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利辛縣舊城鎮舊城居委會[341623104001]
- 安徽省利辛縣舊城鎮董莊居委會[341623104002]
- 安徽省利辛縣舊城鎮王集居委會[341623104003]
- 安徽省利辛縣舊城鎮戴園居委會[341623104004]
- 安徽省利辛縣舊城鎮陸暗樓村委會[341623104200]
- 安徽省利辛縣舊城鎮王寨村委會[341623104201]
- 安徽省利辛縣舊城鎮陸郢村委會[341623104202]
- 安徽省利辛縣舊城鎮陸樓村委會[341623104203]
- 安徽省利辛縣舊城鎮韓莊村委會[341623104204]
- 安徽省利辛縣舊城鎮兩橋村委會[341623104205]
- 安徽省利辛縣舊城鎮胡橋村委會[341623104206]
- 安徽省利辛縣舊城鎮康橋村委會[341623104207]
- 安徽省利辛縣舊城鎮盛皇村委會[341623104208]
- 安徽省利辛縣舊城鎮施橋村委會[341623104209]
- 安徽省利辛縣舊城鎮盛河口村委會[341623104210]
- 安徽省利辛縣舊城鎮盛老家村委會[341623104211]
- 安徽省利辛縣舊城鎮王老家村委會[341623104212]
- 安徽省利辛縣舊城鎮馬橋村委會[341623104213]
- 安徽省利辛縣舊城鎮老王集村委會[341623104214]
- 安徽省利辛縣舊城鎮黃老家村委會[341623104215]
長途區號:0558 | 郵政編碼:236000 | |
車牌號碼:皖S | 行政代碼:341623(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利辛縣 | 行政級別:鎮 |
舊城鎮,位于利辛縣東北部,東臨蒙城,北接渦陽,地處三縣交界,是一座古城遺址。鎮域面積68平方公里,轄20個村委會,139個自然村,247個村民組。總戶數 12529戶,共51131人。
鎮人民政府駐地舊城集,以舊有古城遺址為名。舊城,古城邑。據《安徽省利辛縣地名錄》載:“宋初,越王錢俶 孫錢 鏐朝覲見宋太祖,歸國途中,聞朝內有變,不敢回國,太祖即以此地封其為百里王,都此,不久即歿。”后人稱之為舊城。原為蒙城縣所轄,清末同治三年(1863年)劃歸渦陽縣轄。民國初期設聯保,1929年設舊城鄉。解放后,1949年仍設鄉,轄6個行政村。1952年設縣轄舊城區,轄12個鄉。1956年春撤銷舊城區,并入江集區,舊城鄉更名鄭東鄉。1958年劃屬紀倫寨公社,1959年成立舊城公社,1964年劃屬利辛縣。1969年與盛黃公社合并設縣轄舊城公社。1975年并入江集區,舊城仍設公社。1983年改稱舊城鄉,1992年與盛黃鄉合并,改稱舊城鎮至今。
據《利辛縣志》載:舊城古城邑,明《壽州志》:“舊城,蒙城縣西北七十里”。民國《蒙城縣志》:漢置梁國蒙縣。”位于今利辛縣東北18公里,芡河東岸。城址東西1.25公里,南北1.5公里。城址地表可采集到灰陶四分式卷云瓦當、繩紋簡瓦、幾何形空心磚,側表模印菱形,方格紋磚等漢代遺物。城址外曾發現規模較大的漢磚石墓、墓葬石門,雕刻有朱雀圖案及鋪首街環。
千年古鎮舊城地處平原,地勢平坦,海拔30.2米。土質為砂礓黑土,耕作層淺,較為瘠薄。境內芡河、白洋、北鳳、金溝等溝河縱橫交錯,農田林網、機井、水塘星羅棋布,農業基礎設施較為完備。傳統特色產品有辣蘿卜、小藥酒、小磨麻油、紅芋、小雜糧。主要糧油作物有優質小麥、玉米、黃豆、芝麻等。主要經濟作有物優質棉花、大蔥、瓜類、中藥材等已形成規模種植。以優質黃牛、生豬、山羊、禽類為主的養殖業已成為市場經濟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產業。
本鎮集鎮規劃編制1993年經縣人民政府批準實施。鎮址所在地舊城集面積有0.8平方公里擴建到2.5平方公里。規劃的13條街道路面硬化,工作、生活、貿易等基礎服務設施完備,是市級“文明集鎮”。
鎮二、三產業以民營經濟為主。主要行業有糧、油和食品加工業、農產品營銷運輸業、客運業、飲食、文化服務業、建筑、建材、磚窯等服務加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