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宗城社區居委會[350524102001]
- 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下東社區居委會[350524102002]
- 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四角井社區居委會[350524102003]
- 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湖一村委會[350524102201]
- 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湖二村委會[350524102202]
- 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湖三村委會[350524102203]
- 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湖四村委會[350524102204]
- 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大埔村委會[350524102205]
- 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半嶺村委會[350524102206]
- 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溪美村委會[350524102207]
- 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福壽村委會[350524102208]
- 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前山村委會[350524102209]
- 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湯頭村委會[350524102210]
- 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橫山村委會[350524102211]
- 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前溪村委會[350524102212]
- 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后溪村委會[350524102213]
- 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埔美村委會[350524102214]
- 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山都村委會[350524102215]
- 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高山村委會[350524102216]
- 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云林村委會[350524102217]
- 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郭埔村委會[350524102218]
- 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許前村委會[350524102219]
- 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東埔村委會[350524102220]
- 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產賢村委會[350524102221]
- 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橋頭村委會[350524102222]
- 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竹山村委會[350524102223]
- 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上田村委會[350524102224]
- 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美溪村委會[350524102225]
- 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半山村委會[350524102226]
- 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下坑村委會[350524102227]
- 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丁賢村委會[350524102228]
- 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美坂村委會[350524102229]
- 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湖頭茶場[350524102400]
長途區號:0595 | 郵政編碼:362000 | |
車牌號碼:閩C | 行政代碼:350524(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安溪縣 | 行政級別:鎮 |
湖頭鎮是“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古有“小泉州”的美稱,全鎮擁有1所財經中專、4所中學、1所職業中學、26所小學,2002年在校生17557人。
2001~2002年,湖頭鎮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積極做好新型工業化和農村城鎮化兩篇文章,實施小城鎮建設、科技興鎮、依法治鎮和以德治鎮、可持續發展戰略,大力培育扶持鋼鐵、水泥、服裝、食品加工、旅游服務五大支柱產業,促進全鎮經濟社會的較快發展。2002年,全鎮完成工農業總產值23.7億元,鄉鎮企業產值25.2億元,財稅收入達1578.5萬元,三項指標兩年平均以19.6%、25.6%和20%的速度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3460元,比2000年增長3%。小城鎮建設扎實推進,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教文衛體同步發展。俊民中學于2002年8月順利通過省三級達標驗收,進入重點中學行列,2002年共有77人考入本科院校;湖頭中心小學被列入省級農村示范學校,慈山學校、東方中學成為全縣僅有的2所達標初中學校,成為本縣實施素質教育合格校。黨建工作有新拓展,組建2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支部。2001年度,湖頭鎮被中共安溪縣委評為全縣宣傳思想工作、政法綜治工作、信訪工作、教育工作、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和招商引資工作年度目標管理先進單位。2002年度,被評為舊村改造、新村建設工作和水利設施建設工作、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畜牧生產工作、教育工作、落實縣長環保目標責任書和招商引資工作目標管理先進單位,政法綜治工作先進集體,文明鄉鎮。
【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
2001~2002年,湖頭鎮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實施國家立項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前進片萬畝旱地改造工程和省年度糧食自給工程,共完成投資960萬元,初步建成美坂、登賢現代農業示范區,治理改造中低產田8000畝,先后建成和修復一大批主干渠、田間渠、攔水壩,解決1萬多畝農田的灌溉難題,極大地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扎實推進農業結構性調整,引進和推廣水稻良種4個、適用新技術2項,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實施山地綜合開發,發展五大農業基地,水果生產和500畝高優反季節蔬菜基地建設成效顯著。逐步推進農業產業化,以米粉為主的農副產品加工業初步走出一條“公司+農戶”的經營路子,引進綠星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業,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