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1区2区3区4区,8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久久电影tv

[登錄] [免費注冊]
中國電商物流網
首頁 物流新聞 物流公司 物流設備 物流專線 物流展會 同城物流 同城快遞 同城搬家 同城配貨 快遞網點 郵編查詢 行政區劃
當前位置:行政區劃 > 湖北省 > 襄樊市 > 保康縣

更新時間:2021-02-20

保康縣介紹


行政區劃:兩峪鄉 過渡灣鎮 寺坪鎮 馬橋鎮 歇馬鎮 馬良鎮 店埡鎮 龍坪鎮 后坪鎮 黃堡鎮 城關鎮
長途區號:0710郵政編碼:441000
車牌號碼:鄂F行政代碼:420626
隸屬政區: 襄樊市行政級別:縣級市

   保康始建于1498年,迄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建縣前,春秋戰國時期屬楚,楚先民熊繹曾辟業于荊山保康;秦漢時期.,縣域南部屬臨沮縣轄,東北部為荊州南郡房陵縣轄; 三國魏置示(祁)鄉縣;西晉置沮陽縣;北魏置潼陽縣,西魏先后置大洪縣和重陽縣;北周改大洪縣為永清縣;唐朝相繼設受陽、 荊山、土門、歸義縣;宋開寶元年(公元968年)廢縣入房陵。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鑒于房縣轄境遼闊,難以施治,始析房縣東境宜陽、修文二里置保康縣,縣治潭頭坪(今城關鎮)。保康得名,據清同治丙寅年《保康縣志新纂》載:“邑歸屬房,宋雍熙三年置保康軍(軍,宋朝區劃名,與州府同級),邑名始此。”亦暗寓“保康人民安居康樂”之意。
  明清時期隸屬鄖陽府, 民國初期屬襄陽道尹公署,后又于1932年、1935年分別改屬第八、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8年10月,成立保康縣愛國民主政府,并另劃保康的百峰,興山的榛子樹嶺,南漳的重陽、馬良、店埡,宜昌的黃柏河等地成立南保興宜縣愛國民主政府。1949年4月, 南保興宜縣撤銷, 南漳的重陽、 馬良、店埡劃歸保康,保康隸屬襄陽地區專署。1983年8月,襄陽地區與襄樊市合并,建立市帶縣體制,保康屬襄樊市轄。
  保康地處鄂西北,位于襄樊市西南部。跨東經110°45’,一111°31’,北緯31°21’--32°06’,東臨南漳,北接谷城,西與房縣、神農架交界,南與遠安、宜昌、興山毗鄰。縣境南北長82.5公里,東西寬68.5公里, 總面積3225平方公里, 占全省總面積的1.7%。境內山巒重疊,溝壑縱橫,地勢起伏多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荊山水脈自西向東橫貫縣境中部, 自然將保康分成南北兩部:保南山勢平緩,河谷較寬;保北山勢高突,河谷較窄。全縣有大小山頭3100余個,大小山溝3300余條,平均海拔910米。
  境內最高點歐店關山,海拔2000米;最低點過渡灣楓橋,海拔194米。按海拔高度,全縣可分為5種類型: 500米以下的平畈占11.3%, 500—800米的半山占 34.3%,800—1200米的高山占35.3%,1200—1500米的高山占14.6%,1500米以上的大高山占4.5%。
  保康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冷夏熱,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因境內地貌復雜,高低懸殊,各地氣候差異較大,素有“高一丈,不一樣。陰陽坡,差得多”之說。低山河谷, 日照尚足, 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季節變化明顯; 高山地區多雨,溫度低,濕度大,降霜早,積雪期較長。年平均氣溫低山15℃,半高山12℃,高山7℃。
  極端最高氣溫42℃,極端最低氣溫16.5℃。年均降雨量934.6毫米,年均無霜期240天。自然災害主要有旱、澇、風、雹等,局部災害幾乎年年發生,但因地理關系,高山不收低山收,低山不收河谷收, 山區農業歷來是既無全收之年,亦無全災之年。
  保康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冷夏熱,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因境內地貌復雜,高低懸殊,各地氣候差異較大,素有“高一丈,不一樣。陰陽坡,差得多”之說。低山河谷, 日照尚足, 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季節變化明顯; 高山地區多雨,溫度低,濕度大,降霜早,積雪期較長。年平均氣溫低山15℃,半高山12℃,高山7℃。
  極端最高氣溫42℃,極端最低氣溫16.5℃。年均降雨量934.6毫米,年均無霜期240天。自然災害主要有旱、澇、風、雹等,局部災害幾乎年年發生,但因地理關系,高山不收低山收,低山不收河谷收, 山區農業歷來是既無全收之年,亦無全災之年。
