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夾皮溝鎮 蘇密溝鄉 公吉鄉 樺樹林子鄉 金沙鄉 橫道河子鄉 樺郊鄉 常山鎮 八道河子鎮 紅石砬子鎮 二道甸子鎮 勝利街道 新華街道 |
長途區號:0432 | 郵政編碼:132000 | |
車牌號碼:吉B | 行政代碼:220282 | |
隸屬政區: 吉林市 | 行政級別:縣級市 |
樺甸市文化廣場角度鳥瞰圖樺甸市隸屬于吉林省吉林市的縣級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偏東南、松花江上游,幅員面積6250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3.45%,是吉林省幅員面積較大的市(縣)之一。樺甸市東界敦化,南臨靖宇、撫松、輝南,西接磐石,北與永吉、蛟河毗連。絕對地理位置為東經126°16′-127°45′,北緯42°34′-43°29′。
樺甸地處長白山區向松遼平原過渡的前緣,地勢起伏,東南、西北高,中間低,是典型的半山區。境內南樓山最高,海拔1404米,錯草溝屯地勢最低,海拔僅249米,高低相差達1155米。全市總的地貌結構特征為“八分山林,一分田,一分草地、村屯、道路和水面”。
樺甸屬于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3.7℃,10.0℃以上活動積溫年平均2731℃;年平均日照為2379小時,日照率為54%;年平均降水為748.1毫米,且多集中于7至8月份;初霜多在9月20日前后出現,終霜在5月15日后結束,無霜期平均為125天左右,適合各種早中熟農作物的生長發育。
樺甸市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已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西距磐石67公里,北距吉林市110公里,距省會長春市240公里。到2004年末,已建成公路90條,通車里程1106.8公里,煙(筒山)白(山鎮)鐵路樺甸段92.5公里,有14個站、所。正在修建的長春―長白山國家一級公路穿境而過。
【行政區劃】
樺甸市共轄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5個街道、11個鄉鎮、179個行政村、1112個自然屯、113個居民委、1079個村民小組。全樺甸市地圖市總戶數13.08萬戶,人口44.4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0.6萬人,城區人口14.6萬人。全市人口以漢族為主,其他19個少數民族人口數為1.99萬人,占總人口數的4.5%。2001年3月被吉林市政府確定為建設中等城市試點,賦予部分地級管理權限。
經濟開發區位于市區西北部,規劃面積6.29平方公里,轄7個行政村。
5鎮:紅石砬子鎮、夾皮溝鎮、二道甸子鎮、八道河子鎮、常山鎮。
6鄉:橫道河子鄉、樺樹林子鄉、金沙鄉、蘇密溝鄉、公吉鄉、樺郊鄉。
5個街道辦事處:勝利街道、啟新街道、明樺街道、新華街道、永吉街道。
【歷史沿革】
樺甸是古肅慎部族的故土,其后裔女真等部族相繼生息繁衍于此。
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年),粟末首領大祚榮受唐冊封為左驍衛大將軍、忽汗州都督、渤海郡王,后人專稱其為渤海,“渤海國”名稱由此而來。其子孫因襲唐朝典制,傳至十一世大仁秀、十二世大彝尊(835年)在轄境內完成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余縣的建置,成為遼東盛國。輝發河故道南岸的蘇密甸子(粟末的音轉)系沖積盆地,平坦開闊,近山傍水,“為水陸之要沖”,境東有綿亙四十余里的張廣才嶺為屏障,渤海國在此設長嶺府治,領瑕、河二州,建有具備府治規模的蘇密古城(即那丹佛勒城),是當時營州道上的重鎮。樺甸即渤海王朝長嶺府屬地。蘇密古城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正在申報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8年1月29日)御批設縣,定名樺甸,為吉林府所轄。設治后,歷經清代、中華民國、東北淪陷及國民黨占領時期,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行政區劃變動繁復,1988年5月25日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改革開放以來,全市經濟與社會發展迅速,現已成為吉林省東部山區的經濟強縣(市)之一。
