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省鎮安縣高峰鎮兩河村委會[611025107200]
- 陜西省鎮安縣高峰鎮雙寨村委會[611025107201]
- 陜西省鎮安縣高峰鎮青山村委會[611025107203]
- 陜西省鎮安縣高峰鎮魚坪村委會[611025107204]
- 陜西省鎮安縣高峰鎮升坪村委會[611025107208]
- 陜西省鎮安縣高峰鎮新坪村委會[611025107210]
- 陜西省鎮安縣高峰鎮銀坪村委會[611025107214]
- 陜西省鎮安縣高峰鎮永豐村委會[611025107218]
- 陜西省鎮安縣高峰鎮農科村委會[611025107219]
- 陜西省鎮安縣高峰鎮豐富村委會[611025107221]
長途區號:0914 | 郵政編碼:711400 | |
車牌號碼:陜H | 行政代碼:611025(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鎮安縣 | 行政級別:鎮 |
高峰鎮,因冷水河、鐵廠河在這里交匯,原稱兩河鄉。鎮政府所在地三官廟,古木街廟堂,依山傍水,景幽形盛,吸引得清末縣令李天柱,民國縣長蘇光壁皆在此題詠。原陜西省軍區司令員孫光將軍,在1946年9月中原解放軍突圍途中任軍區司令員,夜宿兩河街三官廟。在思考如何堅持游擊戰爭時,孫司令員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將軍于是披衣走出門樓,排徊于古柏之下,接著返身入室,取下先生的畫屏,在背面留下這樣的墨跡:“內戰烽火,驟然相逼,流血奮斗,堅信主義,誓奪人民翻身勝利!睍r過境遷,今日的三官廟址上矗立著計劃生育服務站的樓戶,而兩株古柏依然枝堅葉茂,見證著淪桑歲月,成為古鎮的象征和驕傲。
高峰文化底蘊厚重,群眾生活娛樂活動豐富。民歌、哨吶、書法、繪畫、歇后語、象棋等開展活躍。清末白文亮以行楷草書名振西安,被收入縣志。步入現代,收錄機、VCD、電視機成為人們的日常文化生活載體,而傳統的民俗文化仍然保留著旺盛的生命力。早在建國初的五十年代,王自德、邢宗齊等精美絕倫的劇裝道具,善書畫雕塑,神像、人像泥塑得維妙維肖。王自德老藝人雖目不識丁,僅憑口口相傳,胸有數十本完整的漢劇,而且文場武打皆具很高演藝。近年已到古稀之齡,仍能口授詞曲,指導縣劇團演出,配合黨的中心工作,克難求進,以傳統劇目進行節日演出,走出去服務廟會演出,深受群眾歡迎。聯豐業余劇團演出的楊家將戲“火棍”,還在九十年代中全縣業余文藝調演賽中獲得一等獎。當地制作獅子、花燈、草帽、紙扎花卉的能工巧匠多。永豐村扎的亮獅為縣內獨創,五十年代就在縣城亮相,相繼舉辦燈會,自娛自樂,大大活躍了農村文化生活。全鎮書畫愛好者層出不窮,每臨春節,街頭書寫春聯,彩繪燈籠畫者,不乏上乘之作。以白紹松為代表的農民畫,造詣聲譽播于鎮外縣內。
勤勞智慧的高峰人民,踏著時代的節拍,沿著建設新農村的道路,銳意創新,開拓進取,脫貧致富奔小康,全力為實現產業大鎮、文明新鎮、經濟強鎮而奮斗,定將取得新的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