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紅林彝族苗族鄉 大關鎮 甘棠鄉 仁和彝族苗族鄉 雨朵鎮 鐵古苗族彝族鄉 洪水鄉 金碧鎮 素樸鎮 定新彝族苗族鄉 羊場鄉 永燊彝族苗族鄉 花溪鄉 協和彝組苗族鄉 錦星鄉 綠化白族彝族鄉 中建苗族彝族鄉 新仁苗族鄉 重新鎮 沙井苗族彝族仡佬族鄉 中坪鎮 五里布依族苗族鄉 谷里鎮 金坡苗族彝族滿族鄉 林泉鎮 鐘山布依族彝族鄉 城關鎮 |
長途區號:0857 | 郵政編碼:551500 | 面積:2554平方公里 |
車牌號碼:貴F | 行政代碼:522423 | 人口:82萬人 |
隸屬政區: 畢節 | 行政級別:縣 政府地址:城關鎮 |
黔西縣位于貴州省中西部?偯娣e2554.1平方千米。2003年末總人口83.17萬人。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有彝族、苗族、仡佬族、布依族、白族?h人民政府駐城關鎮,郵編:551500。代碼:522423。區號:0857。拼音:Qianxi Xian。
中國杜鵑花都—黔西位于貴州省中部偏西北、烏江中游鴨池河北岸。2007年末劃除金坡、仁和兩個鄉鎮及紅林鄉石筍村、巖腳村委托貴州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管理后,縣域面積為2380.5平方公里,轄26個鄉鎮360個行政村,10個社區居委會,16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82.91萬人,居住著漢、彝、苗、布依、仡佬等18個民族。
黔西,是畢節地區東大門。貴畢高等級公路橫貫全境,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h城距省會貴陽117公里,距行署所在地畢節115公里。
自然地理
黔西,是國家綠色農業建設示范單位。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氣溫13.8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050毫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盛產烤煙、油菜、水稻、中藥材等作物,適于大牲畜及家禽養殖。是發展果蔬、中藥材種植、農產品加工的理想之地。
黔西,素有“一枝花”美譽。旅游資源豐富,極具開發價值。境內有罕見的國家級森林公園——百里杜鵑花區;有屬舊石器時代并享有“北有周口店,南有觀音洞”美譽的沙井觀音洞;有吸引王陽明親臨并寫下《象祠記》的九龍山象祠;有湖面達80余平方千米的支嘎阿魯湖;有風光秀麗的東風湖;有貴州境內三大淡水湖群之一的柯家海子群;有烏江源百里畫廊精品旅游點……
黔西,是西部大開發西電東送工程拉開序幕的地方,能源優勢明顯。全縣煤炭資源遠景儲量達70億噸以上,水資源徑流年總量77億立方米。近年來,境內建成了東風水電站、洪家渡水電站、索風營水電站和黔西火電廠等大中型電站,引進山東兗礦集團、河南永煤集團等20多個省市的企業來黔西投資創業,建設了青龍煤礦、黔金煤礦等一批大中型企業。
社會發展
黔西,是時任貴州省委書記胡錦濤同志于1988年倡導建立的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8縣市之一,被列為民建中央重點幫扶縣。近年來,黔西縣緊緊圍繞試驗區主題,扎實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進程,在煤電產業、城鎮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較快發展,實現了財政增長、企業增效、農民增收、就業增加、后勁增強的目標,尤其是在發展民辦教育、壯大農村勞務經濟等方面不斷創新思路,取得了較大突破。
“十一五”期間,黔西干部群眾正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農業穩縣、工業強縣、城建帶縣、旅游活縣”戰略目標,以更扎實的作風和更高昂的激情,為建設黔西美好家園而努力奮斗。
旅游資源
有國家級風景旅游名勝——百里杜鵑森林公園花區;▍^距縣城30公里,位于縣城北部紅林、金坡、仁和等鄉鎮境內,綿延23公里,總面積35平方公里,杜鵑花品種達19種之多。花開時節,繁花簇錦,爭奇斗艷,漫山遍野,蔚為壯觀,吸引了成千上萬游客。我縣旅游資源除百里杜鵑外,還有東風湖、六廣河峽谷、洪家渡庫區、柯家海子淡水湖泊群、九龍山象祠、沙井觀音洞、水西公園、李世杰尚書坊等自然山水、民族風情和人文景觀,共同構筑了我縣旅游基地開發建設的基礎,將成為我縣今后經濟發展的后續支柱之一。
