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慈利縣景龍橋鄉景龍橋村委會[430821204201]
- 湖南省慈利縣景龍橋鄉八步橋村委會[430821204202]
- 湖南省慈利縣景龍橋鄉桐子巷村委會[430821204203]
- 湖南省慈利縣景龍橋鄉大清村委會[430821204204]
- 湖南省慈利縣景龍橋鄉聯合村委會[430821204205]
- 湖南省慈利縣景龍橋鄉楊家埡村委會[430821204206]
- 湖南省慈利縣景龍橋鄉二溪村委會[430821204207]
- 湖南省慈利縣景龍橋鄉新豐村委會[430821204208]
- 湖南省慈利縣景龍橋鄉清泉村委會[430821204209]
- 湖南省慈利縣景龍橋鄉景泉村委會[430821204210]
- 湖南省慈利縣景龍橋鄉太坪村委會[430821204211]
- 湖南省慈利縣景龍橋鄉大溪村委會[430821204212]
長途區號:0744 | 郵政編碼:427000 | |
車牌號碼:湘G | 行政代碼:430821(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慈利縣 | 行政級別:鄉 |
景龍橋鄉位于慈利縣城東南端,東接二坊坪,南臨黃石水庫,西抵龍潭河,北連朝陽,東北面與零溪接壤,距縣城27公里。全鄉面積88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13800畝,山地面積10萬畝;轄12個行政村,145個村民小組,2962戶,總人口10600人。進入該鄉的東大門——雷雨埡,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與日軍曾在此展開激戰。景龍橋鄉民風淳樸,多種民間藝術形式保存良好,“板板燈”節目深受外界民眾歡迎,2001年被評為“民間藝術之鄉”。
景龍橋鄉資源短缺,財力匱乏,但土壤肥沃,光照充足,農業生產條件較為優越,所產稻米和茶油的品質優良,曾有“糧倉油海”之稱。鄉黨委、政府立足鄉情,倡導與扶持農業種植結構調整。2002年—2003年間,全鄉調改種植面積共3240余畝,占總耕地面積的1/3強,調改項目基本形成規模化經營。開發宜果荒山近3800余畝,黃姜種植面積達到1100余畝,天麻5000平方米,其它藥材種植達到1000余畝,正擬建藥材加工廠,力爭在三年內將該鄉建為湘西北最大的藥材集散地。特種苗木栽培216畝,優質水果栽培2000畝,苧麻1000畝。2002年全鄉實現農業生產總值2454萬元,實現財政收入115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620元,較2001年增長4%。近年,勞務經濟又成為該鄉經濟增長的一大亮點。鄉黨委政府在務工信息、辦證、組織輸出、為務工人員維權等方面,給群眾提供了最優質的服務。目前全鄉常年在外務工人數已達到2531人,占全鄉勞動力總數的47.6%,年勞務收入達到了500多萬元。
景龍橋鄉黨委、政府在財力十分困乏的情況下,近二年來的時間共投資232.5萬元,進行了大幅度的集鎮建設。相繼完成了集鎮街道的水泥路面硬化、移動電話的機站建設、人畜飲水工程的改造、有線電視的擴容、衛生院整體搬遷、政府院落綠化的工程建設;開展村級道路的改造升級,接通了大清村至龍潭河鎮連通7個村共15華里的村級公路;進行了程控電話擴容,全鄉程控電話數達到1318部。目前,中小學教學樓工程建設及集貿市場工程建設已在啟動。景龍橋鄉已成為交通便利、通訊發達、集鎮容 貌有很大提升的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