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江洲鎮 甘塘鎮 擺忙鄉 石龍鄉 沙寨鄉 河陽鄉 良畝鄉 基場水族鄉 楊柳街鎮 奉合水族鄉 楊柳街鎮 凱口鎮 平浪鎮 墨沖鎮 王司鎮 大坪鎮 壩固鎮 洛邦鎮 甘塘鎮 陽和水族鄉 |
長途區號:0854 | 郵政編碼:558000 | 面積:2278平方公里 |
車牌號碼:黔 | 行政代碼:522701 | 人口:48萬人 |
隸屬政區: 都勻(黔南州) | 行政級別:縣級市 政府地址:文明路 |
貴州省都勻市
面積: 2278平方千米
人口 :50萬人
行政級別: 市級市
郵政編碼 :558000
電話區號 :0854
歷史沿革
都勻,貴州南部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都勻歷史悠久,春秋時期屬于牂牁古國;戰國及秦、漢時期,分別屬夜郎古國所轄的且蘭國和毋斂國;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牂牁郡,都勻屬之;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設置應州(羈縻州),都勻屬之。
都勻原名都云,因城東一公里處有一個仙氣氤氳的都云洞而得名。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平羌將軍何福殘酷鎮壓都云苗族人民起義后上奏朝廷,認為“云之為物,變化莫測”,應改為“勻”,取“均勻”之意。皇帝批準,都云從此改為都勻。
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都云設置軍民長官司;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至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都云分別設置長官司、安撫司以及都勻衛;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改設都勻府;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改都勻衛為都勻縣,隸屬都勻府;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改都勻府為都勻縣;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都勻直屬貴州省長公署。
1956年建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成為黔南州首府。1958年,都勻建市。解放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都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鄉建設日新月異。
自然資源
都勻市總面積2274平方公里,總人口為50萬,有布依、苗、水、瑤等33個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67.08%。市轄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5個辦事處、10個鎮、8個鄉(其中有3個水族自治鄉)。城市建成區總面積為23.8平方公里,市區人口27萬(含流動人口)。
都勻市土地資源豐富。其中,耕地面積近5 萬公頃;林地面積12萬公頃;牧草地面積1.9萬公頃;水域面積近3000公頃;土地后備資源為25萬公頃,占土地面積的11.22%,為城建、工業、農牧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都勻自然生態保護完好。森林覆蓋率達50.40%,擁有原始森林、原始次生林、水源保護林等森林面積12萬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7.33%,綠地率達34.97%,人均占有公共綠地面積為7.94平方米。
都勻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冬無嚴寒,最冷的1月日平均氣溫5.6℃。夏無酷暑,最熱的7月日平均氣溫24.8℃。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431.1毫米。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16.1℃,無霜期300天左右。都勻四季較為分明,三伏不熱,冬行夏令,秋高氣爽,氣候濕潤,四季如春,是十分適宜居住、避暑、休閑、旅游的氣候。
都勻市擁有大小河流257條,總長1321公里,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6.8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4.75億立方米,地下水2.12億立方米。河流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12.5萬千瓦,可開發利用水能資源極為豐富。
都勻市擁有各種礦床、礦點、礦化點80余處。其中,鉛鋅礦探明儲量為36萬噸;煤儲量2705.7萬噸;鐵礦石儲量655萬噸;重晶石儲量536萬噸;白云巖礦床化肥原料儲量超億噸。此外,磷礦石、硫礦石、螢石、石灰石、石英砂等礦產資源儲量也較為豐富。
城市簡介
都勻環境優美,城市建設成績突出,先后榮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廣播電視先進市、全國體育先進市、全國文化先進市、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食品衛生示范先進市及貴州省經濟強市、貴州省園林城市、貴州省文明城市等榮譽稱號。
