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覃塘區三里鎮三里社區居委會[450804102001]
- 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覃塘區三里鎮龍田村委會[450804102201]
- 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覃塘區三里鎮九岸村委會[450804102202]
- 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覃塘區三里鎮雙鳳村委會[450804102203]
- 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覃塘區三里鎮大零村委會[450804102204]
- 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覃塘區三里鎮大周村委會[450804102205]
- 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覃塘區三里鎮隆興村委會[450804102206]
- 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覃塘區三里鎮水仙村委會[450804102207]
- 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覃塘區三里鎮吉塘村委會[450804102208]
- 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覃塘區三里鎮石社村委會[450804102209]
- 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覃塘區三里鎮甘道村委會[450804102210]
長途區號:0775 | 郵政編碼:537000 | |
車牌號碼:桂R | 行政代碼:450804(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覃塘區 | 行政級別:鎮 |
三里鎮位于貴港市西部,東接西江農場及石卡鎮,南鄰五里鎮,西靠三等嶺、與橫縣鎮交界,北連覃塘和黃練鎮。鎮政府所在地距市中心32公里,在覃塘區政府以南10公里處。全鎮現轄10個村委,1個居委,有70個自然屯,27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6萬人。
全鎮總面積133平方公里,有耕地5.5萬畝,其中水田9萬畝,早地2.5萬畝,林地面積5.89萬畝。圩鎮規劃建設四大新區,占地2 80公頃。境內有中小型水庫6座,常年有效庫容1112萬立方米,可滿足生產和生活用水需要。大型人畜引飲工程,源自甘道水庫,受益沿線4個村和三里圩鎮。供電和通信設施完備,走在全市先進行列。交通環境得天獨厚,呼和浩特至北海209二級國道,南北縱貫全境,與三里圩鎮擦肩而過,南下20公里為廣(州)南(寧)高速公路,北上10公里與昆明至福州324國道和自治區干線南梧二級公路交匯。此外,黎湛鐵路傍境而過。
農業主產優質稻、原料蔗外,培植果蔗、鄂蓮4號優質蓮藕、蠶桑、淮山、甜竹筍、無公害蔬菜、蘑菇、林果等日個大生產基地(帶);畜牧水產養殖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其中見長于龍寶豬的大批引進和養牛、養鴨、養魚等規模性發展。全鎮有造紙、建材、食品、加工、服裝、金屬制品等企業256個。2003年引資1325萬元,新上項目5個。由于龍頭企業的帶動和輻射,現有1.2萬農村富余勞力進城經商或入廠務工, 占農村全部勞力的比重達到24.5%,形成了農林牧漁全面發展,一、二、三產業齊頭并進的良性格局。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20068萬元,財政收入44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36元。
該鎮有初中2所,中心校1所,完小11所,教學樓房23幢,1995年已先后通過自治區和國家“兩基”驗收。近年來,2所初中均獲市、區常規管理優秀學校,素質教育目標管理一等獎,教學工作突出貢獻獎;中心校為貴港市首批示范學校、百佳學校有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所,l996年被自治區許為示范學校和全國成人教育先進單位。
三里鎮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歷史上涌現了覃增文、楊烈、團燕甫等志士仁人,為黨和革命事業建立了卓著功勛。1936年11月7日,中共廣西省代表大會在三里羅村召開。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建國后成立三里鄉,以后行政區劃幾經調整,1984年11月,三里撤社建鎮至今。1996年6月貴港升格為地級市后,三里鎮錄屬覃塘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