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高崖鄉 寇家河鄉 柿溝鄉 文家坡鄉 沙家坳鄉 草碧鎮 水溝鎮 張家塬鎮 南寨鎮 崔家頭鎮 城關鎮 |
長途區號:0917 | 郵政編碼:721000 | |
車牌號碼:陜C | 行政代碼:610328 | |
隸屬政區: 寶雞市 | 行政級別:縣 |
千陽縣隸屬陜西省寶雞市,位于陜西省西部,北緯34°34′34〞-34°56′56〞,東經106°56′15〞-107°22′31〞。北靠甘肅省靈臺縣,南鄰陳倉區,東與麟游、風翔縣毗鄰,西同隴縣接壤。南北長45千米,東西寬40千米。總面積959平方千米。總人口13萬人。
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郵編:721100。代碼:610328。區號:0917。拼音:Qianyang Xian。
【行政區劃】
千陽縣轄6個鎮、5個鄉,98個行政村:城關鎮、崔家頭鎮、南寨鎮、張家塬鎮、水溝鎮、草碧鎮、沙家坳鄉、文家坡鄉、柿溝鄉、寇家河鄉、高崖鄉。
【歷史沿革】
夏商為雍州地。西周為矢國地。東周屬秦國地。秦為汧縣地。西漢設隃糜縣。東漢建武四年(公元28年)改設隃糜侯國。晉為汧縣地。西漢設腧糜縣,東漢建武四年(公元28年)改設腧糜侯國。晉為縣地。北魏屬長蛇縣。北周天和五年(570年)置汧陽縣。據《太平寰宇記》:“以在汧山之陽為名。”1964年簡化為千陽縣。
2000年,千陽縣轄6個鎮、8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21532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城關鎮 24120 崔家頭鎮 8119 南寨鎮 20155 張家塬鎮 11488 水溝鎮 9315 草碧鎮 5517 紅峰鄉 3466 沙家坳鄉 4450 文家坡鄉 9772 柿溝鄉 9474 寇家河鄉 8838 上店鄉 1904 普社鄉 3016 高崖鄉 1898
【氣候狀況】
境內海拔710—1545.5 米,相對高差835.5米,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季風區半濕潤氣候.自然氣候特點是四季冷暖干濕分明,氣溫干燥,降水不均,災害頻繁。秋季多連陰雨,冬季較寒冷,春季多季風,夏季氣候涼爽。
1960-2000年千陽縣平均氣溫為11.8度,最熱月7月,月平均氣溫24.5度,最冷月1月,月平均氣溫-1.6度,年極端最低溫度-20.6度,(出現在91年12月28日),極端最高溫度40.5度,(出現在66年6月19日)。
全縣各地年平均氣溫在8.7-11.8度之間。年平均氣壓928.4百帕,最高氣壓940.8百帕,最低氣壓919.5百帕。冬春季受地面冷高壓控制,氣壓偏高,干旱少雨雪,常有寒潮侵襲。夏季低壓明顯,高溫高濕為多雨時段,多陣性天氣發生。雷雨、大風、冰雹,干旱天氣嚴重威脅著夏糧生產,夏旱,高溫嚴重制約著秋糧和經濟作物的豐產豐收。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9%,元月份為全年最小,月平均濕度59%,9月份為全年最高,月平均濕度82%。冬春季氣候干燥,多揚沙、浮塵天氣,秋季多淋天氣,濕大。年平均降雨量627.4毫米, 最多年降雨量924.3毫米(64年),最少年378.9毫米(95年),最多年和最少年相差545.4毫米。由于地形復雜,各地降水量的分布差異也很大。山區夏季多雷陣雨天氣。因此,伏旱不太嚴重,適宜于春玉米灌漿和成熟。川塬區降水比較集中,分布不均,加之熱量充足,作物的植被蒸發量大,57%的年份有伏旱發生。本縣每年都有災害性天氣發生,歸納起來主要有干旱、連陰雨、暴雨、冰雹、大風。
【交通條件】
千陽交通便捷,寶(雞)中(衛)鐵路過境,設千陽、水溝兩個火車站。寶(雞)平(涼)、千(陽)鳳(翔)、千(陽)靈(臺)三條干線公路交匯縣城。省道212線(隴鳳線)為連接寶雞與甘肅平涼、寧夏等地的二級公路,車流量相當于一些國道。所有鄉鎮實現了鄉村公路柏油化。正在興建的寶(雞)漢(中)高速公路寶雞到陜甘界段橫貫全縣東西,預留南寨,縣城,水溝三個出口,2010年全線建成后,可極大改善縣域交通狀況,分流大部分過境車輛。
【自然資源】
千陽縣資源豐富。 全縣有耕地36萬畝,草地41萬畝,林地49萬畝,氣候、土壤等條件非常適宜發展種養業。礦產資源豐富。南山石灰石會儲量達40億立方米以上。水力資源潛力較大, 縣境內水域面積3000公頃,地下水總儲量6155萬立方米。