都勻城位于“九溪歸一”的劍江河畔,眾多河流匯入沅江源頭劍江穿城而過。碧玉般的劍江水,沿江兩岸鶯語流花,青山聳翠,是一個山水交融、山清水秀的天然生態環境。
都勻有“高原橋城”之美譽。市區,各種不同建筑風格的橋梁近100座,橫跨在涵抱全城的劍江河上。民族風格濃郁的百子古橋、全國大中型橋梁中斜度最大的劍江斜橋、玉砌雕欄的銀獅橋、凌空飛架的彩虹橋、清雅雋秀的月亮橋……一座座風格獨具的橋梁,融古典情調與現代風格、宏宏大觀與纖纖絹秀于一體,都勻因之被譽為“橋梁博物館”。
都勻交通發達,黔桂鐵路縱貫全境,北接成渝、南出湛江北海的貴新高等級公路以及321國道、210省道等公路多達184條,總里程為1259公里。市區通往各鄉鎮的公路水泥和瀝青路面達80%以上,形成了以都勻市為中心,輻射周邊各縣市的快捷交通網絡。都勻北距貴陽龍洞堡機場、南距荔波機場均為100公里左右。廈蓉高速公路和貴廣快速鐵路已開工建設,建成后都勻至貴陽的里程將縮短為78公里,行駛時間比貴新高等級公路縮短一半,約半個小時。2007年開工的貴陽經都勻到廣州的快速鐵路,時速達200公里,使都勻到廣州的列車行車時間不超過5個小時。
都勻各類基礎設施齊全。供電充足,金融保險業完備,各銀行、信用社和保險公司營業網點遍布城鄉。商業服務網點發達,擁有大型農貿市場50余處,超市、零售商店及飲食服務業9000余家。星級賓館、酒店、旅社、度假村等旅游企業75家。其中,四星級賓館3家、三星級賓館6家、二星級賓館2家。現有文化館、圖書館、影劇院、博物館、歌舞廳、音樂茶座、酒吧100余家。報刊雜志、廣播電臺、電視臺、中波發射臺、歌舞劇團10余家,全市廣播覆蓋率達100%。體育設施完備,建有體育館、訓練廳、田徑場、游泳池、水上體育活動中心等。醫療衛生條件優越,全市現有3家三級合格醫院,2家二級乙等醫院,3家私營醫院,20家鄉鎮辦事處衛生院。市內有高等院校3所,中等專業學校7所,中學28所,小學327所。現有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工業園區5個,中央、省、州、市國有企業200余家,鄉鎮企業7000余家。非公經濟快速發展。
經濟社會
近年來,都勻市遵循“環境立市、生態強市、工業富市、城建興市、文化亮市、旅游熱市”的發展戰略,著力建設“合力都勻、生態都勻、實力都勻、人居都勻、文明都勻和魅力都勻”,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
“十五”期間,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77%,財政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5.37%和12.2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7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6.59%和5.58%。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2.16%。森林覆蓋率比九五期末增加4.1個百分點,達到了50.40%。城市化水平達到了46.20%,年均增長1.1個百分點。2008年,都勻生產總值完成58.23億元,為年計劃的106.16%,同比增長11.50%。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0.65:42.04:47.31。財政總收入完成5.23億元,為年計劃的100.14%,同比增長15.20%。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3.19億元,為年計劃的109.92%,同比增長12.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完成21.34億元,為年計劃的109.38%,同比增長29.30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35.78億元,為年計劃的115.57%,同比增長38.4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548元,比上年增加460元,同比增長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000元,同比增長7.2%。
“十一五”時期,都勻市將進一步把握機遇,與時俱進,突出“營造環境、招商引資、發展工業、走在前面”的戰略選擇,力爭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達15%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以上,城市化水平提高到51.50%。
發展前景
隨著城市功能的進一步完善,都勻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發展均注入了活力。教育事業發展迅速,人才資源豐富,為科學研究以及創辦高新技術產業創造了條件;能源豐富、交通便利,為創辦及發展工業、農業、制藥產業、畜牧業、服務業提供了方便;實行招商引資優惠政策, 2006年以來連續被評為全省招商引資環境第一名,為投資創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優秀旅游城市、“中國毛尖茶都”、“西部斗牛城”、“中國攝影城”等知名品牌以及優美的山水風光和充滿文化內涵的人文景觀,使旅游業更加紅火。弘揚“自我加壓、奮發有為、不斷創新、跳躍發展”的精神,都勻正搶抓爭快、創新升位,譜寫從歷史古城到新時代明星城市的快速發展新篇章,正逐漸成為貴州南部的明珠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