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渦陽縣丹城鎮丹城居委會[341621116001]
- 安徽省渦陽縣丹城鎮常莊村委會[341621116200]
- 安徽省渦陽縣丹城鎮白果村委會[341621116201]
- 安徽省渦陽縣丹城鎮相老家村委會[341621116202]
- 安徽省渦陽縣丹城鎮相樓村委會[341621116203]
- 安徽省渦陽縣丹城鎮徐樓村委會[341621116204]
- 安徽省渦陽縣丹城鎮紅旗村委會[341621116205]
- 安徽省渦陽縣丹城鎮謝廟村委會[341621116206]
- 安徽省渦陽縣丹城鎮齊西村委會[341621116207]
- 安徽省渦陽縣丹城鎮董閣村委會[341621116208]
- 安徽省渦陽縣丹城鎮齊東村委會[341621116209]
- 安徽省渦陽縣丹城鎮重興村委會[341621116210]
- 安徽省渦陽縣丹城鎮重南村委會[341621116211]
- 安徽省渦陽縣丹城鎮嶺孜村委會[341621116212]
- 安徽省渦陽縣丹城鎮陳老家村委會[341621116213]
- 安徽省渦陽縣丹城鎮王閣村委會[341621116214]
長途區號:0558 | 郵政編碼:236000 | |
車牌號碼:皖S | 行政代碼:341621(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渦陽縣 | 行政級別:鎮 |
丹城鎮地處北緯33.45℃,東經11.20℃位于黃淮海平原北端,安徽省西北邊境,距渦陽縣城北30公里,東臨石弓鎮,南接馬店集鎮,西靠新興鎮北與河南省永城市及木省船溪縣接壤,素有雞鳴間兩省、犬吠聽三縣之說。轄37個村經會、2個居委會、111個自然莊、197個村民小組、12800戶,總人口5860O 人,總面積105平方公里,可耕地124000畝,98年被省評為農業百強鎮。
丹城鎮地勢平坦、四季分明、土壤肥沃,境內有一小山——齊山,一條包河自西北向東南穿越實填,宋代包拯陳州敕糧時曾疏浚此河,用以還做濟民。民感其德,故稱包河,本鎮大、中、小溝密布,自然水資源豐富;渦陽至永城的渦永油路貫穿南北,永城至青時的永青鐵路從丹城東部穿越,通向鄰邦鄉鎮的公路四通八達,交通極為方便。
丹城是革命老區,是原新四軍四師的主要活動地,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八年,彭雪楓師長在豫、皖、蘇開辟抗日革命根據地先后建立了丹城抗日民主政府和丹城區人民政府。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撤消丹城鄉,設立丹城鎮;現在的丹城雖原貌已改,但名勝古跡頗多,境內有“包河、新四溝、關撤、龜膠、泥袋府、將渡難、花山子與釣魚臺,九高十八詮等,包河公園占地二十畝,布局合理,喬灌結合,級落有效,花草相映,小橋風亭,水天一色,是與渦陽老子廟遙相呼應的游覽勝地。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丹城鎮黨委、政府以鄧小平理論、江澤民“三個代表”為指南,精誠團結、奮力拼搏、與時俱進,丹城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業生產逐步實現了作物種植區域化,栽培技術科學化,農田林網化,耕作機械化,生產服務系列化。
名特優產品
丹城鎮以調整產業結構,實現農業產業化為目標,大力發展“兩高一優”產品。注重創新,大力發展“名”“特”“稀”“新”“優”高產品,做到你無我有,你有我優,你優我廉,在示范的努礎上,逐漸擴大規模,提高檔次,藥材、水果、煙葉、粉絲、水產等已形成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