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瑯琊區 地區編碼:341102 郵編:239000 電話區號:0550
- 南譙區 地區編碼:341103 郵編:239000 電話區號:0550
- 來安縣 地區編碼:341122 郵編:239200 電話區號:0550
- 全椒縣 地區編碼:341124 郵編:239500 電話區號:0550
- 定遠縣 地區編碼:341125 郵編:233200 電話區號:0550
- 鳳陽縣 地區編碼:341126 郵編:233100 電話區號:0550
- 天長市 地區編碼:341181 郵編:239300 電話區號:0550
- 明光市 地區編碼:341182 郵編:239400 電話區號:0550
行政區劃:西王鎮 古河鎮 大墅鎮 二郎口鎮 武崗鎮 馬廠鎮 襄河鎮 章輝鎮 十字鄉 六鎮鎮 程家市鄉 草庵鄉 管壩鄉 周崗鄉 復興鄉 石沛鎮 |
長途區號:0550 | 郵政編碼:239000 | |
車牌號碼:皖M | 行政代碼:341124 | |
隸屬政區: 滁州 | 行政級別:縣 |
襄河畔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QUANJIAO CHUZHOU ANHUI)
【拼音】quán jiāo
【別稱】椒陵
【建置】西漢初年
【面積】1572平方公里
【人口】45萬人
【牌照】皖M·3
【郵政編碼】239500
【電話區號】0550
【縣政府駐地】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儒林街
【方言】江淮官話(洪巢片寧廬方言)
【母親河】襄河 滁河
【名片】全國第一批生態農業建設縣、吳敬梓故里、2007浙商最佳投資服務縣、2008浙商最佳投資城市(縣級)、南京都市圈伙伴城市、大滁城副中心城市、滁州的母縣、皖江城市群伙伴城市
一 地名由來
全椒縣初建于西漢,縣名由古國演變而來。相傳古代高陽氏在椒陵山(又名覆釜山,在今城內)建立古椒國。春秋時為楚椒邑,后為全氏居住,漢在故椒邑置縣設治,故名“全椒縣”。
二 地理概況
全椒縣位于安徽省東部,北緯31°51’—32°15’,東經117°49’—118°25’;東依南京48公里,距上海360公里,北鄰滁州18公里,西接合肥98公里,南距馬鞍山70公里。是滁州歷史最為悠久的縣,也是滁州最南部的縣,有“滁州的南大門”之稱。境內滬陜高速(合寧高速)公路和寧西鐵路(合寧鐵路)貫穿全境。
三 氣候環境
全椒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性氣候,春季溫和多變,夏季炎熱多雨,秋天天高氣爽,冬天寒冷干燥,常年
滁州全椒風向多為東北風,年平均氣溫15.40°C,年平均降水量840~980mm,全年無霜期大于210天。
總蓄水量:3.3億方,水庫87座,可養水面19.6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08萬畝。地質構造處于滁河斷褶帶。土壤有85個土種,水稻土70萬畝,占52%。
土壤養分:缺磷,有機質和全氮含量偏低,速效鉀含量偏上,PH值為中性。礦產有金、銀、銅、鐵、重晶石、大理石、絹云母、石灰巖等。
自然概貌:地形為崗沖起伏的丘陵,北高南低,高差起伏較大,地面標高在14.5~33.5m之間,高于最高洪水水位14.5m,區內平均地載力大于18T/m2。
四 行政區劃
全椒縣共轄10個鎮,縣城駐襄河鎮。
襄河鎮、古河鎮、大墅鎮、二郎口鎮、武崗鎮、馬廠鎮、石沛鎮、西王鎮、六鎮鎮、十字鎮。
五 經濟資源
1、產業基礎厚實。機械制造業已初具規模,產業態勢已基本形成,擁有機械制造業熟練工人近4萬人;服裝、玩具業是傳統產業,鄉鄉有廠,戶戶適應,有熟練工人3萬多人。
2、旅游資源豐富。境內有神山國家森林公園、吳敬梓紀念館、岱山湖旅游度假區、碧云湖、三塔寺、龍山寺、大王廟等景點。距國家AAAA級風景區瑯琊山風景區僅20公里。
3、農業資源豐富。全椒是全國生態農業建設先進縣、綠化先進縣、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縣、油料生產百強縣和棉花大縣,全國十大綠色農業示范縣試點縣之一,還是南京無公害農產品配送基地。已創出“高龍”牌大米、“同興”牌面粉、“小康”牌系列烹調油、“百年”辣醬等12個國家綠色食品品牌和“襄水”鱖魚等四個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還有流傳很久的管壩牛肉和馬廠酥火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