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蘆崗村委會[410728202201]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西陳村委會[410728202202]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王蘆崗村委會[410728202203]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馮樓村委會[410728202204]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官路張村委會[410728202205]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馬占村委會[410728202206]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習禮王村委會[410728202207]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雙廟村委會[410728202208]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三青觀村委會[410728202209]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楊喬村村委會[410728202210]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劉此占村委會[410728202211]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韓廟村委會[410728202212]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小辛莊村村委會[410728202213]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姬占村委會[410728202214]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白河村委會[410728202215]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李占村委會[410728202216]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杜店村委會[410728202217]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東河集村委會[410728202218]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喬占村委會[410728202219]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滑店村委會[410728202220]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漿李村委會[410728202221]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關公劉村委會[410728202222]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東小青村委會[410728202223]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中小青村委會[410728202224]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西小青村委會[410728202225]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張占村委會[410728202226]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王辛莊村委會[410728202227]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大付占村委會[410728202228]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周營村委會[410728202229]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姜莊村委會[410728202230]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劉堂村委會[410728202231]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金占村村委會[410728202232]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韓占莊村委會[410728202233]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鄭占村委會[410728202234]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程占村村委會[410728202235]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王占莊村委會[410728202236]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尚占村村委會[410728202237]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楊占村委會[410728202238]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崔占村委會[410728202239]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程莊村委會[410728202240]
- 河南省長垣縣蘆崗鄉七古柳村委會[410728202241]
長途區號:0373 | 郵政編碼:453000 | |
車牌號碼:豫G | 行政代碼:410728(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長垣縣 | 行政級別:鄉 |
蘆崗鄉地處黃河灘區,南鄰總管鄉,北接苗占鄉,西依臨黃大堤,東隔黃河與山東省相望,轄區內共有41個行政村,64個自然村,耕地面積44000畝,灘地面積16000畝,人口53000人,勞力36000人,國土面積67平方公里,境內有串灘公路,孟馬路等數十條公里,通車里程達56公里,目前,已開通程控電話8500門,有線電視已實現進村入戶。近年來,蘆崗鄉廣大人民群眾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艱苦創業,與時俱進,社會大局穩定,經濟快速發展,古老的黃河灘區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一、農業方面:
農業經濟結構調整邁出了可喜的步伐。我鄉堅持“品種調優、質量調高、規模調大、結構調強、效益調高”為出發點,立足灘區實際,以實施“優質良種工程”和“畜牧興鄉計劃”為重點,在全鄉全面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步伐,2005年全鄉種植優質小麥2.43萬畝,新增蓮藕,水稻種植面積1500畝,新增養殖戶210戶,在發生特大旱、澇災害的情況下,確保了糧食產量穩中有增,牲畜數量明顯增多,實現國內生產總產值2.65億元,畜牧業產值8112萬元,財政收入104萬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650元,社會固定資產完成5000萬元。
二、鄉鎮企業:
通過加強感情聯絡、制定優惠政策、完善激勵機制,大力實施“回歸工程”,西小青機制磚廠,長垣縣予制構件有限公司等座地企業發展勢頭強勁,新鄉市土建安裝公司實現了二級資質企業目標后,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施工領域遍布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全國大中城市;蒲光制衣有限公司等一批新興產業正在勃勃興起,并逐漸壯大。同時,以建筑業為依托,以健全勞務輸出組織、建立勞務檔案、完善信息網絡、提高勞動技能為手段,大力發展勞務輸出業,多渠道轉移剩余勞動力,人均勞務輸出收入5000元,2005年鄉鎮企業產值達1.8億元,財政收入完成1041萬元。
三、文教、衛生方面:
目前,全鄉共有中學4所,小學22所,在校師生9000多人,廣大教職員工,辛勤工作,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鄉衛生院新建門診樓2座,住院部10間。