  2002年末全縣總戶數79106戶,總人口292968人,其中男性154258人,女性137710人;城鎮人 43636人,農業人口 249332人。
  保康現轄城關、黃堡、后坪、龍坪、馬良、店埡、歇馬、馬橋、寺坪、過渡灣10個鎮和1個兩峪鄉,共265個行政村
  香菌,又名香菇。為優良食用菌,近代醫學研究發現含有抗癌物質。香菌生長于叢林枯死的栗、櫟、漆、楓等樹上,不耐高溫,子實體在立冬后至翌年春清明前生長,仲暮春采摘。
  木耳:生產歷史悠久。據清康熙三年(1664)《保康縣志》記載:“櫟木可結木耳,有赤、白、黑三種,白者為世所珍,而產不多。”兩峪芭桃園一碑文記載:“道光年間(1821——1850年),已有人工生產黑木耳。”1919年《湖北地理志》記載:“鄂西黑木耳產量占全省95%以上,亦居全國之冠,尤以保康、房縣為多。”
  核桃:又名胡桃,為上好的木本油料,也是營養豐富的果品。其果仁含有亞油酸甘油脂,對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人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核桃樹喜光,深根性,適宜濕潤、肥沃的土壤,保康600米以上的半高山、高山分布較廣。
  板栗:干鮮果之一。果實營養豐富,鮮醇甘美,與仔雞燉、炒為美味佳肴。板栗富含淀粉、脂肪、蛋白質、胡羅卜素和人類不可缺少的維生素抗壞血酸等。
  魔芋: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扁球形塊莖,有毒,須石灰水或鹵水漂煮后,方可食用。魔芋中含有用途很廣的植物多糖,含量高達40-50%,可有效地防止便秘,膽結石、結腸癌,對痔瘡、靜脈瘤有輔助療效。多食魔芋精粉,可調節體內胰島素的平衡,防止糖尿病。
  天麻: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全株無葉綠素,成熟后,有肉質肥厚的塊莖。內含香夾蘭醇、甘類、微量生物堿等物質,為名貴中藥。
  另外,保康還盛產白木耳、獼猴桃、油桐、柿子、銀杏、金銀花、金釵等土特產品,在縣城已形成土特產品購銷一條街,兩個專業市場,產品遠銷全國各大中城市,出口歐洲多個。
  【基本情況】
  2002年,保康版圖面積3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916公頃,比上年下降6%。其中水田3620公頃,旱地20286公頃。轄10鎮l鄉,有村居委會265個。年末有79106戶、291968人,其中男性154258人,女性137710人。非農業人口43636人,人口出生率6.7‰,死亡率7.6‰,自然增長率-1‰,計劃生育率98.4%。縣城區17541戶、54543人,其中非業人口34271人,流動人口約5000人。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13.2億元(現價,下同),比上年增長9.2%。其中第一產業4.6億元,比上年增長2.2%;第二產業4.8億元,比上年增長1%,第三產業3.6億元,比上年增長12.9%。
  全年實現農林牧副漁業總產值7.3億元,比上年增長1%。在種植業中,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6479公頃,比上年增長9.4%。糧食作物種植面積33098公頃,比上年下降11%,總產量105488噸,比上年下降16%。其中水稻、小麥、玉米產量分別為230271噸、20413噸、46036噸,分別比上年下降13%、4%、11%。芝麻、油菜、花生總產量分別為258噸、5299噸、700噸,分別比上年下降4%、7%、10%。土特產總產量分別為水果5470噸、比上年增長18%,茶葉1050噸、比上年增長10%,香菇631噸、比上年增長1.3%,木耳336噸,比上年增長0.5%。專業種植蔬菜1190公頃,總產量55647噸,分別比上年增長1%、4.3%。畜牧業總產值1.88億元,比上年增長21%,占農業總產值比重為26%。肉類總產量21870噸、禽蛋總產量1962噸,分別比上年增長0.3%、5.3%。在肉類總產量中:豬肉17499噸、牛肉650噸、羊肉519噸。年末存欄生豬21萬頭、牛41310頭、羊74000只,分別比上年增長0.1%、持平、增長2.3%。漁業產值201萬元,比上年增長1%。農業機械總動力8.2萬千瓦,與上年持平。農業耕作機械722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324臺,與上年持平。排灌機械1298臺,收獲機械4臺,運輸機械722臺。全縣農業機械凈值1.6億元,均為農戶所有。全縣機耕面積2500公頃。機械播種面積450公頃,機械收獲400公頃,全縣化肥施用量10360噸,比上年下降12.9%。縣財政支農資金94萬元,金融系統年末農業貸款余額7955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13%、69%。
