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東林居委會[310116101001]
- 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羅星居委會[310116101002]
- 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新匯居委會[310116101006]
- 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廣福居委會[310116101008]
- 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西林居委會[310116101009]
- 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南圩居委會[310116101010]
- 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臨源居委會[310116101011]
- 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臨東居委會[310116101013]
- 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北圩居委會[310116101015]
- 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鐘樓居委會[310116101016]
- 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鳳翔居委會[310116101017]
- 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金龍居委會[310116101018]
- 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浦銀居委會[310116101021]
- 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民主村村委會[310116101203]
- 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大茫村村委會[310116101204]
- 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待涇村村委會[310116101205]
- 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秀州村村委會[310116101206]
- 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新涇村村委會[310116101207]
- 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萬聯村村委會[310116101209]
- 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長浜村村委會[310116101217]
- 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五龍村村委會[310116101218]
- 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慧農村村委會[310116101222]
- 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牡丹村村委會[310116101223]
- 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溫河村村委會[310116101224]
長途區號:0021 | 郵政編碼:201540 | |
車牌號碼:滬 | 行政代碼:310116(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金山區 | 行政級別:鎮 |
朱涇鎮——上海浦南重鎮,經濟和文化在金山區占有重要地位。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位于滬、浙交界處,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自然環境舒適怡人;水陸交通便捷,物產豐富。鎮域面積77.11平方公里,下轄13個居委會,11個行政村,共8.8萬余人。近年來,朱涇鎮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工業是全鎮的支柱產業,以醫藥、服裝、電子等行業為主;第三產業發展迅速,房地產、服務業、旅游業等呈興旺態勢,教育、醫療、文化等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水平在金山區內都名列前茅。朱涇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齊全,服務周到快捷,吸引了眾多國內外企業的加盟。朱涇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唐代建鎮以來,已有千年歷史。鎮內名勝古跡繁多,民間藝術豐富,金山農民畫遠近馳名。朱涇人民熱情好客,勤勞勇敢,為建設家鄉奮力拼搏,朱涇也以自身的濃厚人文氣質、優惠先進的人才政策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才。歷 史 演 變 朱涇鎮位于上海市西南郊的金山區北部,東徑121°9′,北緯30°54′。東北距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68公里,南至金山區人民政府駐地金山衛城區30公里。
朱涇鎮在太湖流域碟形洼地東南端,屬湖積平原。秦漢時屬海鹽縣。南北朝梁武帝時先后屬胥浦縣和前京縣;隋代屬鹽官縣;唐初又屬海鹽縣,其間三次歸屬嘉興縣。唐天寶十年(751年)從海鹽縣劃出,歸華亭縣;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從華亭縣分出,歸婁縣;雍正四年(1726年)建金山縣,歸金山縣。1997年撤縣建區后屬金山區。
朱涇在唐代已有集市,高僧兼著名詞人船子和尚居此,后人為紀念船子和尚,建法忍寺。唐宋以來,全國高僧和文人墨客來朱涇尋訪船子遺跡絡繹不絕。元代建東林寺,皇帝賜住持元智為“佛日普照大師”,并敕賜今名。由于兩大名寺都在朱涇鎮,因此名聲大振,往來人流日多,經濟更趨繁榮,元置大盈務(專管貿易、稅收)。明清時期,手工紡織業盛極一時,為松江府紡織業中心的重要生產和集散地之一,全國聞名。清代和民國時期,米糧業和酒醬業頗有規模。
朱涇是浦南重鎮,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元末,法忍寺、東林寺隨同鎮內不少房屋毀于兵燹;明代遭倭寇騷擾;清代,有清廷勾結帝國主義洋槍隊鎮壓太平軍之役;民國時期,發生北洋軍閥齊盧之戰等,都殃及朱涇,特別是民國26年(1937年),日軍入侵,朱涇鎮房屋被燒掉2460余幢,約占全鎮房屋總數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