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木河鄉店子村民委員會[620525204201]
- 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木河鄉水溝村民委員會[620525204202]
- 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木河鄉毛家村民委員會[620525204203]
- 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木河鄉莊河村民委員會[620525204204]
- 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木河鄉李溝村民委員會[620525204205]
- 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木河鄉坪王村民委員會[620525204206]
- 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木河鄉桃園村民委員會[620525204207]
- 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木河鄉高山村民委員會[620525204208]
- 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木河鄉馬坪村民委員會[620525204209]
- 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木河鄉下龐村民委員會[620525204210]
- 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木河鄉楸木村民委員會[620525204211]
- 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木河鄉下河村民委員會[620525204212]
- 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木河鄉杜渠村民委員會[620525204213]
- 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木河鄉上渠村民委員會[620525204214]
- 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木河鄉八卜村民委員會[620525204215]
長途區號:0938 | 郵政編碼:741000 | |
車牌號碼:甘E | 行政代碼:620525(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 行政級別:鄉 |
" 木河鄉位于張家川縣中西部,距縣城12公里,境內平均海拔1650—1850米,年平均溫度7—8攝氏度左右,屬黃土梁峁溝壑山區。全鄉共轄13個行政村,65個村民小組,3960戶,19104人,是一個回族聚居的典型貧困鄉。全鄉共有耕地面積30888畝,人地矛盾較為突出。由于氣候干燥,水資源短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緩慢,加之常常是十年九旱的年景,決定了全鄉處于雨養農業的命運。2005年全鄉糧食總產量5609.2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285元,其中65%以上屬于勞務輸出和畜牧兩個支柱產業所帶來的收益。
“十五”期間是我鄉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時期,全鄉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期,統籌全鄉經濟發展,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縣委“發展抓項目,小康抓畜牧,保證抓黨建,全力抓落實”的要求,積極實施“科教興鄉,畜牧強鄉和勞務輸出”三大戰略,提出了圍繞一條主線,夯實兩個基礎,實現三個增長,培育四個基地, 發展五個產業的發展思路(即:圍繞一條主線就是以調整產業結構和發展農村經濟為主線;夯實兩個基礎就是加強基層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業增效三個增長目標;培育和開發畜牧養殖基地、勞務輸出基地、千畝優質果園基地、特色作物種植基地四個基地;發展畜牧業、草產業、勞務輸出業、皮毛加工業、運輸業五個產業。同時制定了“十五”期間全鄉年均生產總值增長11%,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以內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
“十五”期間,全鄉農業和農村經濟得到全面發展,內部結構進一步優化,逐步向產業化方向發展。在農業結構調整上,擴大了優質牧草、冬油菜等特色作物種植面積,共累計種植優質牧草3034.1畝,冬油菜520畝,種植優質果園1335畝,形成了兩大特色作物種植基地,農業結構得到戰略性調整,逐步向畜牧和經濟產業化方向發展。在糧食作物種植面積減少的情況下,通過引進推廣15個糧食作物新品種(系),創辦各類農業綜合示范區,推廣配方施肥和病蟲害防治等工作,糧食總產基本保持平衡,農業總產值每年遞增9.3個百分點。積極實施畜牧強鄉戰略,畜牧業發展實現新突破,全鄉累計完成圈舍改造352座,大家畜飼養量由“十五”初的1800多頭(匹)增加到“十五”末的3457頭(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