  全縣年銷售收入500萬元及以上規模工業企業28家。2002年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5.3億元,利稅總額3581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36.63%。總資產貢獻率7.87%,資產負債率81%,流動資金周轉次數3.1次,成本費用利潤率1.1%,全員勞動生產率22837人/元,產品銷售率97%。主要產品產量:磷礦石202萬噸,比上年增長57.18%;磷肥41017噸,比上年增長13.61%;硫酸18002噸,比上年增長24.06%;皂素74噸,比上年增長45.1%。建筑企業29家,完成總產值7500萬元,比上年增長15.4%。
  全縣集市貿易市場27個,總面積3.5萬平方米。社會銷費品零售總額5.65億元,比上年增長7.8%。集市貿易成交額36272萬元,比上年增長4.1%。有自營出口企業8家,自營出口l2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5萬美元。
  全縣公路總里程2351公里,國道120公里,省道176公里,縣道474公里,鄉鎮村道2055公里。有汽車客運站4個,其中一級站1個,二級站3個。開通汽車客運線路12條、班次20個。營運線路總里程770公里。可直達全國2個省(市)、15個地(市)縣。有營運客車80輛、中巴車65輛、的士15輛。全社會公路運輸完成客運總量236萬人次;貨運量203.4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5.4%、4.8%。郵電系統有職工140人,完成業務總量2088萬元,比上年增長18.4%。郵政儲蓄年末余額1.1億元。城鄉電話用戶2.5萬戶,比上年增長25.6%。移動電話671O戶,比上年增長32.6%。電話普及率8.6倍/百人,移動電話普及率165部/萬人。
  全年地方財政收入10162萬元(首次突破億元大關)、支出11634.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9%、13.3%。國稅完成3115萬元,地方稅收完成1931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9%、6%。在稅收總額中,個人所得稅完成123萬元,比上年下降7.5%。年末銀行存款余額54199萬元、其中城鄉個人存款余額12811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1.6%、14.9%。銀行貸款余額49728萬元,比上年下降1.46%。全年保險費收入1944.萬元,理賠1197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9%、43.4%。
  全年全社會實際投資總額36938萬元(現價,下同),比上年增長21%。其中國有投資21418萬元、集體投資2030萬元、私有經濟和個體投資1129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1.9%、1.5%、5.9%。在國有投資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占6.9%、54.3%、38.8%。2002年投資項目主要用于橋梁、隧道、硬化路面等公路工程建設,一中遷建,清溪南路改造、移動基站等工程建設。
  全縣科研機構5所,科研人員26人。其中:從事科研項目的科技人員14人,在項目攻關的研究人員中,具有中、初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各12人、2人。全年投入科研經費8萬元,直接科研經費比上年增長6%。重點科研成果情況有:有機茶研制開發、紫薇和蠟梅資源調研保護與繁殖推廣這3項獲襄樊市科技進步獎。
  全縣高中2所,在校學生2469名,在任教師131人。當年升入高等院校455名,比上年增長1倍。初級中學19所,在校學生16569名,在任教師843名。小學170所,在校學生24243名,在任教師1313人。幼兒園74所,在園幼兒2038名。職業學校、中等專業學校1所,在校學生938名,在任教師63人。
  全縣有廣播站(電臺)12個,電視臺2座、差轉站12個,有線電視臺1個,每天播出電視節目27套。文化館(站)18個,28人。城鄉電影院16座,放映108場,觀眾10萬人。全社會圖書發行700萬冊,其中新華書店發行340萬冊。
  全縣有鄉鎮以上衛生機構63個,病床581張,專業技術人員855人。經醫療衛生部門批準持有醫療證照的鄉村醫生493人,鄉鎮以上醫療衛生機構年門診、急診31.02萬人次,傳染病發病率130/10萬。
  全縣人均消費支出2024元,農民和城鎮居民人均住宅面積分別為18.3平方米、15.2平方米。
  農村百戶擁有:彩電21臺,摩托車15輛,固定電話25部,移動電話2部,洗衣機11臺。城鎮百戶擁有:彩電99.3臺,摩托車26.4輛,自行車65.6部,洗衣機85.1臺,電扇146.6臺,空調7.3臺,冰箱55.5臺,熱水器28.2臺,電話86部,移動電話34.9部,影碟機35.1臺。
  
