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金堂縣官倉鎮中孚社區居委會[510121103002]
- 四川省金堂縣官倉鎮葉家店村民委員會[510121103216]
- 四川省金堂縣官倉鎮雙鳳村民委員會[510121103217]
- 四川省金堂縣官倉鎮白馬泉村民委員會[510121103218]
- 四川省金堂縣官倉鎮紅旗村民委員會[510121103219]
- 四川省金堂縣官倉鎮雙新村民委員會[510121103220]
- 四川省金堂縣官倉鎮鵝蛋山村民委員會[510121103221]
- 四川省金堂縣官倉鎮柿子樹村民委員會[510121103222]
長途區號:028 | 郵政編碼:610400 | |
車牌號碼:川A | 行政代碼:510121(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金堂縣 | 行政級別:鎮 |
"一、鎮域概況
(一)地理位置、行政區轄及人口概況
金堂縣淮口鎮是國家級小城鎮建設重點鎮,位于成都市區以東48公里,金堂縣城以南23公里的縣域中部,地處金堂縣域中西部,坐落在陀江上游,西臨縣城趙鎮、清白江,東與高板鎮接壤,北與趙家、三溪鎮相臨,南與白果鎮相連。全鎮復員面積為104.5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4個社區。2003年底全鎮總人口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5萬人,非農業人口2.5人。
(二)建制沿革
淮口鎮歷史悠久,俗名淮洲。原鎮人民政府駐興隆街,元代為楊村地。明代于此置懷口鎮巡檢司,以鎮西為古懷安軍而得名。清初置懷口鎮,屬大渡鄉。宣統二年(1910)為第六區駐地。清代以后,因諧音“懷”“淮”互用。民國24年,改“懷”為“淮”,改置淮鎮聯保。民國29年,仍置淮口鎮。解放后,沿用淮口鎮之名。1951年,分置黃家鄉;1952年,分置淮口鄉。1958年9月,與淮口、同興、黃家3鄉合置為沱江人民公社。1961年8月,撤消沱江人民公社時,仍分置為淮口鎮。2004年10月根據金堂縣區劃調整將九龍鎮合并入淮口鎮。
(三)自然、交通條件及資源狀況
1、自然條件:淮口鎮鎮域地貌東南部為河流沖積平原和階地淺丘,淺丘起伏不大,一般高差為20——40米;西北部為深丘山區,高差較大。沱江由北向南穿越全鎮,水資源豐富。沱江流經鎮域28公里,確保了人民生產,生活用水,對鎮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淮口鎮屬亞熱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濕度大,云霧多,乏日照,平均風速小,無霜期長,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年均氣溫為16.6℃,年平均降雨量為920.5mm,但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勻,極易形成冬干、春旱、夏澇等自然災害。土壤質地良好,十分有利于多種農作物的生長和農業的各種經營生產。
2、交通條件:淮口鎮解放前為沱江航運重要港口。解放后,先后形成金樂公路、成達鐵路、成南高速公路穿越而過,構成了縣域中部的交通運輸樞紐。成達鐵路在距鎮區2公里處設置了三級客貨站,成南高速在鎮區南部3公里處設置出入口,成為鎮域東南、西北方位重要的對外交通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