1945年10月,成立樺甸縣民主政府,劃歸吉合區行政委員會吉林地區管轄。樺甸縣駐樺甸鎮。12月,成立吉林省政府。樺甸縣劃歸吉林省永吉地區管轄。將樺甸縣大蒲柴河村劃歸敦化縣管轄。改村為區,調整后,樺甸縣轄7個區:城關區、八道河子區、橫道河子區、公吉區、紅石砬子區、樺樹林子區、金沙區。
1946年5月,被國民黨軍隊占領。民主政府撤出樺甸鎮,轉移至松花江以東地區,僅轄紅石砬子區、樺樹林子區(半個區)、橫道河子區。1946年7月,歸吉林省吉南專區管轄(專署駐磐石)。國民黨于縣城設縣政府,轄1個鎮、4個半鄉。即:復興鎮、八道河子鄉、橫道河子鄉、公吉鄉、金沙鄉、樺樹林子鄉(半個鄉)。
1947年5月,樺甸縣獲得解放。東北民主聯軍收復樺甸全境,成立樺甸縣政府,下轄8個區:一區城關、二區公吉、三區紅石砬子、四區樺樹林子、五區橫道子、六區橫道河子、七區八道河子、八區金沙。
1948年6月22日,改為吉林省直轄縣。劃紅石砬子東部成立夾皮溝區,劃橫道河子區之常山、興隆一帶成立常山區,劃公吉區之蘇密溝、法特溝一帶成立煤窯區。加原有8個區,共計11個區。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樺甸縣政府更名為樺甸縣人民政府,劃出橫道河子區歸蛟河縣。劃出城關區之榆樹林及永吉區一帶成立城郊區。全縣仍轄11個區,并重新按序數命名。
1955年,樺甸縣人民政府更名為樺甸縣人民委員會。
1956年,成立3個鎮,即:樺甸、集廠子、夾皮溝,劃分為30個鄉。
1957年,仍保留3個鎮,樺甸鎮、集廠子鎮、夾皮溝鎮。將3個鄉調整為15個鄉。
1958年10月23日,將吉林省直轄的樺甸縣改為吉林市轄縣。成立12個公社:鋼鐵(即樺甸鎮)、夾皮溝鎮、八道河子、橫道河子、常山、金沙、樺樹林子、二道甸子、紅石砬子、大勃吉、蘇密溝、榆木橋子,實行政社合一,下轄138個管理區。
1959年,將夾皮溝西部之會全棧、興隆一帶劃出,成立白山鎮,將二道甸子公社并入樺樹林子公社,調整為3個鎮、9個公社。
1960年,從樺甸鎮分出14個大隊成立城郊公社。調整后,樺甸縣轄3個鎮,10個公社。
1961年,將榆木橋子公社并人八道河子公社。將原二道甸子公社轄區由樺樹林子公社劃出。成立二道甸子公社。調整后,樺甸縣仍為3個鎮、10個公社。
1962年.將原榆木橋子公社轄區,重新由八道河子公社劃出,成立榆木橋子公社;由城郊公社分出3個大隊成立北臺子公社,由大勃吉公社分出55個屯成立二道河子公社。調整后,共計13個公社。
1964年,由夾皮溝分出6個大隊成立老金廠公社。1965年,將二道甸子公社改設二道甸子鎮,同時成立木其河公社。
1966年1月lO日,設立永吉專區,將樺甸縣劃歸永吉專區管轄。
1968年,撤銷樺甸縣人民委員會,成立樺甸縣革命委員會,各公社管委會及黨委也統一改稱革命委員會。
1969年2月23日,撤銷永吉專區,樺甸縣改為吉林市轄縣。將二道甸子鎮與木其河公社合并。稱二道甸子公社。調整后,樺甸縣轄3個鎮、14個公社。
1980年,撤銷樺甸縣革命委員會,成立樺甸縣人民政府,鎮革命委員會改稱鎮人民政府,公社改稱管理委員會。樺甸縣轄3個鎮、14個公社,計196個生產大隊,1112個生產小隊。
1981年,將二道甸子公社重新劃分為二道甸子鎮及木其河公社。全縣轄4個鎮、14個公社。
1983年.樺甸縣轄樺甸、夾皮溝、白山鎮、二道甸子4個鎮。下轄16個街道辦事處、18個居民委員會。改14個公社為14個鄉。每個鄉下轄一個街道辦事處,計163個村民委員會。
1984年,將八道河子、常山、榆木橋子、紅石砬子四個鄉改設為鎮。全縣計8個鎮、lO個鄉。共轄17個街道辦事處,72個居民委,181個村民委員會。
