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磨頭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00]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大屯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01]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東張趕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02]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小屯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03]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小莊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04]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前十里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05]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后十里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06]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東馬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07]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前牛莊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08]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胭粉莊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09]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柳莊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10]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東南村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11]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西南村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12]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西李洼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13]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王保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14]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蔡莊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15]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陳莊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16]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原莊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17]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際東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18]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際西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19]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西張趕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20]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瞿莊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21]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崔莊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22]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關王廟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23]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玉皇廟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24]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南十字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25]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二仙廟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26]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閃拐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27]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大禮元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28]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尚后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29]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前李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30]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西西莊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31]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獅口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32]
- 河南省博愛縣博愛縣磨頭鎮北十字村民委員會[410822105233]
長途區號:0391 | 郵政編碼:454100 | |
車牌號碼:豫H | 行政代碼:410822(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博愛縣 | 行政級別:鎮 |
磨頭鎮位于太行山南麓,博愛縣西部,與沁陽市接壤,轄34個行政村,人口2.8萬,耕地2.8萬畝,竹林3100畝,鎮域面積46.5平方公里,是一個農工商綜合鄉鎮。
磨頭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資源豐富。北鄰焦枝、候月鐵路,東傍焦晉、鄭焦高速公路,新濟公路穿境而過,是晉煤外運的重要通道和國家西氣東輸分輸站所在地,有取之不盡的優質地下水資源和用之不竭的天然氣、煤炭資源,轄區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有東漢時的白馬寺和占地千余畝的太行博竹苑,一代偉人江澤民同志曾在此工作、生活。1996年6月3日到此視察,并在過去工作過的辦公室留影。
農業產業結構整體提升,布局日趨合理,效益明顯提高,是全縣產業結構調整先進鄉鎮之一。磨頭鎮土地肥沃,氣候適中,四季分明,是焦作市特色農業鎮(蔬菜)和河南省無公害生產基地。近年來,黨委政府始終把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用工業化的理念、產業化的經營體制、現代化的管理模式。通過“育龍頭、興市場、建基地”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先后建成年吞新鮮蔬菜1萬噸的焦作市綠葉食品有限公司和小屯脫水蔬菜廠兩家蔬菜深加工企業, 規范完善了豫北最大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市場交易量逐年增加,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菜的積極性,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菜的積極性,全鎮蔬菜種植面積15000畝,新建各類溫室大棚350座;建成5000畝優質小麥基地、3000畝小麥種子基地和2000畝玉米種子基地;建成養牛小區11個,奶牛繁育廠1個,規模養牛戶279戶,牛存欄5800頭,奶牛存欄400余頭。全鎮三分之二村成為以蔬菜種植、種子繁育、養牛為主導產業的專業村。 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4年的2800元,增加到2005年的3150元。
工業經濟迅猛發展,化工、鑄造、煤炭、皮鞋服裝、農副產品加工五大支柱產業已初步形成。近幾年來,鎮黨委政府強力實施以地招商、以利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等招商方式,把借助外力、借梯上樓、借船下海,作為實現農業主導型鄉鎮向工業主導型鄉鎮轉移,實現鎮域經濟快速發展的主動力。2005年,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707.6萬元,較上年增長124.3%,其中國、地稅完成409.8萬元,增長61.2%,完成運輸營業稅、建筑稅1291.8萬元,財稅增長幅度位居全縣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