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渦陽縣義門鎮小辛居委會[341621113001]
- 安徽省渦陽縣義門鎮四橋居委會[341621113002]
- 安徽省渦陽縣義門鎮真源居委會[341621113003]
- 安徽省渦陽縣義門鎮民族居委會[341621113004]
- 安徽省渦陽縣義門鎮劉老村委會[341621113200]
- 安徽省渦陽縣義門鎮周營村委會[341621113201]
- 安徽省渦陽縣義門鎮劉營村委會[341621113202]
- 安徽省渦陽縣義門鎮陶趙村委會[341621113203]
- 安徽省渦陽縣義門鎮菜元村委會[341621113204]
- 安徽省渦陽縣義門鎮藥材村委會[341621113205]
- 安徽省渦陽縣義門鎮楊樓村委會[341621113206]
- 安徽省渦陽縣義門鎮程樓村委會[341621113207]
- 安徽省渦陽縣義門鎮東姬村委會[341621113208]
- 安徽省渦陽縣義門鎮王小寨村委會[341621113209]
- 安徽省渦陽縣義門鎮武舉村委會[341621113210]
- 安徽省渦陽縣義門鎮四里張村委會[341621113211]
長途區號:0558 | 郵政編碼:236000 | |
車牌號碼:皖S | 行政代碼:341621(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渦陽縣 | 行政級別:鎮 |
義門鎮是渦陽西大門,總面積59.7平方公里,鎮區面積4.6平方公里。轄12個村委會,4個居委會,204個自然村,耕地5.3萬畝,人口5.98萬人,城鎮人口2.2萬人,回族1.8萬人。渦河穿鎮東流,S307省道位于渦河南岸,東至縣城20公里,西距京九鐵路亳州站35公里,交通極為便利。
義門鎮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商貿繁榮,是千年文明古鎮、經濟重鎮、副縣級建制鎮、全。叮皞小城鎮重點建設鎮之一。
渦陽縣義門鎮位于安徽省西北部,豫皖兩省、渦(陽)、永(城)、亳(州)三縣(區)交界處,古為皖北重鎮,是縣西、亳東、永南、阜陽北方園百十里工農業產品的重要集散地;今以土特產—貢菜苔干為龍頭帶動農、工、商、建、遠、服各業的蓬勃發展而著稱于世,被國家命名為“中國苔干之鄉”、“藥材產區”。近年來,海內外有識之士到這里觀光旅游,創業發財者絡繹不絕。
義門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早在春秋戰國就是楚國邊境要塞。楚靈王戍邊到此,死后葬于此地。公元前571年,先秦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道教創始人老子曾多次到義門傳教,宣傳道家文化。據《穎州府志》記載:“義門唐時為真源縣”安史之亂后,改“真源”為“儀門”。十九世紀中期,轟烈偉大的捻軍起義曾在此同清軍進行數次英勇作戰。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捻軍領袖張樂行父子三人,在義門西周營殉難。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渦陽建縣時,將“儀”改為“義”。新中國成立之初,設立義門區,轄一鎮十三鄉。92年撤區并鄉,翌年三月,經鎮政府批準為“高配鎮”,(即縣轄副縣級建制鎮)至今。
古時,鎮上廟宇林立,名勝眾多,四周城墻高一丈五尺,設城門九個,轄區范圍內,有大小廟宇72座,故稱“廟集”,至今仍能屈指可數的有千佛閣、玄帝廟、清真寺等十余座。每年廟會有農歷四月八的香火會、十月初一的騰龍會,正月初八的孝道會,每逢廟會,召來外省市及周邊地區的客商來義門參加物資交流,日客流量達到5萬人次。獨具風格的民間舞蹈如:鬼會、高蹺、花鼓燈、鼓棒舞、腰鼓隊、獅子舞、大頭和尚戲柳翠,竹馬旱船、龍燈、九女捕傘、武術比賽、雜技團等齊動出場,鑼鼓喧天,熱鬧非凡。鎮西一里許的南窯村為東漢孝子韓伯俞故里,村后建有“泣杖祠”,祠貌巍峨,風景秀麗,至今傳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