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柴家下村[330881119200]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大爿地村[330881119201]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廣渡村[330881119202]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王家橋頭村[330881119203]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桐村[330881119204]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王村[330881119205]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新和村[330881119206]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模三村[330881119207]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地山崗村[330881119208]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大同村[330881119209]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連豐村[330881119210]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上埂村[330881119211]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祝家村[330881119212]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泉湖村[330881119213]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舊街村[330881119214]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王壇村[330881119215]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姜村壟村[330881119216]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峽周村[330881119217]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峽風村[330881119218]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新興村[330881119219]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劉家村[330881119220]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田豐村[330881119221]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詹家村[330881119222]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峽里村[330881119223]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金益村[330881119224]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新村[330881119225]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柴村[330881119226]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建新村[330881119227]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車干壟村[330881119228]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楓石村[330881119229]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子里安村[330881119230]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元通安村[330881119231]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三卿口村[330881119232]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大石前村[330881119233]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上西坑村[330881119234]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天堂村[330881119235]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新周村[330881119236]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定村[330881119237]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明珠村[330881119238]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山塢坑村[330881119239]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大巒口村[330881119240]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東坑村[330881119241]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上增村[330881119242]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茶豐村[330881119243]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華山底村[330881119244]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嶺丈坑村[330881119245]
- 浙江省江山市峽口鎮葉家洋村[330881119246]
長途區號:0570 | 郵政編碼:324000 | |
車牌號碼:浙H | 行政代碼:330881(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江山市 | 行政級別:鎮 |
峽口鎮位于江山市域南部,距市區31公里,距衢州市區71公里,轄區東連石門張村2鄉鎮,南接保安、廿八都2鄉鎮,西交江西廣豐縣,北界鳳林、石門2鎮,全鎮總面積204.7平方公里。峽口鎮聚麈歷史悠久。新石器時期人類就在峽口周圍地區繁衍生息,鎮域的肩頭壟、古城山有商周時期的文化遺跡。北宋時峽口屬須江縣江山鄉三公里;南宋時屬江山鄉廿七都;明代和清初,屬江山鄉三公里一圖。清雍正時改為江山鄉峽口莊,雍正十三年(1735年)衢州府奉文在此設峽口同知署,俗稱衢州府二衙門。宣統二年江山縣改為23個自治鄉鎮,峽口為自治鎮之一。民國28年改為峽口署區,峽口鎮屬峽口區,34年,文溪、清湖、淤頭三署區栽撤,保留峽口署區,峽口仍為鎮制,屬峽口鎮。解放初期,改為峽口鄉。1953年改為峽口鎮。1958年改稱為峽口人民公社。1961年改為峽口區。1983年實行政社分設,改為峽口鄉。1985年復改峽口鎮。1992年5月,撤區、擴鎮、拼鄉后,峽口鎮由原王村鄉、三卿口鄉、峽口鎮擴拼而成,2005年10月與原大巒口合并為新的峽口鎮。有12400戶人口41927人,下轄47個行政村(348個村民小組)和1個居委會。耕地面積21735畝,山林面積247086畝。有65個黨支部,1530名黨員。205國道縱貫南北,正在實施的黃衢南高速公路穿鎮區東南而過,素有“入閩咽喉”之稱。峽口商貿活躍,有峽口、大巒口、王村、廣渡等到4個設墟的地方,是浙、閩、贛三省交界處的商貿大鎮和文明古鎮。鎮轄區內有峽口水庫,上游有省大二型的白水坑水庫,為須江源頭。大巒口片素有“楊梅之鄉”的稱號;廣渡片“萬畝竹海”。98年被列為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之后,又于2000年被列為省中心鎮,先后被授予“衢州市衛生鎮”、“省級綠色小城鎮”和“省體育先進鄉鎮”, 2001年又被衢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鎮”和“衢州市蜜蜂之鄉”等榮譽稱號。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3.31億元,同比增長16%;工農業生產總值6.32億元, 工、農業產值分別達到5.47億元和0.85億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9.6%和2%;農民人均收入5083元,同比增6%;計生率達97%。2005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92億元,同比增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