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邦洞居委會[522627101001]
-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燈塔村委會[522627101200]
-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高寨村委會[522627101201]
-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六合村委會[522627101202]
-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擺頭村委會[522627101203]
-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坌溪村委會[522627101204]
-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胡家洞村委會[522627101205]
-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上高野村委會[522627101206]
-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中高野村委會[522627101207]
-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光復村委會[522627101208]
-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林海村委會[522627101209]
-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三團村委會[522627101210]
-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觀州村委會[522627101211]
-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岳寨村委會[522627101212]
-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圭軒村委會[522627101213]
-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新陶村委會[522627101214]
-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共和村委會[522627101215]
-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鐵廠村委會[522627101216]
-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公塘村委會[522627101217]
-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大僚村委會[522627101218]
-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大河邊村委會[522627101219]
-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山環村委會[522627101220]
-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樂平村委會[522627101221]
-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賴洞村委會[522627101222]
-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平福村委會[522627101223]
-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高西村委會[522627101224]
-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民主村委會[522627101225]
-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江樓村委會[522627101226]
-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魚塘村委會[522627101227]
-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西安村委會[522627101228]
-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米溪村委會[522627101229]
-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革溪村委會[522627101230]
-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龍章村委會[522627101231]
- 貴州省天柱縣天柱縣邦洞鎮天柱縣邦洞鎮章程村委會[522627101232]
長途區號:0855 | 郵政編碼:556600 | |
車牌號碼:貴H | 行政代碼:522627(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天柱縣 | 行政級別:鎮 |
邦洞鎮位于天柱縣西部,距縣城7.5公里,鎮域256.5平方公里,全鎮轄33個村一個居委會433個村民小組,共9961戶40975人。2003個全鎮GDP達9202萬元;完成財政收入322.08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722.5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71%,是黔東南25個經濟強鎮之一。
交通便利,315省道,842縣道,844縣道穿鎮而過,與鎮內鄉村道路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絡。
能源供應主要以國家電網供電為主。建有10KVA變電站一座,年供電能力達4020萬度,農戶供電覆蓋率達97.5%,村居網改率達82.5%。
小城鎮建設蓬勃發展,被省人民政府列入全省“雙百”試點鎮之一,集鎮規劃面積達125.65公頃,建成區達50公頃,城鎮開發建設占用土地105畝已獲省人民政府批準,鎮中心建有全省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場,2003年又建成了邦洞車輛停車場,農貿市場和商貿街正在建設中。
近年來通過不斷加大通訊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先后開通了程控電話,中國移動GSM網絡,中國聯通GSM網絡和CDMA網絡移動電話,鎮內程控電話覆蓋率達92%。
教育工作方面主要是大力的開展教育布局調整和基礎設施建設,促使教育工作邁上新的臺階。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礦產資源有煤、重金石、硅、石灰石等,特別是重金石,以蓄量大、品味高、易開采而文明,現以探明重金石蓄量達10080億頓,占全國總蓄量的60%,素有重金石之鄉的美稱。
農耕文明歷史悠久。農業生產以單產高、復種指數高而著稱。有耕地28800畝,其中:田21350畝,土7450畝。主要農業作物有水稻、小麥、油菜、烤煙等。鎮內有全省最大的農業水利工程--漁塘水庫。
侗苗等少數民族世代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民族風情民族文化極為豐富。歷史攸的“四月八”歌場更是北侗民族文化的宿影。當地人民不屈不撓反抗暴政一,追自求由民主的民族精神孕育出了清未反清農民領袖姜映芳,北伐名將王天培等歷史名人。離集鎮中心不遠處的金鳳山巍峨雄偉,山上的金鳳山寺香火鼎盛,“金鳳鐘曉鳴千里”的詩句更是使金鳳山聞名遐爾,金鳳山北的金山溶洞則是鬼斧神工,神秘莫測,加上如黛群山,碧玉盤旋的河流,使得邦洞處處山水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具有極高的旅游開發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