1988年8月26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準,撤銷樺甸鎮。設立啟新、新華、明樺、勝利、永吉五個街道辦事處。
1988年9月15日,吉林省人民政府下發吉政函[1988]175號文件通知:民政部1988年8月30日“民[1988]行批18號”文件批復,經國務院批準,同意撤銷樺甸縣,設立樺甸市(縣級),以原樺甸縣的行政區域為樺甸市的行政區域。樺甸市設立后,由吉林省直轄,暫由吉林市代管。
1992年11月21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準,撤銷樺甸市老金廠鄉,設立老金廠鎮。
1995年12月,樺甸市轄5個街道辦事處、8個鎮、8個鄉;114個居民委員會、179個村民委員會。
2000年,樺甸市轄5個街道、8個鎮、8個鄉。
2002年12月,樺甸市轄5個街道辦事處、8個鎮、8個鄉。
2003年底,樺甸市轄5個街道、8個鎮、8個鄉,1個經濟開發區(副縣級建制):永吉街道、勝利街道、啟新街道、明樺街道、新華街道、紅石砬子鎮、白山鎮、夾皮溝鎮、二道甸子鎮、八道河子鎮、榆木橋子鎮、老金廠鎮、常山鎮、公吉鄉、樺郊鄉、金沙鄉、樺樹林子鄉、樺南鄉、蘇密溝鄉、北臺子鄉、 橫道河子鄉。
2005年,行政區劃調整后,全市轄5個街道、5個鎮、6個鄉,1個經濟開發區。
【經濟實力】
2005年全市生產總值實現93.2億元,增長21%。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3.4億元,增長44.8%,增幅創歷史新高。市屬規模工業產值實現10.5億元,利潤實現1.65億元,分別增長26.2%和2.3倍。民營經濟實繳稅金1.7億元,從業人員達到4.6萬人。農業總產值實現30億元,增長7.8%。糧食總產量達到40.3萬噸。兌現糧食直補資金2259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2億元,增長18.4%。進入2005年度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100強和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50強行列,分別居第93位和第21位。
【城市建設】
樺甸市城區位于輝發河畔,市區地勢平坦,周圍群山環繞,交通方便,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幾年來,按照建設中等城市的要求,樹立經營城市理念,大手筆規劃、大力度籌資、大氣魄建設,實現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大突破。截止目前,建成區面積15平方公里。已完成居民小區的規劃建設和布局合理、特點鮮明的專業市場規劃及建設。城區共有樓房926棟,總面積321萬平方米,其中:住宅527棟,面積202.6萬平方米,公共建筑372棟,面積104.8萬平方米,工業建筑27棟,面積13.6萬平方米。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積達到12.6平方米。現有自來水廠2個,日供水能力3萬立方米, 年供水672萬立方米。城市集中供熱面積已達到250萬平方米,全市市區道路長度達42公里,道路總面積92萬平方米,共有路燈3450盞。排水管線長32公里,污水年排放量580萬立方米。城市公共綠地面積78公頃,綠化覆蓋面積340公頃。市區建成的較大商業網點及市場有:百姓超市、龍興超市、溫州超市、金橋商廈、金都國際商廈、金都國貿商廈、現代家私商廈 、紅石鑫匯商廈、百貨一商店、綜合市場、果菜批發市場、地產菜市場、南市場、關東金世界、金城路專業市場、仿歐商業街、步行商業街等,全市現有較具規模的商場、各類集貿市場、專業市場47處,總建筑面積303169平方米。其中城區18處,建筑面積175514平方米,鄉鎮市場23處,建筑面積97758平方米,超級市場6個,建筑面積2987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