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臨河店鄉 勒馬鄉 路河鄉 毛固堆鄉 婁店鄉 包公廟鄉 塢墻鄉 馮橋鄉 閆集鄉 高辛鎮 李口鎮 郭村鎮 宋集鎮 |
長途區號:0370 | 郵政編碼:476000 | |
車牌號碼:豫N | 行政代碼:411403 | |
隸屬政區: 商丘 | 行政級別:市轄區 |
睢陽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區南端。行政代碼:411403。區號:0370。拼音:Suiyang Qu,郵編:476000。面積913平方千米,總人口77萬。區人民政府駐神火南路,
睢陽區地名由來:由于睢陽地處睢水(古睢水)之北,以中國傳統方位論,即“山北為陰,水北為陽”,因此而得名。睢陽區北臨梁園區;南與安徽省亳州市和河南周口市接壤;西與寧陵縣相鄰,東與虞城縣毗鄰;北與山東省相望。是商丘市的中心城區,也是一個古城區。
睢陽區是商丘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商丘市重點開發和建設的中心城區,將建設成為商丘市的行政、文化、信息、商業和商務中心。
睢陽區是豫東區域具發展優勢的地區,連接華東與華北、沿海與內陸的重要通道,地處交通要津,鐵路縱橫交錯,公路四通發達。隴海鐵路橫跨市區,京九鐵路斜掠市區。105國道、連霍高速橫跨東西和濟廣高速縱貫南北,市區鄉村均有公路相連,形成全面的交通鐵路公路網。
睢陽區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是華夏文明發源地之一。商丘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也是先商的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行政區劃
睢陽區轄4個街道(古城街道、東方街道、文化街道和新城街道);4個鎮(李口鎮、宋集鎮、郭村鎮和高辛鎮);10個鄉(古宋鄉、勒馬鄉、馮橋鄉、路河鄉、塢墻鄉、閻集鄉、婁店鄉、臨河店鄉、毛堌堆鄉和包公廟鄉)。
歷史沿革
早在四千年前,帝嚳高辛氏之子閼伯,又名契,就封在商丘,任唐堯之火正,其后又任舜之司徒。據《左傳》記載:“昔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后帝不臧,遷閼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辰星又名商星、火星、宋星、心星和熒惑,為二十八宿之一。
據《史記、殷本紀》記載:“殷契,母曰簡狄,有 氏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長而佐禹有功……封于商,賜姓子氏。”所以《詩經·商頌》云:“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契就是商的始祖。至今我國北方還有吃紅雞蛋的風俗,就是源于子閼伯。
商甲骨文的意思是子姓生活在岡上就是“商”。上古時,商丘一帶地勢并不象現在這么平坦,有一座座土丘。人們為了防止洪水猛獸的侵襲,多生活在丘上。所以,商部落所居住的高地,就被稱為“商丘”。更確切地說,商丘古城西南三華里處的閼伯臺就是商部落始祖閼伯的居住地。閼伯任火正時,曾在臺上觀星紀時,掌握四時變化,指導農牧業生產。古時的“丘”字有兩個含義:一是居住地,一個指墳墓。閼伯不僅在臺上居住觀星紀時,而且死后又葬在這里。所以,后人稱此臺為“商丘”。唐代《括地志》云:“宋州宋城縣古閼伯之墟,即商丘也。”閼伯臺就是商丘。三千年前,閼伯臺坐落在宋國睢陽城內。當時睢陽城的地面距今地面約13米,也就是說,三千年前閼伯臺要比現在高13米。為什么閼伯臺被埋掉13米,這是黃河流經商丘700余年,多次決口泛濫的結果。