  【城關鎮】
  
  2002年,城關鎮有版圖面積245.1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83.9頃,轄24個村、3個社區居委會,全鎮年末總戶數6179戶,總人口21386人,人口出生率6.88‰,死亡率7.73‰,計劃生育率98.16%。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4900萬元,財政收入3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12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4.7%、6.9%、3.6%。
  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540萬元,比上年增長1.6%。糧食播種面積1662公頃,總產量739萬公斤,油料種植面積208.8公頃,總產21.7萬公斤,茶葉9.29萬公斤,年末生豬存欄13586頭,羊1631只,牛1167頭,早澇保收面積303.87公頃。
  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12360萬元,上交稅收640萬元。有工業企業(含民營企業)64家。個體工商3144戶,銷售額6550萬元。
  全鎮中小學14所,在校學生2748名,在任教師179人,小學入學率100%,初中鞏固率97.2%。全鎮有電視機4286臺。
  農業結構調整后,特色產業蔬菜面積333.33公頃,產量1750萬公斤,產值1750萬元;黃姜333.33公頃,產量500萬公斤,產值1000萬元;魔芋266.67公頃,產量600萬公斤,產值720萬元;柴胡100公頃,產量15萬公斤,產值300萬元。外出務工1800人,產值720萬元。
  
  【黃堡鎮】
  
  2002年,黃堡鎮有版圖面積293.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90公頃,轄29個村,全鎮年末總戶數6569戶,總人口24542人,人口出生率5.49‰,死亡率9.8l‰,計劃生育率98%,鎮直人口數906人。全鎮工農業總產值6902萬元,財政收入22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43元。分別比上年持平、-17%、-4%。
  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4243萬元,比上年減少3%,糧食播種面積3816.87公頃,總產量1059萬公斤,油料種植面積689.53公頃,總產70萬公斤,煙葉27萬公斤,茶葉18.2萬公斤,香菇12.7萬公斤,木耳5.4萬公斤,牛羊豬肉產量95萬公斤。年末生豬存欄13500頭,羊4642只,牛4096頭,早澇保收面積254.47公頃。
  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2207萬元,上交稅收56萬元。工業企業(民營企業)82家。個體工商戶245戶,銷售額15107萬元。
  全鎮中小學28所,在校學生3724名,在任教師221人,小學入學率100%,初中鞏固率97.3%。全鎮有電視機3830臺,安裝電話677部。
  農業結構調整后,特色產業面積1975.8公頃(茶葉941.4公頃,煙葉231.87公頃,魔芋323.87公頃,藥材478.67公頃),煙葉產量27.8萬公斤,產值206萬元,茶葉產量18.2萬公斤,產值364萬元,魔芋300萬公斤,產值150萬元。外出務工2713人,產值1423萬元。
  板倉河與后灣村合并后為后灣村,獐子溝村與廟埡村合并后為廟埡村,水竹園村與花櫟樹包村合并后為花櫟樹包村,李灣村與三官廟村合并后為三官廟村,朝陽觀村與耿家灣村合并后為耿家灣村,堰灣村與乍峪村合并后為乍峪村,黃家溝村與天鵝村合并后為天鵝村,馬鞍山村與觀音堂村合并后為觀音堂村,罐埡村與吳家嶺村合并后為吳家嶺村。
  原黑洼村改名為大竹園村,原金竹荒村改名為青龍灣村,原譚家荒村改名為三管石村。
  
