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省大荔縣張家鄉張家村委會[610523206200]
- 陜西省大荔縣張家鄉沙洼村委會[610523206201]
- 陜西省大荔縣張家鄉新興村委會[610523206202]
- 陜西省大荔縣張家鄉朱家村委會[610523206203]
- 陜西省大荔縣張家鄉李家村委會[610523206204]
- 陜西省大荔縣張家鄉芟稼莊村委會[610523206205]
- 陜西省大荔縣張家鄉老莊村委會[610523206206]
- 陜西省大荔縣張家鄉馬家洼村委會[610523206207]
- 陜西省大荔縣張家鄉十里灘村委會[610523206208]
- 陜西省大荔縣張家鄉朝陽村委會[610523206209]
長途區號:0913 | 郵政編碼:714000 | |
車牌號碼:陜E | 行政代碼:610523(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大荔縣 | 行政級別:鄉 |
張家鄉地處大荔縣西南30公里處,距渭南市城區25公里,西與臨渭區孝義鎮相接, 南與華縣下為廟鄉為鄰,地處三縣交接之處,總人口18188人,土地面積為62.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5097畝,轄10個行政村,24個自然村,62個村民小組。
張家鄉雖然地處沙苑,但境內交通十分方便,東張公路和張孝路,至東向西,橫穿張家鄉5個行政村,張下路至南向北,貫穿于兩個行政村, 東張路和張下路接通了大華公路和108國道,兩條主要公路干線。村村通油路,電信設施齊全,電話通暢。境內電力充足,建有變電站,滿足企業、農業及生活用電需求。
自然資源:該鄉地處沙苑西部,土壤質地北沙南壚。北部是高低起伏,形態齊異的沙丘地帶,天然的、人工的紅棗林覆蓋沙苑,張家大水棗譽滿省內外。南部屬渭河灘區,土壤服沃,屬黃土耕層,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黃花菜、棉花、花生、西瓜、豆類。林果產品:紅棗、酥梨、桃、杏、李等。畜牧家禽有:牛、羊、豬、雞、兔等。渭河自西向東通過張家鄉,光、水、熱資源豐實,年平均氣溫13.4°,光照2385小時,無霜212天,年降雨量515毫米,農業灌溉是“河水、井水”雙保險。
農業經濟:改革開放以來,張家鄉經濟迅速發展,特別是近三年來,鄉黨委、政府圍繞“穩糧、抓棗、興牧、優果、壯特、強工”的經濟發展思路,帶領全鄉干部群眾,調整產業結構,發揮優勢,積極開發主導產業,以紅棗、花生、蘆筍、黃花苛為龍頭的種植業和以牛、羊、豬為主的養殖業正在穩步發展。紅棗、蘆筍、黃花菜已成為三大拳頭產品,以蜜棗、花生、黃花菜加工為主的農付產品加工業正在逐步形成并壯大,拉動了全鄉經濟的發展。
全鄉紅棗產量達到250萬公斤,蘆筍產量達到30萬公斤,黃花菜產量25萬公斤。近年來,鄉黨委、政府面向市場,大力號召群眾栽植冬棗5000畝,產量達到10000公斤。特別是我鄉的酥梨及穆家杏,響譽省內外,全鄉酥梨面積2000畝,產量5萬公斤,穆家杏面積1000畝,產量15萬斤,酥梨及穆家杏,品質好,口感好,上市早,深受客商的睛睞。
張家鄉民間藝術豐富多彩,其中硬筆書法,曾在渭濱書法聯展中獲獎,張家的芯子、朱家的獅毛龍燈等民間社火,在全縣享有盛名。人達公司的旅游專線,跑馬場,休閑山莊等為人們休閑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