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江油市中壩鎮明月社區居民委員會[510781100001]
- 四川省江油市中壩鎮天府社區居民委員會[510781100002]
- 四川省江油市中壩鎮桃源社區居民委員會[510781100003]
- 四川省江油市中壩鎮紀念碑社區居民委員會[510781100004]
- 四川省江油市中壩鎮明珠社區居民委員會[510781100005]
- 四川省江油市中壩鎮昌明社區居民委員會[510781100006]
- 四川省江油市中壩鎮涪利社區居民委員會[510781100007]
- 四川省江油市中壩鎮詩仙社區居民委員會[510781100008]
- 四川省江油市中壩鎮畫屏社區居民委員會[510781100009]
- 四川省江油市中壩鎮華豐社區居民委員會[510781100010]
- 四川省江油市中壩鎮濱江社區居民委員會[510781100011]
- 四川省江油市中壩鎮金輪社區居民委員會[510781100012]
- 四川省江油市中壩鎮大河社區居民委員會[510781100013]
- 四川省江油市中壩鎮天寶社區居民委員會[510781100014]
- 四川省江油市中壩鎮花園社區居民委員會[510781100015]
- 四川省江油市中壩鎮太白社區居民委員會[510781100016]
- 四川省江油市中壩鎮涪江社區居民委員會[510781100017]
- 四川省江油市中壩鎮銀河社區居民委員會[510781100018]
- 四川省江油市中壩鎮東勝社區居民委員會[510781100019]
- 四川省江油市中壩鎮新場社區居民委員會[510781100020]
- 四川省江油市中壩鎮先鋒社區居民委員會[510781100021]
- 四川省江油市中壩鎮幸福村民委員會[510781100201]
- 四川省江油市中壩鎮金輪村民委員會[510781100202]
- 四川省江油市中壩鎮城北村民委員會[510781100203]
- 四川省江油市中壩鎮先鋒村民委員會[510781100204]
- 四川省江油市中壩鎮華豐村民委員會[510781100206]
長途區號:0816 | 郵政編碼:621000 | |
車牌號碼:川B | 行政代碼:510781(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江油市 | 行政級別:鎮 |
"簡介
中壩鎮,原名雙流場。涪江、昌明河從東西兩側流過,是為名。又因其形如船,兩面臨水,中為壩,故名“中壩”。歷來為工商云集之埠、人文薈萃之地,屬四川四大“名鎮”之一,是川西北的重鎮,素有“小成都”之美稱。
地理位置和氣候
中壩鎮位于江油市委、市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處涪江上游和四川盆地西北部,東距寶成鐵路2公里,南距綿陽市41公里,距成都市170公里。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年均氣溫16℃。
歷史沿革及人口狀況
始建于元代,興盛于明朝。清乾隆年間為原江油縣第三甲管區。民國2年設中壩場團防局,代理行政事務維持地方治安并兼管商務。民國14年改中壩場為中壩鎮。1935年紅軍北上抗日途經江油,建立中壩鎮蘇維埃政府。紅軍西進轉移后中壩鎮改設聯保辦事處。1949年12月22日江油解放,成立中壩鎮軍事管制委員會。1950年3月改為“第三區人民政府”,轄19保。1951年5月,江油縣人民政府由武都遷中壩,改為城關鎮。1954年改名城關區。1955年城關區改為城關鎮,下轄10個居委會。1958年江油、彰明兩縣合并。彰明縣的太平場、三合場并入城關鎮,下轄10個居委會。1981年復名為中壩,1985年金輪鄉撤消,合并到中壩鎮。該鎮現轄27個街道居委會,6個村委會,27個村民小組。其中:非農業人口66800人,農業人口8200人。主要為漢族,也有回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
自然資源
中壩鎮位于涪江沖積壩地之上,地勢平坦,溝渠縱橫,土壤深厚肥沃。涪江、昌明河經流量豐富,地下水也充裕,利于工業、農業和居民生活用水。本鎮年降雨量1100-1300毫米,無霜期290天左右,常年日照1362小時,宜種面廣,特別適宜亞熱帶作物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