行政區劃
黔西縣轄9個鎮、4個鄉、15個民族鄉:城關鎮、金碧鎮、雨朵鎮、大關鎮、谷里鎮、素樸鎮、中坪鎮、重新鎮、林泉鎮、五里布依族苗族鄉、沙井苗族彝族仡佬族鄉、羊場鄉、綠化白族彝族鄉、新仁苗族鄉、鐘山布依族彝族鄉、鐵古苗族彝族鄉、協和彝族苗族鄉、太來彝族苗族鄉、甘棠鄉、永燊彝族苗族鄉、花溪彝族苗族鄉、中建苗族彝族鄉、定新彝族苗族鄉、洪水鄉、金坡苗族彝族滿族鄉、仁和彝族苗族鄉、紅林彝族苗族鄉、錦星鄉。
歷史沿革
據沙井鄉“觀音洞”出土文物考證,黔西縣是祖國人類發祥地之一,屬長江以南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代表,早在五六十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黔西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夏、商時為梁州南徼外“荒裔”。商末周初屬鬼方聯盟的盧夷國。春秋、戰國時,先后為蜀國和鱉國地。秦嬴政二十七年入版圖,屬夜郎縣。漢元光五年屬鄨縣。齊、梁之際,昆明夷閩支盧鹿部占據鄨縣等地,實行部族統治。唐初,盧鹿部遙附。貞觀中期,鴨池河、六歸河沿岸入琰川縣。武后萬歲通天二年,基本以今縣境置龔州。北宋沿置;实v至嘉祐年間,盧鹿部建立“羅氏鬼國”,州名消逝。元初,置亦溪不薛總管府和宣慰司。大德七年廢亦溪不薛府、司。洪武十五年,筑水西城(今縣城);次年,置“龍九驛”中的谷里、水西、奢香(西溪)三驛站。崇禎三年屬水西宣慰司,水西城為設治地,分置則窩,以著則溪。
清康熙四年置黔西府,轄則窩、以著、雄所三則溪。二十二年廢府置州,因在黔之西部,故名。乾隆元年,上撥四川敘永廳巖上、巖下地入黔西州,全州劃9個里、51甲、113寨。1913年置黔西縣?h下行政區劃為區、鄉鎮、保、甲。1941年6月前,全縣分9個區,有4887平方公里面積,7月,上劃北部4個區2400.53平方公里面積入新置的金沙縣。余下境域劃為24鄉、4鎮,共218保2667甲;后又撤并23鄉、3鎮,直至解放。
1949年11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黔西。12月3日,中國共產黨黔西縣委員會和黔西縣人民政府正式宣布成立。是月,全縣劃5個區。1950年劃10個區、231個村,1953年劃12個區、131個鄉鎮。1958年9月,各鄉鎮并改為81個人民公社。是年12月下旬, 將各區并為5個大公社;1959年2月下旬,以區建公社,鄉鎮改稱管理區。1961年,上級劃大方縣的青岡公社入黔西縣,次年恢復各區,管理區改為公社,全縣為11個區,1個區級鎮,90個公社,754個生產大隊、3874個生產隊。1984年夏,改革政社合一體制,恢復各鄉、鎮、村組建置。1991年建并撤后,全縣分為19鄉、9鎮、741個行政村,33個居委會。
2000年,黔西縣轄9個鎮、19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697075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城關鎮 97411 金碧鎮 32793 雨朵鎮 20981 大關鎮 30877 谷里鎮 23787 素樸鎮 30650 中坪鎮 24371 重新鎮 28221 林泉鎮 32355 五里鄉 23033 沙井鄉 31309 羊場鄉 16748 綠化鄉 18810 新仁鄉 18569 鐘山鄉 21533 鐵石鄉 16193 協和鄉 23540 太來鄉 20781 甘棠鄉 31083 永巢鄉 19460 中建鄉 8723 花溪鄉 12590 定新鄉 15943 洪水鄉 19356 金坡鄉 13050 仁和鄉 18075 紅林鄉 20338 錦星鄉 26495。
2001年機構改革把741個行政村調整為382個行政村。
2003年,黔西縣轄9個鎮、19個鄉(其中15個民族鄉),382個村委會、33個居委會。年末總人口83.17萬人,其中少數民族20.19萬人;非農業人口5.87萬人。
歷史名人
李世杰(1716—1794),字漢山,號云巖,康熙五十五年出生在黔西隱者壩一書香門第,從小好學,博覽群書,熟讀治政治軍之道,德才兼備,乾隆年間,官至兵部尚書。
易才學(1930—2005),上甘嶺戰斗英雄易才學。黨的忠誠戰士、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子、祖國安全和世界和平衛士、中國人民自愿軍特等功臣二等英雄易才學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05年3月6日不幸逝世,享年7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