益80余萬元。
[基礎設施建設]
抓住國家通達工程機遇,爭取長達26公里的項目,修通完善了張忙——邴李張、紅石橋—董寨、蘆村—宋橋、邴集—新馬集四條交通要道,有力地改善了我鄉的交通狀況,解決了群眾多年以來出行困難的問題,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擁護。
[基層組織建設]
春季教育工程活動,重點排查了農村存在的矛盾糾紛,認真梳理歸類、逐一化解,為群眾化解矛盾140余起,排除了不安定因素,維護了社會穩定,使全鄉黨員干部思想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工作作風得到進一步改變,基層組織的戰斗力進一步得到加強,成為帶領群眾發家致富奔小康路上的骨干力量,達到了“群眾處實惠,干部受教育,組織得加強”的目的,同時我鄉在2003年新發展黨員18名,擴大了黨員隊伍。
[計劃生育]
全年人口出生率為7.5‰,政策符合率為99.2%,全年完成四項手術283例,節育及時率達95%以上,穩定低生育水平取得明顯效果。另外,優質服務深入民主,副科級干部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