“商人”這一名詞也是源于商丘。閼伯死后,他的孫子相土繼承他的事業任火正。相土首先發明了馬車,開始馴馬;他的六世孫王 又發明了牛車,開始馴牛。這便是《管子·輕重戊》中“立皂牢,服馬牛,以為民利”的記載。“皂”,是喂馬牛用的槽;“牢”,是養馬牛的圈。也就是說,他們這時已開始馴服馬牛供人使役,大力發展農業和畜牧業。由于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商部落很快就強大起來了。他們生產的東西有了過剩,于是王 就用牛車拉著貨物,趕著牛羊,到外部落去搞交易,外部落的人便稱他們為“商人”。“商人”這一名詞便源于這里,一直沿襲至今。
王 最后一次經商,是到黃河以北的有易氏。有易氏的首領綿臣見財起意,夜里殺害了王 。王 的弟弟王桓日夜兼程逃回商丘。王 的兒子上甲微聞訊后非常悲憤,又借助河伯的力量,興兵討伐有易氏。將有易氏滅掉,奪回被搶去的牛羊貨物,殺了綿臣,為父王 報了仇。
王 的父親冥,在治水方面曾立過大功,被譽為大禹式的治水英雄。最后為治水而死,同樣受到其殷商后人的崇敬和隆重祭祀。
商人勤勞勇敢,具有開拓精神,早在3400年前,他們已拓荒了中美洲。在美洲尤卡坦半島多年發現先商時的玉圭,玉圭上面所刻的祭文中有他們祖先契、簡狄、相土、王 等人的名字,印第安人便是閼伯之后。“印第安人”應為“殷地安人”,其原意是,從殷商故里來的人,都能夠平平安安,幸福美滿。
閼伯的十三世孫商湯時,商部落更加強大。十一戰而滅夏,建立商朝,都南亳。湯滅夏前,曾都北亳,即今商丘城北35里蒙墻寺一帶。滅夏后遷都南亳,即今商丘古城東南塢墻北。在南亳又傳了五世到仲丁,因地勢低洼,常遭水災,于是仲丁遷 ,又名囂,即今鄭州。仲丁弟河 甲遷相,今河南內黃東南。商湯六世孫祖乙遷邢,今河南溫縣東。八世孫南庚遷奄,今山東曲阜。九世孫盤庚又遷回商丘。十三世孫武乙由商丘遷往黃河以北安陽小屯。
從閼伯封商丘至武乙遷往小屯,約900余年,在商丘立國時間長達800余年。先商不僅對中華民族的文明,而且對世界文明都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不僅是商丘人的驕傲,而且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古代東方“商”民族由此興起,商人、商品、商文化在此起源。千百年來,商丘歷為名都大邑,是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商代元君成湯在此建商國都,周封微子建宋國都;秦行郡縣,置睢陽縣,西漢梁孝王建梁國都;隋、唐五代稱宋城;宋太祖趙匡胤曾任歸德節度使,發跡宋地,國號稱宋。宋真宗詔升為應天府,旋建為南京,為國之陪都。公元1127年,金國南侵,康王趙構在此即位,開南宋之基。金朝始改為府,領一州八縣。明代嘉靖升州為府以至清代。清沿明制,仍為歸德府,屬河南省。
民國2年(1913)裁歸德府,所屬各縣劃歸豫東道。1914年改豫東道為開封道。1932年為第二行政督察區,直到1948年。
1948年11月全區解放后為豫皖蘇第一行政區,1949年3月改為河南省商丘專區,轄睢縣、民權、寧陵、柘城、商丘、虞城、夏邑等7個縣及商丘市。1950年5月商丘縣城關區改建為商丘市,原商丘市改為朱集市。1951年7月設立谷熟辦事處(縣級),同年8月朱集、商丘二市合并為商丘市,市治朱集。1952年1月,永城縣(現在的永城市)由皖北專區劃歸商丘專區,同年8月撤谷熟辦事處正式建谷熟縣。1953年1月,裁淮陽專區,其所屬淮陽、鹿邑、太康、沈丘、項城、鄲城等6縣劃歸本區。1958年12月,商丘專區并入開封專區,1961年12月恢復商丘專區,1965年6月,淮陽、鹿邑、太康、沈丘、項城、鄲城等6縣劃歸周口專區。1968年改為商丘地區。1977年10月蘭考縣由開封地區劃歸本區,1980年8月蘭考重歸開封地區。
