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烏蘭河碩蒙古族鄉 木頭城子鎮 二十家子鎮 羊山鎮 六家子鎮 瓦房子鎮 大廟鎮 柳城鎮 南雙廟鄉 古山子鄉 北溝門子鄉 波羅赤鎮 東大道鄉 長在營子鄉 臺子鄉 勝利鄉 東大屯鄉 松嶺門蒙古族鄉 根德營子鄉 七道嶺鄉 北四家子鄉 王營子鄉 黑牛營子鄉 尚志鄉 楊樹灣鄉 |
長途區號:0421 | 郵政編碼:122000 | |
車牌號碼:遼N | 行政代碼:211321 | |
隸屬政區: 朝陽 | 行政級別:縣 |
朝陽縣位于遼寧省西部。地理坐標為北緯40°55′-41°54′,東經119°52′-120°47′?偯娣e4215.8平方千米?側丝62萬人(2003年)。(注:2006年行政區域調整后新的數據缺)
縣人民政府駐朝陽市雙塔區,郵編122000。代碼:211321。區號:0421。拼音:Chaoyang Xian。
行政區劃
朝陽縣轄8個鎮、15個鄉、2個民族鄉:波羅赤鎮、木頭城子鎮、二十家子鎮、羊山鎮、六家子鎮、瓦房子鎮、大廟鎮、柳城鎮、南雙廟鄉、古山子鄉、北溝門子鄉、楊樹灣鄉、東大道鄉、烏蘭河碩蒙古族鄉、臺子鄉、勝利鄉、東大屯鄉、松嶺門蒙古族鄉、根德營子鄉、七道嶺鄉、北四家子鄉、王營子鄉、黑牛營子鄉、尚志鄉、長在營子鄉。
歷史沿革
朝陽縣除偽滿時期改稱吐默特右旗外,其名近二百年來一直沿用,源于鳳凰山上的朝陽洞。
朝陽縣境春秋時期為東胡地。戰國時屬遼西郡,秦時不變。西漢時屬柳城、孤蘇縣她。東漢時屬遼西郡柳城縣地,東漢末為鮮卑族慕容氏占據。西晉時屬平州昌黎郡柳城縣地。東晉咸康八年(342年)鮮卑慕容隍以柳城之北,龍山(今鳳凰山)之西為福地。北燕時設昌黎尹。北魏時屬營州昌黎郡。北齊時為龍城縣。隋開皇元年(581年)設龍城縣,后又改為柳城郡柳城縣。唐武德初年(618年)為營州總管府柳城縣。唐天保元年(742年)改為營州柳城縣。五代十國時期為契丹人占據,設霸州彰武軍,治霸城縣。遼重熙十年(1041年)升霸州為興中府、改霸城縣為興中縣均屬中京道。遼保大三年(1123年)興中府歸降于金,興中府、建州仍沿用舊稱,屬北京路。元代屬大寧路興中州地。明朝時辟遼西地區為兀良哈三衛蒙古牧場,屬營州前、后屯衛地。清乾隆五年(1704年)屬塔子溝廳。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改屬三座塔廳,隸屬熱河省轄。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啟置為朝陽縣。光緒三十年(1904年)為朝陽府地。民國三年(1914年)改為朝陽縣。日本帝國主義者占領期間(1940年)改朝陽縣為“卓索圖盟”土默特右旗,屬錦州省管轄。
1947年10月朝陽解放,仍設朝陽縣,隸屬熱河省。1948年劃為朝南、朝北兩縣。朝北縣治朝陽。朝南又稱羊山縣,治所羊山。1955年撤熱河省,劃歸遼寧省。1958年屬朝陽市。1964年朝陽市改朝陽行政公署,朝陽縣隸屬朝陽行署。現為朝陽市轄縣。(以上摘自“遼寧地名信息網”)
2000年,遼政[2000]60號批復:撤銷柳城鄉,設立柳城鎮。
2000年,朝陽縣轄9個鎮、17個鄉?側丝584959人,各鄉鎮人口: 大平房鎮 23627 波羅赤鎮 17702 木頭城子鎮 26116 二十家子鎮 43501 羊山鎮 35720 六家子鎮 24765 瓦房子鎮 21916 大廟鎮 17394 柳城鎮 43080 南雙廟鄉 26142 孫家灣鄉 16890 古山子鄉 18559 聯合鄉 31763 北溝門子鄉 7140 東大道鄉 20702 烏蘭河碩蒙古族鄉 9742 臺子鄉 19848 勝利鄉 33117 東大屯鄉 14500 松嶺門鄉 9716 根德營子鄉 15999 七道嶺鄉 24345 北四家子鄉 23185 王營子鄉 11507 黑牛營子鄉 30196 尚志鄉 10536 賈家店國營農場虛擬鄉 7251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6年4月11日,國務院《關于同意遼寧省調整朝陽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06]9號):將朝陽縣孫家灣鄉和柳城鎮四家子村劃歸朝陽市雙塔區管轄,將大平房鎮和聯合鄉劃歸朝陽市龍城區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