  【后坪鎮】
  
  2002年,后坪鎮有版圖面積20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93.27公頃,轄13個村,全鎮年末總戶數2872戶,總人口10496人,人口出生率6.96‰,死亡率7.97‰,計劃生育率98.68%,鎮直人口數800人。全鎮工農業總產值3836萬元,財政收入1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692,分別比上年增12%、2%、10%。
  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136萬元,比上年增長2%,糧食播種面積1434.73公頃,總產量400萬公斤,油料種植面積190.33公頃,總產18萬公斤,煙葉35萬公斤,茶葉1.6萬公斤,香菇2萬公斤,木耳0.85萬公斤,牛羊豬肉產量53萬公斤,年末生豬存欄7760頭,羊3246只,牛1677頭,旱澇保收面積533.33公頃。
  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700萬元,上交稅收15萬元。工業企業(含民營企業)10家。個體工商戶450戶,銷售額900萬元。
  全鎮中小學11所,在校學生1504名,在任教師101人,小學入學率100%,初中鞏固率97.1%。全鎮有電視機1800臺,安裝電話500部。
  農業結構調整后,特色產業煙葉面積333.33公頃,產量120萬斤,產值420萬元。外出務工600人,產值400萬元。
  合并后的村名:車峰坪、前坪、后坪、洪家院、汪家溝、蠟燭山、興隆坡、詹家坡、三岔、堰塘沖、高碑、九池、分水嶺。
  
  【龍坪鎮】
  
  2002年,龍坪鎮有版圖面積20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73.27公頃,轄10個村,全鎮年末總戶數2866戶,總人口10310人,人口出生率7.5‰,死亡率9.9‰,計劃生育率95.2%,鎮直人口數479人。全鎮工農業總產值5900萬元,財政收入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32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4%、下降47%、增長6.31%。
  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3540萬元,比上年增長6.09%,糧食播種面積3222.2公頃,總產量461萬公斤,油料種植面積63.47公頃,總產量4.29萬公斤。煙葉81400公斤,香菇40200公斤,木耳58300公斤,牛羊豬肉總產量78.5萬公斤,年末生豬存欄7590頭,羊4516只,牛4669頭,旱澇保收面積1萬公頃。
  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1550萬元,上交稅收14.4萬元。有工業企業(含民營企業)5家。個體工商戶137戶,銷售額1200萬元。
  全鎮中小學6所,在校學生1587名,在任教師100人,小學入學率99.65%,初中鞏固率97%。全鎮擁有電視機400臺,安裝電話475部。
  農業結構調整后,特色產業蔬菜面積1866.67公頃,產量0.75億公斤,產值1500萬元,外出務工540人,產值308萬元。
  
  【馬橋鎮】
  
  2002年,馬橋鎮版圖面積47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701.33公頃,轄30個村、186個村民小組。年末總戶數7331戶、30039人。人口出生率6.78‰,死亡率2.37‰,計劃生育率100%。鎮直人口數417人。全鎮工農業總產值3.5億元,財政收入135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46元,分別比上年增16.7%、21%、8.1%。
  全年農業總產值1.2億元,比上年增長36%,糧食播種面積4238.93公頃,總產量1447.57萬公斤,油料面積343.6公頃,總產量28.39萬公斤,茶葉產量3.8萬公斤,香菇2.79萬公斤,木耳6352公斤,牛、羊、豬肉產量287.25萬公斤,年末生豬存欄28889頭,羊14136只,牛3562頭,旱澇保收面積365.53公頃。
  全鎮工業總產值2.3億元,上交稅收1071萬元。有工業企業(含民營企業)1324家。個體工商戶451戶,銷售額1130萬元。
  全鎮中小學24所,在校學生5132名,在任教師270人,小學入學率100%,初中鞏固率97.5%。全鎮有電視機6141臺,電話540部。
  農業結構調整后,全鎮柴胡面積1200公頃,產量270萬公斤,產值5400萬元;黃姜400公頃,產量900萬公斤,產值1800萬元;桑園面積200公頃,蠶繭37.5萬公斤,產值600萬元。外出務工人員1764人,勞務收入1117.6萬元。
  合并后村名:周灣村、張灣村、河南坪村、馬橋街村、中坪村、雞公嶺村、黃龍觀村、鰲頭山村、筆架村、橫溪村、兩河口村、桃坪河村、安家灣村、白竹頭村、高橋河村、峰山村、黃灣村、羅家山村、林川村、堰埡村、董家溝村、堯治河村、白果村、金斗村、古泉溝村、大三溝村、九里川村、唐二河村、老鴉池村、分路碑村。
  
