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都龍鎮 古林箐鄉 坡腳鎮 夾寒箐鎮 八寨鎮 仁和鎮 小壩子鎮 篾廠鄉 南撈鄉 金廠鎮 木廠鎮 大栗樹鄉 馬白鎮 |
長途區號:0876 | 郵政編碼:663700 | |
車牌號碼:云H | 行政代碼:532625 | |
隸屬政區: 文山 | 行政級別:縣 |
馬關縣位于云南省東南部,南鄰越南。馬關縣總面積2755平方千米。總人口35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馬白鎮,郵編:663700。代碼:532625。區號:0876。拼音:Maguan xian。
馬關縣地處云南省東南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南部,介于北緯22°42′—23°15′,東經103°52′—104°39′之間。東與麻栗坡縣相連,南與越南接壤,西南與紅河州的河口、屏邊兩縣毗鄰,北與文山縣交界,東與西疇縣隔盤龍河相望。縣境東西最大橫距79公里,南北最大縱距61公里,最小縱距24.7公里。
縣城馬白距省會昆明442公里,距州府所在地文山72公里,距中越邊境線約20公里;距昆河鐵路和等級公路102公里,距“衡昆”高速公路106公里,距麻栗坡縣天保口岸130公里。國境線長138公里,與越南的老街、河江兩省的箐門、新馬街、黃樹皮、猛康四縣接壤,目前已有公路與越南實現對接。
地形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最高海拔2579米,最低海拔123米。由于海拔高差懸殊,氣候類型跨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和北亞熱帶。低壩河谷炎熱,中山淺丘溫暖,高山溫涼,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熱,干雨季分明等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16.9℃,總積溫4900℃一8250℃之間,年平均降雨量1345毫米,相對濕度84%;年日照時數為1804小時,全年無霜期達300天以上。
全縣國土面積2676平方公里,其中:中山和峽谷型地占土地總面積的87.7%,盆地和寬谷型地占土地總面積的12.3%。2002年,有耕地面積44.36萬畝(土地詳查為102.5萬畝),其中:田10.2萬畝(土地詳查為16.3萬畝),地34.2萬畝(土地詳查為80.2萬畝)。農民人均耕地面積1.39畝(土地詳查為2.92畝)。全縣土壤類型有磚紅壤、赤紅壤、紅壤、黃壤、黃棕壤、棕壤、暗棕壤、石灰(巖)土、水稻土共9類27個土種。低山河谷區大多是磚紅壤、赤紅壤,中山丘陵區多為紅壤、黃壤,中山和高山區多為棕壤、黃棕壤、暗棕壤。土壤瘦、薄、酸、粘現象突出,缺磷少鉀,土地質量差,產出率低。
行政區劃
馬關縣轄個鎮、個鄉:馬白鎮、八寨鎮、仁和鎮、木廠鎮、夾寒箐鎮、小壩子鎮、都龍鎮、金廠鎮、坡腳鎮、南撈鄉、大栗樹鄉、篾廠鄉、古林箐鄉;健康農場。
2000年,馬關縣轄8個鎮、7個鄉:馬白鎮、八寨鎮、仁和鎮、木廠鎮、夾寒箐鎮、小壩子鎮、都龍鎮、金廠鎮、山車鄉、南撈鄉、坡腳鄉、大栗樹鄉、浪橋鄉、蔑廠鄉、古林箐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50002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馬白鎮 60859 八寨鎮 25816 仁和鎮 31759 木廠鎮 25059 夾寒箐鎮 36635 小壩子鎮 14151 都龍鎮 32400 金廠鎮 8440 南撈鄉 12927 山車鄉 11378 坡腳鄉 12162 大栗樹鄉 31288 浪橋鄉 15812 篾廠鄉 17377 古林箐鄉 13939。
2003年,馬關縣行政區劃:
