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襄城縣城關鎮北大街居委會[411025100001]
- 河南省襄城縣城關鎮西大街居委會[411025100002]
- 河南省襄城縣城關鎮南大街居委會[411025100003]
- 河南省襄城縣城關鎮河東街居委會[411025100004]
- 河南省襄城縣城關鎮民主街居委會[411025100005]
- 河南省襄城縣城關鎮東大街居委會[411025100006]
- 河南省襄城縣城關鎮北關街居委會[411025100007]
- 河南省襄城縣城關鎮河西村委會[411025100201]
- 河南省襄城縣城關鎮回民村委會[411025100202]
- 河南省襄城縣城關鎮安莊村委會[411025100203]
- 河南省襄城縣城關鎮上徐村委會[411025100204]
- 河南省襄城縣城關鎮東關村委會[411025100205]
- 河南省襄城縣城關鎮石羊街村委會[411025100206]
- 河南省襄城縣城關鎮南壇村委會[411025100207]
長途區號:0374 | 郵政編碼:461000 | |
車牌號碼:豫K | 行政代碼:411025(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襄城縣 | 行政級別:鎮 |
襄城縣城關鎮南望紫云山,西依北汝河。境內交通便利,永西、鄭南、洛界三大國、省道和平禹鐵路縱橫交錯,東距許平南高速公路僅7公里,距京珠高速公路20余公里,古有“九省通衢”之稱。城關鎮歷史悠久,早在原始社會,就有先人在這塊氣候溫和、水草豐美的沃土上刀耕火種,繁衍生息。2700多年的建城史,為這塊僅有7.31平方公里的區域內,星羅棋布地留下了諸如漢代古城墻、甕城、文廟、奎壁等文化古跡、曹孟德一句“汝潁固多奇士”的眉批或讖語,使黃帝、周襄王、孔子 、韓愈、梅堯臣、李自成、毛澤東等名人在此留下了積淀豐厚的燦爛文化。
城關鎮農村人口近萬人,耕地2800畝,人多地少的矛盾在發展農村經濟中日益突出,但該鎮另辟蹊徑,匠心獨運,使農村經濟呈現勃勃生機。
農業生產朝規模化、園區化發展。在幾年前的農業結構調整大潮中,他們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在僅有的7個行政村中先后建立了無公害蔬菜、名優林果、觀賞花卉等6個高效農業示范園區。與此同時,68戶畜牧業養殖大戶應運而生,養兔場、羊場、雞場、元魚場……一個個養殖場規模不斷擴大,效益不斷攀升,畜牧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大好發展勢頭。
還有大部分農民在經濟利益分配的沖擊下,漸漸不滿足于種糧所獲得的菲薄收入,或外出打工,或進城經商,紛紛走出黃土地,到不同的領域“淘金”。一批在外打工的農民在經過原始的資本積累之后,又回到家鄉創辦了自己的企業或商鋪,并招納大量的農民工,基本上實現了共同致富的愿望。農民工人、農民莊園主、農民老板,這些由“農民”二字派生出的身份名詞,讓該鎮八成農民跳出“種糧圈”,實現了身份轉移。據統計,這些跳出“種糧圈”的農民年收入6450元,較該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高出2925元。
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同時,村級公共積累也如雪球般越滾越大。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結果,讓農民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實惠。2004年,該鎮在全縣率先免繳了農業稅,較全省提前一年實現了這個目標,使農民得到了更多更大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