  【馬良鎮】
  
  2002年,馬良鎮有版圖面積335.3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383.73公頃,轄39個村,鎮年末總戶數1O032戶,總人口34014人,人口出生率4.94‰,死亡率7.8‰,計劃生育率97.66%,鎮直人口數2345人。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2199.35萬元,財政收入40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46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66%、減少66萬元、增加95元。
  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8609.25萬元,比上年增長6.7%,糧食播種面積4277.6公頃,總產量1567.55萬公斤,油料種植面積977.6公頃,總產量155.94萬公斤,煙葉136.79萬公斤,茶葉89131公斤,香菇41790公斤,木耳12748公斤,牛羊豬肉產量263.97萬公斤,年末生豬存欄32242頭,羊7084頭,牛5484頭,旱澇保收面積364.4公頃。
  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3590.1萬元,上交稅收107萬元。有工業企業(含民營企業)7家。個體工商戶622戶,銷售額9654萬元。
  全鎮中小學38所,在校學生4729名,在任教師319人,小學入學率100%,初中鞏固率99%。全鎮有電視機6998臺,安裝電話1285部。
  農業結構調整后,特色產業煙葉面積800公頃,產量136.79萬公斤,產值547.16萬元,外出務工3009人,產值1274.86萬元。
  
  【歇馬鎮】
  
  2002年,歌馬鎮有版圖面積655.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43.2公頃,轄49個村,全鎮年末總戶數12800戶,總人口49126人,人口出生率6.1‰,死亡率7.5‰,計劃生育率99.67%,鎮直人口數3366人。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0395.7萬元,財政收入74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97元。分別比上年下降5.73%、下降4.7%、增長3.9%。
  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7422.73萬元,比上年減少8.2%,糧食播種面積6930.4公頃,總產量2240.12萬公斤,油料種植面積1115.67公頃,總產121.52萬公斤,煙葉238.45萬公斤,茶葉91880公斤,香菇147975公斤,木耳93635公斤,牛羊豬肉產量396.3萬公斤。年末生豬存欄49594頭,羊25282只,牛12814頭,旱澇保收面積1443.4公頃。
  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2973萬元,上交稅收138萬元。有工業企業(含民營企業)15家。有個體商戶1100戶,銷售額9375萬元。
  全鎮有中小學59所,在校學生6243名,在任教師414人,小學入學率100%,初中鞏固率97.3%。全鎮擁有電視機7926臺,安裝電話880部。
  農業結構調整后,特色產業面積346.67公頃,產量2760萬公斤,產值696萬元,外出務工人員5000人.產值2750萬元。
  
  【店埡鎮】
  
  2002年,店埡鎮有版圖面積138.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14公頃,轄17村,全鎮年末總戶數5402戶,總人口17198人,人口出生率6.06‰,死亡率8.01‰,計劃生育率99.06%,鎮直人口數918人。
  全鎮工農業總產值3402萬元,財政收入20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89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下降18%、增長4.2%。
  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006萬元,比上年增長3.8%,糧食播種面積2117.4公頃,總產量1001萬公斤,油料種植面積701.4公頃,總產量122萬公斤,煙葉92.3萬公斤,茶葉18萬公斤,香菇1.1萬公斤,木耳1500公斤,牛羊豬肉產量150萬公斤,年末生豬存欄1737l頭,羊1831只,牛2052頭,旱澇保收面積391.87公頃。
  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1396萬元,上交稅收72萬元。有工業企業(含民營企業)36家。個體工商戶110戶,銷售額758萬元。
  全鎮中小學17所,在校學生2039名,在任教師140人,小學入學率100%,初中鞏固率98.6%。全鎮有電視機3981臺,安裝電話968部。
  農業結構調整后,特色產業茶葉、桑園、煙葉等面積9134.73公頃,產量210.2萬公斤,產值977.7萬元,外出務工2000人,產值1039萬元。
  合并后的村名:楊樹埡、埡子口、格欄、貫坪、徐家堰、鍋廠、望糧山、欒家坡、公溪溝、白蠟、黃坪、老街、神農、天寶寨、大林、天星、觀淌。
  
