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黑龍口鎮后街村委會[611002110200]
-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黑龍口鎮小商塬村委會[611002110201]
-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黑龍口鎮前街村委會[611002110202]
-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黑龍口鎮松溝村委會[611002110203]
-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黑龍口鎮秦嶺埔村委會[611002110204]
-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黑龍口鎮秦川村委會[611002110205]
-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黑龍口鎮秦峰村委會[611002110206]
-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黑龍口鎮羅灣村委會[611002110207]
-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黑龍口鎮胡村委會[611002110210]
-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黑龍口鎮里程村委會[611002110211]
-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黑龍口鎮梁坪村委會[611002110212]
-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黑龍口鎮東峽村委會[611002110214]
-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黑龍口鎮西峽村委會[611002110215]
-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黑龍口鎮鐵爐子村委會[611002110216]
-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黑龍口鎮中坪村委會[611002110218]
-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黑龍口鎮泉塬村委會[611002110220]
-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黑龍口鎮劉村委會[611002110222]
-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黑龍口鎮牛山村委會[611002110223]
-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黑龍口鎮青興村委會[611002110224]
長途區號:0914 | 郵政編碼:711400 | |
車牌號碼:陜H | 行政代碼:611002(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商州區 | 行政級別:鎮 |
黑龍口鎮地處秦嶺南麓東段山腳,流峪河與七盤河的交匯處,是商州西大門。距州城23公里,距省城西安102公里。丹江就發源于這個鎮中坪村的鳳凰山南麓。自春秋戰國以后,黑龍口一直是古長安通往河南、湖北及東南商於古道上的關口要隘。如今312國道貫通境內。
黑龍口曾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和商賈云集的集鎮。據《續修商州志》等史書記載,秦二世二年(前207年),漢高祖劉邦曾率領秦末農民義軍攻入武關,一路過關斬將直抵古 關(今牧護關),但因秦兵防守甚嚴,一時難以通過。于是劉邦聽取張良計謀,便從黑龍口兵分兩路,一路正面佯攻,另一路從右側越秦嶺經張家坪出峪,直取咸陽,迫使秦二世投降。清代商州籍詩人王時敘在詩中描寫“山口從來號黑龍,途通西北當此沖,分兵劉季人知否,酒賣街頭醉老翁”便是對此事的鉤沉。也有人在黑龍摩巖題寫“漢高祖分兵處”字樣,以曉后人,但因年深月久,字跡消失。漢唐元明清,也都有官兵和農民義軍途經黑龍口。民主革命時期,許權中、程子華、徐海東等率領的西北工農革命軍、紅25軍等都曾在此轉戰。
黑龍口原逢農歷三、六、九為集,改革開放后隔日逢單為集,是商洛市商州西北重要的集鎮之一。但從史料上看,黑龍口集市遠遠沒有西去5里地的秦嶺鋪集市早,秦嶺鋪集市從漢唐時期就已形成,而黑龍口集市興起于清朝,直到光緒25年(1899年),終于將秦嶺鋪集市所代替。
民國時期,黑龍口屬商縣第四區,下設14個保。解放后,黑龍口一直是區、鎮所在地。1958年9月建立大公社,黑龍口區改名上游公社,黑龍口鎮為一個管區。1962年改大公社為區,黑龍口區下轄9個公社,黑龍口原屬一個公社,1984年撤銷公社,黑龍口屬區上的鄉級鎮。1997年在撤區并鄉中,黑龍口鎮由原鐵爐子鄉、韓峪川鄉和黑龍口鎮二鄉一鎮合并而成。
現在的黑龍口鎮面積96平方公里,全鎮轄1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共5116戶,21000人。在全鎮人口中約有四分之一屬客家人。他們大多是清順治18年(1661年)以后到乾隆年間,由政府強行遷入或者因戰亂、災荒逃難而遷居來的廣東、安徽、江西等地的客家人。他們至今還保留著客家人的方言和風俗習慣。他們性情溫和,講究禮儀,團結友愛,待客熱情。他們說話聲音圓潤,婉轉如歌。以羅灣村為例,全村幾乎皆為羅姓,在村里他們相互說著廣東客家話,但遇到當地人,他們能說流利的商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