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解留一村村委會[370782107200]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解留二村村委會[370782107201]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齊家屯村村委會[370782107202]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潘家洼村村委會[370782107203]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大鳳凰村村委會[370782107204]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小鳳凰村村委會[370782107205]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抱角埠村村委會[370782107206]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招戶店子村村委會[370782107207]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東小莊子村村委會[370782107208]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前九臺村村委會[370782107209]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中九臺村村委會[370782107210]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新九臺村村委會[370782107211]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營馬嶺村村委會[370782107212]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前營馬村村委會[370782107213]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后營馬村村委會[370782107214]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上孫戈莊村村委會[370782107215]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下孫戈莊村村委會[370782107216]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前孫戈莊村村委會[370782107217]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林家嶺村村委會[370782107218]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劉家大村村委會[370782107219]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南曹村村委會[370782107220]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岳家莊村村委會[370782107221]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大辛莊子村村委會[370782107222]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張家莊子村村委會[370782107223]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南解留村村委會[370782107224]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胡戈莊村村委會[370782107225]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慕容店村村委會[370782107226]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慕容老莊村村委會[370782107227]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東莊村村委會[370782107228]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后莊村村委會[370782107229]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苗家莊村村委會[370782107230]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陳家官莊村村委會[370782107231]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東南戈莊村村委會[370782107232]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西南戈莊村村委會[370782107233]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孫倉村村委會[370782107234]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老梧村村委會[370782107235]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泉旺莊村村委會[370782107236]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吉林村村委會[370782107237]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大山西后村村委會[370782107238]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大山西前村村委會[370782107239]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小山西村村委會[370782107240]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老旺溝村村委會[370782107241]
- 山東省諸城市九臺鎮西九臺村村委會[370782107242]
長途區號:0536 | 郵政編碼:261000 | |
車牌號碼:魯G | 行政代碼:370782(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諸城市 | 行政級別:鎮 |
" 九臺鎮位于著名的恐龍之鄉——山東省諸城市10公里,南與諸城市開發區接壤,東臨濰河,總面積68平方公里,轄43個行政村,2.6萬人。
九臺鎮既原解留鎮,于1958年2月成立,6月成立解留公社,1984年4月改解留鎮,1996年3月鎮駐地由解留遷至九臺,改名九臺鎮。
九臺鎮是山東半島重要交通樞紐,交通便利、快捷,206國道(山東煙臺——廣東汕頭)縱貫南北,得利斯大道(諸城市北外環路)橫穿東西,距膠(州)新(沂)鐵路諸城站2公里,距青島、濰坊民航機場1小時車程,籌建中的青(島)萊(蕪)高速公路和濰(坊)日(照)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九臺鎮成為青島、濰坊、日照等沿海城市“一小時經濟”幅射圈內的名星城鎮。
九臺鎮屬濰河沖積平原,擁有諸城市最大的占地萬畝無村莊、無大型構筑物的九臺洼,境內大小河流縱橫交錯,地表、地下水資源豐富,土地肥沃、資源豐富,主產瓜菜、水果、黃煙、花生和牛、羊、肉雞等畜牧產品。其中地方特產花皮小甜瓜暢銷全國,供不應求;建成了萬畝梨園;標準化網上肉雞養殖規模達到200萬只。
工業方面,全鎮現有骨干企業21家,形成了以紡織、服裝、建材、橡膠工業為特色的外向型企業群體,產品出口率達到60%。擁有產值過千萬元的諸城市以上規模企業3家,在建投資過億元的項目一處。
基礎設施建設步伐超前,境內有11萬伏變電站一座,年供電量超過1000萬千瓦時,電話裝機容量10000門,規劃了占地3.5平方公里的項目區,義務教育升學率在全市23處鄉鎮(街道)中奪得第一桂冠。
經濟狀況,2003年完成農村經濟總收入7.98億元,實現財政收入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5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