  【寺坪鎮】
  
  2002年,寺坪鎮有版圖面積352.2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81公頃,轄26個行政村,全鎮年末總戶數7258戶,總人口28718人,人口出生率6.02‰,死亡率6.97‰,計劃生育率95.91%,鎮直人口數1752人。
  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2700萬元,全年財政收入184.1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43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1%、7%。
  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8721萬元,比上年增長9%,糧食播種面積2916.6公頃,總產量713.5萬公斤,油料種植面積356.73畝,總產量37.78萬公斤,茶葉25246公斤,香菇4517公斤,木耳6535公斤,牛羊豬肉產量174.52萬公斤,年末生豬存欄17926頭,羊5969只,牛2442頭,旱澇保收面積210.2公頃。
  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3979萬元,上繳稅收60萬元。有工業企業(含民營企業)12家。個體工商戶689戶,銷售額4479萬元。
  全鎮中小學35所,在校學生4517名,在任教師253人,小學入學率100%,初中鞏固率97.9%。全鎮有電視機4073臺,安裝電話1500部。
  農業結構調整后,特色產業黃姜種植面積達到919.8公頃,產量達1212.5萬公斤,產值達2910萬元,全鎮外出務工人員達3050人,年創產量933.75萬元。
  合并后的26個村分別為:崗子村、庹家坪、瓦房灘村、臺子包村、簡家坪村、寺坪村、蔣口村、道場坪村、大畈村、皮家坡村、李家灣村、茶樹坪村、大河洼村、臺口村、七里扁村、天子坪村、三尖山村、升石坪村、峽口村、龍鳳村、宦家坪村、樟木溝村、羅家灣村、蔣峪村、砂坪村、金堂村。
  
  【過渡灣鎮】
  
  2002年,過渡灣鎮有版圖面積160.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53.73公頃,轄13個村。全鎮年末總戶數3372戶,總人口11562人,人口出生率6‰,死亡率8‰,計劃生育率96%。鎮直人口數358人。全鎮工農業總產值49577萬元,財政收入1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06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12%、8.4%。
  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700萬元,比上年增加8%,糧食種植面積1219.87公頃,總產量446.06萬公斤,油料種植面積306公頃,總產30萬公斤,煙葉6000公斤,茶葉6萬公斤,香菇5萬公斤,木耳1萬公斤,牛羊豬肉產量111.4萬公斤,年末生豬存欄9293頭、羊2896只、牛l392頭,早澇保收面積155.47公頃。
  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2257萬元,上交稅收37萬元。有工業企業(含民營企業)29家。個體工商戶180戶,銷售額250萬元。
  全鎮中小學12所,在校學生1950名,在任教師122人,小學入學率100%,初中鞏固率97.1%。全鎮擁有電視機2273臺,安裝電話720部。
  農業結構調整后,特色產業黃姜面積499.13公頃,產量380萬公斤,產值988萬元,外出務工3300人,產值1200萬元。
  
  【兩峪鄉】
  
  2002年,兩峪鄉有版圖面積164.7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47公頃,轄11個村,全鎮年末總戶散3O11戶,總人口1O430人,人口出生率5.63‰,死亡率11.26‰,計劃生育率100%,鎮直人口數583人。全鎮工農業總產值4206.6萬元,財政收入24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06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0.7%、下降13.2%、下降9.6%。
  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417.24萬元,比上年減少15.14%,糧食播種面積1482.73公頃,總產量467.27萬公斤,油料種植面積217.93公頃,總產量17萬公斤,煙葉74.28萬公斤,茶葉22580公斤,香菇91150公斤,木耳44526.5公斤,牛羊豬肉產量88.24萬公斤,年末生豬存欄6554頭,羊4790只,牛2549頭,旱澇保收面積86.67公頃。
  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1358萬元,上交稅收56萬元。有工業企業(含民營企業)12家。個體工商戶248戶,銷售額101萬元。
  全鎮中小學15所,在校學生1581名,在任教師110人,小學入學率100%,初中鞏固率98.2%。全鎮有電視機1757臺,安裝電話589部。
  農業結構調整后,特色產業煙葉面積666.67公頃,產量125萬公斤,800萬元。外出務工873人,產值698.4萬元。(李柏寧)
全國城市行政區劃查詢
Copyright © 2012-2025 sd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電商物流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营口市| 怀仁县| 乌兰县| 山东省| 田东县| 商丘市| 云霄县| 溧水县| 全南县| 兰州市| 衡水市| 醴陵市| 宣恩县| 巧家县| 涪陵区| 兴城市| 稷山县| 行唐县| 聂荣县| 鸡东县| 惠东县| 舟山市| 冕宁县| 牟定县| 张家口市| 增城市| 临城县| 巩义市| 雅江县| 长宁县| 若尔盖县| 灵台县| 武威市| 民丰县| 麦盖提县| 兴宁市| 雷山县| 东阳市| 施秉县| 西吉县| 行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