【農牧發展】
千陽縣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高梁、玉米、谷子、豆類次之。經濟作物有棉花、油菜、辣椒、烤煙、大麻等。
千陽縣委、縣政府按照"強化龍頭上規模,擴大開放創大業,項目帶動優環境,奉獻創新富千陽"的發展思路,全面推進"奶畜大縣、工業強縣、蠶桑之鄉和寶雞近郊衛星縣城(簡稱"四縣")建設。全縣奶畜存欄12.85萬頭(只),其中奶牛2.95萬頭,奶山羊9.9萬只,新發展奶站28個,建成了全國規模最大、品質最優的莎能奶山羊繁育基地,畜牧業產值占到農業總產值的46.7%;大力推廣省力化大棚養蠶技術,建設優質桑園6萬畝,養蠶2.6萬張,畝均收入811萬元,建成西部最大的蠶桑基地;以千川牌胡蘿卜、雪山牌反季節蔬菜為重點,大力發展設施菜、特色菜、加工菜,產業規模達到6.2萬畝,成為省內有名的綠色蔬菜基地;干鮮果、速生楊、草業、種子、中藥材等均已形成規模優勢,建成了陜西最大的飼草基地,渭北最大的種子基地,速生楊成為千陽一大優勢品牌;以柴胡、黃蒿為主要品種的中藥材迅速發展,將被列為全國藥材基地;開發銷售工藝品36萬件,實現銷售收入700多萬元,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工藝品之鄉,被陜西省文化廳命名為文化產業示范縣;奶畜存欄8萬頭(只),紫花苜蓿留床面積15萬畝;桑園面積4.2萬畝,果品面積2.6萬畝,年種植蔬菜4萬多畝。胡蘿卜、蘋果、玉米、奶粉已取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
【工業發展】
千陽縣強壯龍頭企業,加大資本運作力度,增強核心競爭力,飛天乳業公司建成7000噸液態奶生產線和6000噸羊奶粉生產線,生產能力擴大到近2萬噸;榮盛繭絲綢公司新上3組1200緒自動繅絲生產線,生產能力達到8000緒,白廠絲品質達到6A級出口創匯標準,使榮盛繭絲綢公司成為目前西北最大的繅絲加工企業;依托草業發展,興辦了年產草粉、草餅2500噸的綠豐草業公司和正達綠色食品開發公司;依托工藝品產業,興辦了美苑工藝品公司;加大招商引資,先后引進了秦嶺公司日產5000噸水泥生產線項目,興辦了寶馬生物免疫公司、年產1.5萬噸的聯富脫水蔬菜公司、年消耗木材4000立方米的木板加工項目和駝鳥、塞北兔特種養殖場等新的龍頭企業,縣域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十五”末,全縣實現GDP6.21億元,比“九五”末增長114.1%;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880萬元,增長92.4%;固定資產投資3.57億元,增長670.9%;農民人均純收入1957元,增長92.8%,主要經濟指標創歷史新高。 建材、食品、蠶絲、林紙四大工業支柱逐步發展壯大。飛天乳業公司產值和利稅突破了千萬元和百萬元,"飛天牌"系列奶粉入國際市場;縣繅絲廠實現了3200緒達產達效,年產白廠絲80噸,產值千萬元;全縣年產水泥15萬噸,飲料酒2500噸,冰箱配件140萬件,許多產品榮獲國際及國內大獎。
【城鎮建設】
千陽縣按照"超前規劃、分步實施、重點突破、梯次推進"的發展思路,以生態環境建設為依托,以基礎設施改造為龍頭,以城鎮資源開發為手段,以縣城為核心,凸現城市品位,改善環境,實現寶雞近郊衛星縣城目標。新建100座大樓(已建成72座),拓改"四橫五縱"街巷,公共綠化面積達30%以上構建城美人富的文明型縣城、天藍水清的環保型縣城,達計污水處理率大于50%、縣城氣化率大于90%、集中供熱率大于30%、垃圾處理率大于80%,并建成5000人以上鄉級集鎮3個。城鎮建設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投資1.4億元,加快城市建設步伐,向省級文明衛生縣城邁進。
【旅游開發】
千陽縣旅游業富有開發潛力。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一燕,西漢哀帝丞相司直郭欽,唐朝太尉段秀實史稱千陽"三賢"。縣內有全省最大的蓮花山狩獵場,有聞名遐邇的燕望魯臺,有風光優美的千湖萬畝生態觀光園,有翠柏長表的天臺山風景,有黃昏景色迷人的石魚溝,有險峽奇妙的臣虎山青崖洞,有巧奪天工、飄洋過海的民間工藝美術品。餐飲娛樂服務良好,民情風俗淳樸敦厚,是旅游度假、休閑娛樂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