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甘坪村[330127208200]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劉店村[330127208201]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沙洲村[330127208202]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新安村[330127208203]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光明村[330127208204]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管家村[330127208205]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竹塢村[330127208206]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勝利村[330127208207]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長川村[330127208208]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長坑塢村[330127208209]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鄭中村[330127208210]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新坂村[330127208211]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灰灶村[330127208212]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柳塘村[330127208213]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前進村[330127208214]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爐山村[330127208215]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何包山村[330127208216]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金竹坑口村[330127208217]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鐘山村[330127208218]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華坪村[330127208219]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童川村[330127208220]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王村阜村[330127208221]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王阜村[330127208222]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李家村[330127208223]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曹家塢村[330127208224]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陰塢村[330127208225]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馬山村[330127208226]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隱坑村[330127208227]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毛家村[330127208228]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嚴家坪村[330127208229]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大社村[330127208230]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陰沉溪村[330127208231]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荷花坪村[330127208232]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胡家坪村[330127208233]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韭菜坪村[330127208234]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上龍門村[330127208235]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水竹塢村[330127208236]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畢家源村[330127208237]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鄭家坦村[330127208238]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金家岙村[330127208239]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燕川村[330127208240]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聞家村[330127208241]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板橋村[330127208242]
-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老山村[330127208243]
長途區號:0571 | 郵政編碼:310000 | |
車牌號碼:浙A | 行政代碼:330127(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淳安縣 | 行政級別:鄉 |
王阜鄉位于淳安縣西北部,距縣城315公里,東連屏門、左口鄉,西靠唐村鎮,南鄰宋村鄉,北接嚴家鄉。
【建置沿革】明代屬長樂鄉,民國時期屬王阜鄉。1956年與管家鄉合并為王阜鄉,1958年成立王阜公社,1959年并入唐村公社,1961年分,1969、1970年嚴家鄉公社并入復分出。1984年改為王阜鄉。1992年鄭中鄉并入。
【改革開放以來大事記】1995年,18個貧困村與掛鉤單位結對,扶貧幫困工作全面展開。1997年,新建鄉人民政府綜合大樓,鄉人民政府所在地鄭中村商業一條街路面完成改造,山核桃產量達346噸,在全縣率先實行農特稅源頭征收;中央電視臺《祖國各地》欄目組來王阜拍攝山越麻繡并在《中國一絕》節目中播放。1998年,辦起3家山核桃加工廠,衛生院門診樓、鄉工貿綜合大樓先后落成,鄉文化站舉辦改革開放20周年成果展。
【王傳軍、徐應華建設現代農莊】王傳軍,陰塢村人。中專畢業后分配在縣金屬公司工作,由于效益不好,1995年辭職搞運輸,后又到湖南、江西、江蘇、山東等地邊打工邊考察,1998年2月回鄉,承包村里的荒山120多畝,投資1萬余元,種上黃花梨、蘋果、黃桃等水果,并套種西瓜、茄子、辣椒,當年獲利3000余元。徐應華,王村埠村人。原在杭州水泥廠做工,1998年3月回鄉投資18萬元建農場,開墾荒山170多畝,種植山核桃、油茶,養殖山羊、土雞、黃牛等,獲得好收成。
【一方特產山越麻繡】王阜、嚴家一帶至今流傳著山越先民留存下來的古老的民間刺繡藝術山越麻繡,也稱八都麻繡。它以苧麻或大麻纖以傳統木織機織成麻布,然后以麻線在布上挑出百鳥朝鳳、獅子滾球、四季同喜等上百種圖案。所挑圖案不打草圖,用一根線從圖案中間起針,又回到中間收針,被稱為“中華一絕”。1990年在北京亞運會上展銷,曾受到著名美學家王朝聞、民間文化學者鐘敬文的高度評價。以前多用于制作圍裙、飯袋等生活用品,近年開發出了多種壁掛裝飾品。
【一方風情聚集刺繡】在王阜,麻繡技藝是顯示姑娘針線活水平的最重要標志。以前姑娘出嫁時,都必須隨身帶一對麻繡圍布、腳布、背布和飯袋,以給婆婆和鄰居留下心靈手巧的印象。在農閑時和雨雪天,姑娘往往不約而同,三五成群聚集一處,一邊刺繡,一邊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