馬白鎮 轄:板子街社區、興隆街社區、塘子邊社區、海子邊社區、馬鞍山村、花枝格村、雨波村、文華村、沙尾沖村、下寨村、馬灑村、方山村、腰棚新寨村、馬尾沖村。
八寨鎮 轄:八寨村、蘆差塘村、母子沖村、馬主村、老廠村、務路者村、喜主村、那古博村、茅草寨村。
仁和鎮 轄:仁和村、小古木村、巖腳村、阿峨村、大嘎機村、膩坡村、沙壩村、白果村、老嶺壩村、老格木村、格灑村、木臘村、三村村。
木廠鎮 轄:木廠村、楊茂松村、底麻村、堡堡寨村、大壩村、湖廣寨村、老王寨村、付家寨村、馬西村、博事村、水尾村。
夾寒箐鎮 轄:夾寒箐村、水碓房村、通寺村、布都老寨村、壩甲村、光坎村、新堡寨村、尖山村、達布斯村、牛馬榔村、么龍村。
小壩子鎮 轄:小壩子村、半坡村、金竹棚村、田灣村。
都龍鎮 轄:都龍村、大寨村、壩堡村、東瓜林村、茅坪村、辣子寨村、金竹山村、堡良街村。
金廠鎮 轄:金廠村、中寨村、老寨村。
南撈鄉 轄:南撈村、那往村、漫銃村、小麻栗坡村、塘房村。
山車鄉 轄:山車村、鹽塘村、下壩村、馬額村、魚塘村、興隆村。
坡腳鄉 轄:坡腳村、嘎迪村、牛場壩村、馬房村、馬夾沖村、小馬固村。
大栗樹鄉 轄:大栗樹村、河外村、烏木村、和平村、板橋村、倮灑村、大馬固村、大倮者村、臘科村、大膩科村、膩科街村、那衣龍村。
浪橋鄉 轄:浪橋村、老馬店村、夾馬石村、竹篷新寨村、灣子寨村、陽文山村、八圍樹村。
篾廠鄉 轄:篾廠村、巖頭村、大吉廠村、靛坡村、桂皮山村、大新寨村、老門寨村、大丫口村。
古林箐鄉 轄:古林箐村、卡上村、團結村、博甲村、普園村、新發寨村、攀枝花村。
2006年,撤銷山車鄉,其行政區域并入坡腳鄉,并將坡腳鄉改設為坡腳鎮,鎮政府駐原坡腳鄉政府駐地;撤銷浪橋鄉,其行政區域并入八寨鎮,鎮政府駐地不變。
歷史沿革
馬關歷史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古人類在此生息。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馬關屬益州爿羊爿郡進桑縣。東漢時改屬進乘縣。三國蜀漢建興三年 (公元225年) 三月,屬興古郡進乘縣。西晉永嘉四年(310年),屬寧州梁水郡新豐縣。北周時,屬西爨(白蠻)地。隋代屬昆州。唐初馬關屬南寧州都督府郎州地。南詔時屬通海都督僚子部。宋代大理國前期, 屬通海都督矣部,后期屬最寧鎮矣尼迦部。
元初在云南實行軍事統治。至元八年(1271年),屬南路總管府阿僰萬戶舍資千戶。 至元十三年屬臨安路矣尼迦部。
明代先屬八寨長官司,直隸云南布政使司,后屬臨安府阿迷州教化三部長官司。從宋皇佑初年至清初,馬關為龍氏土司領地達600余年。
清康熙六年(1667年)“改土歸流”后,馬關屬開化府。雍正六年( 1728年)九月,設“馬白關”。雍正八年設馬白同知專理對外事務。嘉慶二十五年( 1820年)設安平廳,改馬白同知為安平撫彝同知。安平廳署設于開化 (今文山) 與知府衙門同城。安平廳轄永平、逢春、東安3里。光緒十一年(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后,中國喪失了對越南的宗主國地位,越南變成了法國殖民地。光緒十三年,中法兩國互派官員至中越邊境勘定邊界,都龍等地回歸中國, 取名歸仁里,為安平廳管轄。光緒三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安平廳衙門由開化移至馬白。宣統三年(1911年), 安平廳在辛亥革命和昆明“重九”起義影響下,于九月十五日(11月5日)響應國民革命豎旗反正。
民國2年(1913年)改廳為縣,先屬蒙自道管轄, 后屬云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因其與貴州安平縣同名,故改為馬關縣。民國37年11月,建立人民民主政權。隸屬云南文山專區。1958年4月建立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后,屬云南省文山州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