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遂平縣文城鄉文城村委會[411728209200]
- 河南省遂平縣文城鄉官莊村委會[411728209201]
- 河南省遂平縣文城鄉黃西河村委會[411728209202]
- 河南省遂平縣文城鄉靳莊村委會[411728209203]
- 河南省遂平縣文城鄉馬樓村委會[411728209204]
- 河南省遂平縣文城鄉馬莊村委會[411728209205]
- 河南省遂平縣文城鄉前湖村委會[411728209206]
- 河南省遂平縣文城鄉前李村委會[411728209207]
- 河南省遂平縣文城鄉上倉村委會[411728209208]
- 河南省遂平縣文城鄉王來賓村委會[411728209209]
- 河南省遂平縣文城鄉王樓村委會[411728209210]
- 河南省遂平縣文城鄉王莊村委會[411728209211]
- 河南省遂平縣文城鄉魏灣村委會[411728209212]
- 河南省遂平縣文城鄉東營村委會[411728209213]
- 河南省遂平縣文城鄉吳莊村委會[411728209214]
- 河南省遂平縣文城鄉先莊村委會[411728209215]
長途區號:0396 | 郵政編碼:463000 | |
車牌號碼:豫Q | 行政代碼:411728(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遂平縣 | 行政級別:鄉 |
文城鄉位于遂平縣西南部,鄉政府駐地文城街距縣城22公里。東與驛城區諸市鄉接壤,南與泌陽、確山縣區交界。總面積51平方公里,耕地6.2萬畝,轄16個行政村,109個自然村,162個村民組,3.1萬人,其中回族10人、壯族1人、瓦族10人、彝族15人、苗族3人、蒙古族3人、朝鮮族1人、俚族1人、侗族1人、傣族1人,余為漢族。
文城集由來已久,唐元和十二年(817)李愬以此為據點,雪夜襲蔡州,生擒吳元濟。以其吳姓較多,又名吳家集。主街南北向,長850米,柏油路面,營業所、食品、供銷社、衛生院、面粉廠等分布于主街兩側;鄉政府、糧所、電信所、獸醫站等分布于集市北部。1997至1998年,鄉政府對文城集鎮北段進行了擴建和改造;2000年又對文城集南段進行了擴建改造。目前,整個街道門面都建成了整齊化一的二層樓房,有個體工商戶300多家。
文城鄉西北部邊沿為變質巖崗地,土質是黃膠土和馬丹砂,屬淺位厚層黃膠土種,耕地淺薄,質地偏重,適耕期短;北部邊沿南段為壤質厚復黑老土,質地適中,適耕較長,保肥性好;汝河兩岸多為黃沙土,適合花生、瓜果種植。主產農作物小麥、玉米、花生,年糧食總產34000噸左右。
文城鄉氣候冬寒夏熱,春暖秋涼,四季分明,適合各種習性的作物種植。鄉內汝河穿境而過,常年流水不斷,小黃河溹洄其中,承泄兩岸積水,水量穩定,水質較好,均可用于灌溉,地面水資源較為豐富。
該鄉有8個行政村通過黃淮海綜合開發世行貸款項目,恢復板灌干、支、斗等農渠100多條,全長40多公里,灌溉面積達3萬多畝。全鄉有大小機井300眼,都實施了配套,在小黃河上修建溢流壩4座。
該鄉經濟發展迅速。2003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2.8億元,較1985年增長3倍;上交稅金400萬元,較1985年增長2倍;農民人均純收入2090元,較1985年增長4.2倍。
主導產業示范基地:小麥優質品種示范基地3.5萬畝,優質花生種植基地3萬畝,苗圃花卉種植基地500畝,果園種植基地400畝,黑木耳示范種植基地栽植戶700多戶,達100萬袋,糧經比例6:4。2003年糧食總產39000噸,較1985年翻一番。實現農業總產值7000萬元,較1985年增長1.2倍。大牲畜年出欄3000余頭,生豬年存欄9萬頭,出欄6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