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湯泉鎮金泉社區居委會[320111103001]
-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湯泉鎮九龍村委會[320111103200]
-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湯泉鎮高華村委會[320111103201]
-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湯泉鎮三泉村委會[320111103202]
-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湯泉鎮泉東村委會[320111103203]
-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湯泉鎮泉西村委會[320111103204]
-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湯泉鎮陳莊村委會[320111103205]
-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湯泉鎮瓦殿村委會[320111103206]
長途區號:025 | 郵政編碼:210000 | |
車牌號碼:蘇A | 行政代碼:320111(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浦口區 | 行政級別:鎮 |
湯泉鎮地處浦口區西北部。南依老山,與老山林場搭界,北臨滁河,與安徽省滁州市毗鄰 ,西連湯泉農場,西南與星甸鎮、東北與永寧鎮接壤;312國道、江星橋線穿境而過,全鎮總面積45平方公里,人口2.1萬人,素以溫泉、苗木著稱,有“十里溫泉帶、百畝九龍湖、千年古銀杏、萬只白鷺林、億株雪松田”等生態資源和秀美景觀。溫泉和惠濟古寺被列入“金陵新55景”之一。是江蘇省新型示范鎮、江蘇省花木之鄉、江蘇省環境優美鎮。
湯泉地勢南高北低,南部山嶺起伏,北部圩區平坦,中部為一帶狀崗地。氣候溫和 濕潤,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壤酸堿度適中,極宜發展苗木生產。雪松、蜀檜、龍柏、白 玉蘭、廣玉蘭等觀賞苗木和花卉覆蓋全鎮,成為聞名全國的“苗木之鄉”。山區盛產中藥材 ,共有97科307種,其中明黨參、柴胡、首烏暢銷全國。有鳥類百余種、獸類50多種。地熱 資源豐富,有“十里溫泉帶”之稱,溫泉泉眼分布呈東西向,總流量達4590噸/日,最高水 溫達47℃,含有3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此外還有石英石、石灰石、紅砂等礦藏,儲 量大,品位高,具有較高的開采價值。境內名勝古跡甚多, 舊有八景:龍洞觀云、鳳山積雪、千佛晚照、惠濟曉鐘、石壩飛濤、溫泉吐霧、尚書故宅、 寄老茅庵。另有梅花古埂、平湖秋月、西關交易、三步兩橋、九步十三坡、萬年臺、太平橋 、雞鳴井“八小景”。南朝劉宋時,宋武帝劉裕曾萬乘來游。明代,惠濟寺已成為“江北第 一游觀之所”。民初,合肥太史龔景張在湯泉購五柳泉,建龔氏莊園,首開利用溫泉開發旅 游業之先河,來湯泉旅游的人越來越多,由古而今絡繹不絕。旅游業越來越成為湯泉新的經 濟增長點;轁逻z址三株千年古銀杏以及新開發的銀泉莊園、天泉賓館和大吉溫泉度假村,已成為發展湯泉旅游業最具魅力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湯泉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湯泉先民已在楊山頭生產、生活、繁衍生息。據傳春 秋時期,吳國大夫伍子胥過昭關時,曾途經湯泉。南北朝時,《南史》有“宋主如尉氏觀溫 泉”的記載。南朝梁武帝長子昭明太子曾在湯泉院(惠濟寺前身)讀書,并沐浴溫泉,因此 留下“太子泉”和“太子松”的遺址、遺物。北宋建鎮,隸淮南路西路和州歷陽郡烏江縣。 元代立寨。明太祖朱元璋曾駕臨湯泉,改湯泉為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