1997年6月1日國務院批復(國函[1997]46號):撤銷商丘地區和縣級商丘市、商丘縣,)設立商丘市(地級市)同時,設立商丘(地級市)市轄區:睢陽區、梁園區。雎陽區轄原商丘縣的城關、郭村、李口、宋集4個鎮和城北、路河、王墳、勒馬、閻集、婁店、馮橋、高辛、塢墻、臨馬店、毛錮堆、包公廟12個鄉。梁園區轄原縣級商丘市的八八、向陽、東風3個街道和袁莊、周莊、黑劉莊4個鄉,原商丘縣的雙八、張閣、謝集3個鎮和李莊、王樓、劉口、觀堂、平臺、周集、水池鋪、孫福集8個鄉。
截至2008年12月31日,睢陽區轄4個街道、4個鎮、10個鄉:古城街道、東方街道、文化街道、新城街道;李口鎮、宋集鎮、郭村鎮、高辛鎮;古宋鄉、勒馬鄉、馮橋鄉、路河鄉、塢墻鄉、閻集鄉、婁店鄉、臨河店鄉、毛堌堆鄉、包公廟鄉。
旅游資源
睢陽區古跡勝景燦若星辰。歸德古城具有4000多年的歷史,外圓內方、三位一體的名代古城垣是全國保存最為完整的四大古城之一,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1990被國務院列為對外開放的城市,1996被國務院授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境內有4000多年前的古觀星臺——閼伯臺,北宋四大書院之一的應天書院,君、宋氏始祖微子之墓,孔子講學的文雅臺,明末才子侯方域的壯悔堂,顏真卿“八關齋報德記”碑亭,紀念唐太守許遠與明將張巡死守睢陽的張巡祠,以及淮海戰役會議會址等等。南湖公園千畝湖面碧波蕩漾,湖水清澈見底,湖湖邊綠樹成、綠草茵茵、鮮花點綴,小品雕塑別具一格,空氣清新怡人,是閑遐游樂的好去處。
交通運輸
睢陽區地理交通優勢得天獨厚,基礎日臻完善。毗鄰貫通我國南北的大動脈京九鐵路和歐亞大陸橋隴海鐵路及連云港至霍爾斯的310國道。北京至珠海的105國道縱貫南北。境內10余條公路干線輻射四面八方。程控電話及移動通信網覆蓋全區,郵電、通訊方便快捷,隨時可與世界各地聯系。賓館、餐飲、娛樂設施日趨完善,接待能力大大提高。
經濟發展
農業
睢陽區氣候適宜,土地肥沃,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盛產小麥、玉米、棉花、花生、油菜、大豆、煙葉、瓜菜等,是國家商品糧、優質棉基地和黃淮海平原農業開發區。是全國生豬、山綿羊、西門塔爾牛基地,是建設中的紅富士蘋果基地,原商丘縣,在秸稈養牛方面,被農業部命名為全國推廣示范縣和十佳縣;在林業生產方面被林業部評為全國平原綠化百佳縣,是聞名全國的“泡桐之鄉”。
工業
睢陽區工業初具規模,結構日趨合理。全區已形成了以釀造、輕紡、食品、印刷建材、機電、化工為主導的工業體系,名優特新產品眾多,林河酒,榮樂、藍牌、“33”啤酒,“大有豐”醬菜,蘆筍罐頭和柳編工藝品等一大批產品多次榮獲省、部國優及國際金、銀獎,暢銷國內外。林河、藍牌、五洋、化工、紡織等一批企業集團實力雄厚,技術裝備先進,產品競爭及市場占有能力均處于優勢地位,發展前景廣闊。 睢陽區城市和農村小城鎮建設發展迅速。全區重點鄉鎮小城鎮建設已高標準完成,古城開發及開發區新城建設正同步進行。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29平方公里,其中10平方公里起步區區位優勢明顯,路橋墩工程全面完成 ,供、排水工程,通訊網絡同時建設完成。賓館、商場、銀行、學校、醫院、娛樂及各種生活服務設施等正在建設。一批三資企業已正常生產運行。 改革開放以來,睢陽區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兩大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正日益成為備受海內外客商關注的投資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