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終興行政村[371722103200]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楊莊行政村[371722103201]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程溜行政村[371722103202]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楊菜園行政村[371722103203]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孔店行政村[371722103204]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王雙樓行政村[371722103205]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光明集行政村[371722103206]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白樓行政村[371722103208]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北常集行政村[371722103209]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朱大莊行政村[371722103210]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朱莊行政村[371722103211]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平城庵行政村[371722103213]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楊營行政村[371722103214]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馬樓行政村[371722103215]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許莊村行政村[371722103216]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劉寨行政村[371722103217]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蓋溜行政村[371722103220]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高樓行政村[371722103222]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郭堂行政村[371722103223]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郭曹莊行政村[371722103225]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時寨行政村[371722103228]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井莊行政村[371722103229]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薛孔樓行政村[371722103232]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才莊行政村[371722103233]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孫樓行政村[371722103234]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溫莊行政村[371722103237]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吳集行政村[371722103239]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朱廟行政村[371722103240]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謝辛莊行政村[371722103243]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小各子行政村[371722103244]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小孟莊行政村[371722103245]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王小莊行政村[371722103246]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楚莊行政村[371722103247]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蔡溜行政村[371722103248]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柴樓行政村[371722103249]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李莊行政村[371722103250]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五里莊行政村[371722103251]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羅莊行政村[371722103252]
- 山東省單縣單縣終興鎮袁莊行政村[371722103253]
長途區號:0530 | 郵政編碼:274000 | |
車牌號碼:魯R | 行政代碼:371722(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單縣 | 行政級別:鎮 |
終興鎮是單縣三大中心鎮之一,菏澤東大門。東距江蘇豐縣30公里,西至單縣22.5公里,北到濟寧金鄉25公里,南到安徽碭山40公里,省道單豐路橫貫東西,縣鄉公路縱橫交錯。終興鎮不僅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而且歷史文化悠久,自古就是單縣東部重鎮,是單縣東部的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它得名于漢高祖劉邦在這里題詞“千秋大業,百戰終興”。劉邦的夫人呂后就出生在這里,鎮北300米處就是西漢時平樂候國的都城平樂城故址。漢以后的歷朝歷代也都在這里設置了重要的行政機構。解放以來又是人民公社和單縣東部區公所駐地。全鎮現轄終興、馬樓、王小莊3個辦事處,48個行政村,158個自然村,81000人,127396畝耕地,鎮域面積130平方公里土地。據2000年底統計,全鎮國內產總值8億元,工業總值2.5億元,農業總產值5.5億元。農業人均純收入2300元。
該鎮具有以下發展優勢:
1、區位優勢明顯:終興鎮扼菏澤市東門,地處三省八縣交界處的中心位置,同時也是單縣東部的交通樞紐和經濟中心。
2、交通運輸便利,省道單豐路橫跨鎮駐地,縣鄉公路四通八達,發揮了強大的對外輻射力和對內搞活吸引力。
3、基礎設施完備:終興作為單縣東部重鎮,一是安置有許多縣直部門派出單位和機構,如縣東部國稅、地稅分局、東部中心法庭、縣東部交管所、縣東部公路站、縣東部重點變電所、電信郵政局、供銷社、縣第二人民醫院、縣藥材公司、單縣第四中學、縣第三新華書記、縣第四棉廠等。二是交通通訊、電力設施完備,教育、醫療條件優越。全鎮范圍內基本落實了“四通一改”工程,為經濟全面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
4、市場貿易繁榮:終興一直是單縣東郊的金融中心和量大的商品集散地,市場貿易營業額居全縣鄉鎮之首。這里每年舉辦的“十月物資交流大會”,四面商賈云集,八方物品薈萃。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速,前來經商、投資辦廠者劇增,一年來,從業人員增加2000余人。財政收入、人均收入、二三產業比重等主要經濟指標明顯高于周邊鄉鎮。
5、高效農業初現:鎮黨委、政府及時確定逐步發展生態農業和旅游農業的發展戰略,提出“建設萬畝桃園,一年四季見桃”的口號,現有桃園面積13000畝,以桃為主的林果業已成為該鎮的主導產業,公路兩側形成了鳥語花香的綠色長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