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高虹鎮 於潛鎮 藻溪鎮 太陽鎮 昌化鎮 龍崗鎮 島石鎮 橫畈鎮 三口鎮 新橋鄉 河橋鎮 板橋鄉 千洪鄉 橫路鄉 樂平鄉 馬嘯鄉 湍口鎮 |
長途區號:0571 | 郵政編碼:310000 | |
車牌號碼:浙A | 行政代碼:330185 | |
隸屬政區: 杭州 | 行政級別:縣級市 |
臨安是首批全國生態建設示范市,擁有“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竹子之鄉”、“中國山核桃之鄉”、“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全國綠化造林先進縣”等稱號,兩次躋身“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行列,今年被列為浙江省十七經濟強縣(市)之一。臨安山清水秀、風光迷人,森林覆蓋率達74.9%。境內有天目山和清涼峰兩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天目山被列入聯合國人與生物圈網絡成員,還有青山湖國家級森林公園,大明山省級風景名勝區等數十處名勝景點。湖光、山色、巨樹、溶洞、峽谷、飛瀑、溫泉等形成了臨安獨特的自然風光。
臨安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人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西漢時設縣建制,是吳越國王錢镠故里和墓葬地。歷代以來人才輩出,宋代大文人洪咨夔,清代數學家方克猷,革命烈士來學照,愛民模范趙爾春,高原赤子陳金水等都是臨安的杰出人物。
秀麗的山水吸引來眾多名人墨客。謝安、昭明太子、李白、白居易、蘇軾、郁達夫、周恩來等曾留下他們的足跡和詩文,給臨安的山水更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臨安的佛教文化源遠流長,西漢佛教初傳中國時就有印度僧人入天目山播教,天目山被尊為韋馱菩薩的道場。歷代高僧輩出,在東南亞尤其是日本影響深遠。
生態旅游景點呈現出獨特的魅力,現已開發建成的有:天目山、青山湖、錢王陵、玲瓏山、太湖源、浙西大峽谷、白水澗、天目石谷、瑞晶洞、西徑山、大明山、石長城、柳溪江、浙西天池、神龍川、東天目、天潭公園等十七個景點。臨安的真山、真水、真空氣、真情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游客。2001年度接待了游客200萬人次,2002年則達到235萬,顯示出臨安旅游的蓬勃生機,且接待量仍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臨安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是距滬、寧、杭大都市群落最近的生態示范市,杭州至黃山最近陸路黃金旅游線的中點,隨著杭徽高速公路的開通,將大大改善臨安旅游可進入性,并納入華東旅游網絡之中。目前臨安有旅行社(國內)六家,賓館飯店床位近萬張,已具一定的接待規模。臨安餐飲業強調特色,開發了一批以土特產為主的特色菜。大力開發旅游商品,充分發揮臨安特有的雞血石、山核桃、茶葉、筍干、竹制品等旅游商品豐富的優勢。形成以錦城為中心,昌化、於潛為次中心的旅游服務中心和旅游商品市場。
臨安旅游業正朝著實現旅游“二次創業”,突破交通“瓶頸”,打響“天目生態”和“吳越文化”的品牌,從低層次向高層次單一型向綜合型,各自為政向區域聯合轉變的方向發展。
區劃人口
臨安市是長江三角洲南端的一顆綠色明珠,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東經118°51'---119°52'北緯 29°56'-30°23',東臨杭州市余杭區,南連富陽,桐廬和淳安,西接安徽歙縣,寧國和績溪,北靠安吉。東西相距100公里,南北寬達50公里,土地面積3126.8平方公里,轄26個鄉(鎮)街道,人口51.03萬市人民政府設在錦城街道。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臨安市轄4個街道、15個鎮、7個鄉:錦城街道、玲瓏街道、上甘街道、青山湖街道;橫畈鎮、於潛鎮、藻溪鎮、太陽鎮、昌化鎮、龍崗鎮、島石鎮、湍口鎮、三口鎮、高虹鎮、河橋鎮、潛川鎮、太湖源鎮、清涼峰鎮、大峽谷鎮;板橋鄉、千洪鄉、橫路鄉、樂平鄉、馬嘯鄉、新橋鄉、西天目鄉。共有11個社區、15個居民區、651個行政村。
2000年,臨安市轄16個鎮、23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514238人,其中:錦城鎮 110360人、玲瓏鎮 25211人、青山鎮 21597人、三口鎮 8178人、橫畈鎮 14680人、高虹鎮 11128人、青云鎮 14921人、於潛鎮 31890人、藻溪鎮 21119人、太陽鎮 16387人、昌化鎮 22507人、龍崗鎮 10545人、湍口鎮 8456人、頰口鎮 12772人、順溪鎮 6773人、島石鎮 17419人、板橋鄉 16188人、上甘鄉 8375人、石門鄉 3921人、楊嶺鄉 8511人、東天目鄉 6811人、臨目鄉 3490人、紹魯鄉 6637人、西天目鄉 12434人、千洪鄉 6087人、橫路鄉 9329人、堰口鄉 6310人、塔山鄉 5031人、紫水鄉 4731人、馬山鄉 3896人、樂平鄉 9970人、河橋鄉 11768人、石瑞鄉 5105人、洪嶺鄉 3854人、馬嘯鄉 9411人、新橋鄉 6893人、上溪鄉 4778人、龍井橋鄉 3073人、魚跳鄉 369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